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人还记得你,说你曾经坐药材行的船上帮忙出药材……”
随着皇帝越往后说,林振文的表情越来越难看,兄长曾经跟着药材行的船去过府城,这件事情确实是有的。
如果拿着画像去打听,确实能打听的出来,而顺藤摸瓜,下一步他们就能找到豚山县,找到榆阳村。
或许现在皇帝就已经行动了。
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后,被他们掀了底子,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那又如何?”慈亲王反问,“皇上知道这些又待如何?难不成我挣银子填饱肚子都不行?”
“行,怎么不行?我只是没想到慈亲王看起来冷淡,被认回来后,连封信都不给养父母去,还以为你是什么冷血无情之人,没想到却是个知道感恩回报的。”
皇帝冷嘲热讽,他的人一直在追查此事,等查出这条线索后,却直接失去了踪影。
若不是对方在发现问题之后,立刻飞鸽传书把密报送了出来,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呢?
要说这里面没有慈亲王的手笔,皇帝可不相信。
“皇上以为拿着这半溜子的暗报,能威胁我什么?”慈亲王终于正眼看向皇帝。
皇帝最看不惯倒就是他这副姿态,明明已经被抓住了把柄,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给谁看?
“你我单靠自己都很难和太后抗衡,朝中那几个老家伙也不好对付,不若你我联手吧,那样还有三分胜算。”皇帝如是说道。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林振文差点被口水呛住,这是什么小学生发言?
不是都说地位越往上走越少言,结盟之事虽然可意会可言传,但这说的也太直白了吧?
当然,直白并不意味着皇帝这个人简单,真以为他前面说那些话都是白说的。
先是挑起慈亲王的旧恨,又以他想要掩护的事情作为威胁,循序渐进,直接把慈亲王按到底又反弹回去。
话说到这里,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慈亲王会拒绝。
事实上兄长也不可能拒绝,哪怕是为了稳住皇帝也不会。
林振文的想法并没有错,慈亲王的回答是,“若是皇上足够有诚意的话,本王当然没问题。”
皇帝得到满意的答案,大笑着走出了瀚临院。
此时林振文的脚都蹲麻了。
他走出来,看到一脸郁结的兄长。
“都听到了?”
“嗯。”
慈亲王笑了笑,大概是刚才皇帝的话让他又回想起了从前,又或许他不想林振文跟着担心,便简单的给他讲从前的事情。
林振文综合两方面的说辞,总结出来一个完整的故事。
郑妃,也就是七皇子的亲生母亲,进宫之前其实已经定亲。
当时太后已经嫁给皇帝多年,却膝下无子,为了巩固地位,郑家采取的方法便是从家族中选一女子进宫,若是能生下子嗣,便养在太后膝下。
按说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也算计不到她嫡亲妹妹身上。
郑家也做不出两个嫡亲女儿侍奉一夫的事情,家族丢不起那人。
但是,事与愿违。
在当时的宴会上出了一些问题,郑妃落水,被恰巧出现在那里的皇帝所救。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挽回。
皇帝下令郑妃入宫,次年就生下了七皇子折慈。
从这时候姐妹两个的裂痕越来越大,若是郑氏其他女子,七皇子本该是交给郑太后抚养,但是郑妃不乐意。
她已经晋升到足够高的位置,能够独立抚养皇子,如何甘心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交出去?
她也不相信长姐会好好照顾孩子,孩子只不过是她维持自己身份地位的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在工具付出感情。
郑妃为这件事情去求过郑太后的原谅,并且保证不论如何,她和孩子都会站在郑太后身后,绝对不会背叛长姐和郑家。
郑家两姐妹,郑太后作为长女,性格强势,能力不俗,这样的人作为合作伙伴是坚实的后盾,作为夫妻就有点过刚易折,因此郑太后与先皇的感情想来相敬如宾。
郑妃作为幼女,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性格绵软,爱笑好相处,这样的性格非常适合做解语花,所以在七皇子出生后的几年里,比起郑太后,先皇更喜欢和郑妃待在一块儿。
皇帝年长郑妃太多,如果不是出了意外,他们两人可能不会有太多交集。
对于郑妃来说,他是一个有智慧,比自己聪明太多的人,所以很多事情上她都会听取对方的意见。
虽然性格单纯,但郑妃并不蠢笨,她总能在皇帝还没有说出来就察觉到对方的意图。
他在提防长姐。
察觉到这一点后,她感觉无比惶恐,她想替长姐说点话,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潜意识里她觉得皇帝那些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即使到这一步,她也从来没有想过长姐会对她做什么。她们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因为中间年龄相差太多,长姐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长者,不论她遇到什么事情,对对方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