由于有了新的变化,按照规定,汪枫通过联络信箱向党组织报告了叶芸的情况,并请党组织核实叶芸的身份,是敌是友。不久之后,组织信箱回应:不是敌人。这个回复,让汪枫有点莫名其妙,甚至有点模棱两可,算了,反正不是敌人就行了。
接下来的日子,汪枫一边做好警察厅法规处的工作,一边继续查探日军细菌部队的踪迹。法规处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对外媒报纸报道的涉及满洲国的新闻,要逐条过滤,对涉外的法务事件,还要委派专员与各国领事馆交涉,以维护伪满洲国的形象和利益。
有一次,有个叫约翰逊的英国卫报记者偶然拍摄到了疑似日军细菌研究所转移的照片,而且还刊登在当期的报纸上,标题为:日军在东北地区开展生化研究。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显示,拍照的距离较远,影像比较模糊,仅能依稀辨认出有几部日军标识的卡车正在转运一批箱子,箱子上有生化毒品的标识。
这则新闻引起了日本宪兵司令部高层关注和震怒,责成警察厅马上与英国领事馆交涉,并与这名记者沟通,撤下新闻、避免扩大影响。受厅长程啸天委派,汪枫带着助手拿着手续就到了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提交抗议和交涉文书。英国领事非常傲慢,根本没有把伪满洲国的文书当成一回事,还威胁说:如果影响了英国公民的安全,英国领事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力。办完公事,汪枫通过宋立找到在领事馆做厨师的内线,打通关节调取档案,查到了英国卫报记者约翰逊的联系地址。
一天夜晚,约翰逊刚与朋友喝完酒,醉醺醺的回到旅馆,刚一进门,还未开灯,就被一根硬邦邦的管子顶住了后脑勺。约翰逊瞬间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半,颤声问道:你要干什么?孙晓压低了嗓音问道:你登报的那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
约翰逊瞬间紧张了:你要干什么?孙晓用管子往前使劲一顶,约翰逊彻底服软了:我说,我说,是在五常背荫河镇。约翰逊说完,感觉脑后的冰冷的管子撤开了,门栓一响,一个人影快速退了出去。约翰逊没敢往后看,长长松了一口气。
孙晓出了旅馆,抽出袖口的铁管,笑了笑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回驻地向汪枫复命去了。
得到了照片地址,还需要实地勘察。汪枫安排宋立准备照相器材,由孙晓带着潘巧倩化装到五常背荫河镇抵近侦查。据侦查反馈的情况,日军细菌实验场大概设于距哈尔滨东南方向70公里五常背荫河镇,在背荫河车站附近出现了多辆与报纸照片一样的军车,在搬运标有生化剧毒标识的箱子。对外匿称呼为“加茂部队”、“东乡部队”。官方的称谓是:关东军防疫班。
得到了较为详细的情报后,汪枫整理了两份,一份送达哈尔滨军团战葛站长处,一份送达给组织。因为,在对待日寇细菌战的立场上,国共的目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