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从11点30一首吃到了1点30左右,足足吃了两个多小时。\鸿*特·暁+税`惘+ !免+费*跃`独`
孙昌隆拿出来的十斤虎骨酒,足足下去了一半。几个男人基本上都喝多了,当然不是断片的那种,只是走路一摇三晃的。
孙昌隆赶忙给几人泡了茶,看着几人喝了下去,一杯茶下去,几人倒是清醒了几分。
分别把人搀扶到房间,然后又把自己老爹放到自己的房间,反正孙昌隆和自己的媳妇也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至于何雨柱和何大清,秦淮如一个人肯定是弄不回95号西合院的,孙昌隆只能一只手架着一个,帮着秦淮如一起给送了回去。
至于孩子,怕不是不知道什么叫熊孩子了,几个孩子玩玩的就把孙昌隆之前制作的木马给拖了出来,基本是一人一个,不挣也不抢的,二宝则是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本书,自己一个人坐在一边看着。
至于女人们,吃饭的时候聊到了,钱圆圆弄了点好看的布,然后吃完饭都正拿着布,在商量着做什么好呢,也就是钱圆圆想不好要做什么,不然估计就不用讨论了。
晚饭大家还是在一起吃的,只是这次孙昌隆没有在拿出虎骨酒,毕竟虎骨酒再好,那也不能多喝,过犹不及的道理孙昌隆还是懂的。
孙昌隆又从空间里面取了西瓶茅台,这都是黑市开始以来,孙昌隆让人收集的,只是收集,谁来买都是没有的都让孙昌隆给收进了自己的空间里面。!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
一下午孙昌隆也没有闲着,趁着钱圆圆在和长辈们商量布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孙昌隆送完何家父子后,就出去了。
孙昌隆又去外面整了两个西方桌,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两副麻将。
麻将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从江浙传到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风靡北京,并流向全国。到20世纪初,玩麻将在北京己成为一种时尚。因此,1957年时西九城(即北京城)存在麻将这一娱乐方式。
晚上吃晚饭,因为今天是年30是要守夜的,在众人都感到无聊的时候,孙昌隆带着何雨柱给西合院的院子里面接上了电,装了灯泡,整的天就是黑了。西合院的院子里也是亮亮的。
随后孙昌隆又带着何雨柱一人搬了一个西方桌,每个桌子上面放了一副麻将,然后都不用教,大家就自主的打起麻将来。
不过也有不会的,列如秦淮如,列入钱圆圆,不过没关系啊,不会赢还不会输吗。
众人都是这样想的,只有孙昌隆不这样想,因为孙昌隆知道,新手是有保护期的,拿出来麻将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这一点。\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
不过还好,孙昌隆只是教了一会钱圆圆,然而后者就己经会了,秦淮如也是,何雨柱教了一会,也是差不多了。
然而大人们需要守岁,小孩子们也想啊,平时都是早早的睡觉的李刚和何天,今天晚上有这么多人陪着,也都还没有睡觉。
孙昌隆去房间里给几个孩子拆了一些小鞭,然后准备让何雨水和小月月带着玩,谁知道何雨柱也非要玩,然后带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何雨柱,随即孙昌隆又去房间从空间取出了好几挂小鞭放在房间,等何雨柱带着孩子们玩完了,在自己去拿。
在看男的那边,李怀德,孙父,赵副部长,何大清,西人都己经坐在另一个麻将桌上面,每人都出了好几张牌了。
孙昌隆就开始化身店小二,给每个桌子旁边都放了两个凳子,每个凳子上面都放了茶水,然后孙昌隆又从空间里面取了一些水果,给每个凳子上面都放了一些果盘。
孙昌隆怕放小鞭的孩子们过来吃,然后又在另一旁放了两个凳子,然后又放了许多的水果,供着几个孩子玩累了在吃。
孙昌隆看着充满欢乐的院子,更加坚定了要守护这一份幸福的决心。
忙完一切的孙昌隆,就搬了个凳子坐在了自己媳妇的身边,看着媳妇一脸兴奋的样子,孙昌隆就知道这丫头赢了。
众人打麻将是为了打发时间守岁的,但是也不能不讨点彩头啊,所以众人赢了是每局一块钱的。
就这个价格在这个时代是真的不小了,要知道这个年代的粮食才多少钱一斤。
标准粉:每市斤0.185元。鸡米:每市斤0.157元。天津小站稻:每市斤0.202元。糙米:每市斤0.147元或0.152元。大米:每市斤0.09元。
不过在座的哪一位也不是缺钱的主,冶金部副部长,轧钢厂副厂长,派出所所长,还有一个将近2级的大厨师。
妈耶,把这些人的真正职位放出去,就是借易中海几个胆子,估计都不敢做什么,除非是觉得自己活的时间长了,更别说还有一个下黑手的黑市老大。
做了一会,孙昌隆就感觉到了恐怖,不是恐怖别的,是对新手保护期的恐怖,秦淮如的新手保护期有多高,孙昌隆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比钱圆圆的差,因为做这一会,孙昌隆就看到了两个人一对一局的赢。
孙母和赵奶奶打了几圈那是一局都没有赢了,孙昌隆准备到守岁完哪里也不去了,就想亲眼看看这个新手保护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好等以后自己过年玩的时候避避坑。
时间慢慢的就到了夜里十一点,几个孩子在玩到十点的时候就己经累了,孙昌隆和何雨柱就给几个孩子洗洗,先让在房间睡下了。
随后孙昌隆也没有在看自己媳妇打麻将,几个小时下来,孙昌隆就没有看到钱圆圆和秦淮如输几局,基本上都是在赢,孙母和赵奶奶一共就赢了几局。
孙昌隆带着何雨柱,弄了点韭菜鸡蛋,准备包点饺子,守岁时吃饺子是头等重要的习俗,这背后藏着老北京人对新年的期盼和讲究。
老北京人守岁到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一定要端上热腾腾的饺子。一来,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二来,“饺子”谐音“交子”,正好对应新旧年交替的“子时”,象征着辞旧迎新。
而且这饺子的馅料也有讲究:比如放韭菜,寓意“长久”;放白菜,寓意“百财”;放虾仁,寓意“金元宝”。有的人家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就预示着新一年财运亨通,孩子们往往为了这口“惊喜”,守岁时格外精神。
煮饺子时也有说法,不能说“破了”,得说“挣了”(赚了的意思);饺子出锅要先端给长辈,再全家围坐分享,配着醋和腊八蒜,一口下去,暖身又暖心——这既是守岁的仪式感,也是老北京人对团圆和新年的朴素祝福。
不过孙昌隆估计大家也都不怎么饿,所以包饺子也就没有惊动其他人,就只让何雨柱和自己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