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两个太*祖亲封的国公比,虽说大家位份相同,但实则裴家在新朝没有任何根基。/零/点~看`书? ¨勉*肺_粤`毒¢
且后来两代,显国公府既未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才,亦未有建功立业的成就。若只是安份度日就罢了,谁知裴老国公自己没有本事,却心比天高。自认裴家乃是前朝遗老,百年世家,比之这些新朝泥腿子出身的勋贵,总是高贵那么几分。
又借着裴家舅舅在兵部任职的关系,竟拖欠粮草,倒卖军械,又以次充好。
边军所需长枪,按制都必须是白蜡木杆,而裴家经手的军械,却以杨木杆替代,无论硬度还是韧性都差了许多。
当时领到长枪的兵卒,有识货的老兵,当即便把枪杆折断了,十几个士兵便闹腾起来。虽然此事很快被平息,但终究一个“士兵哗变”的名头是跑不了了。
李珠芳的父亲李承舟时任山西按察副使,主理一省兵备之事,给裴家开了不少方便之门,经那一事,便有警觉,迅速抽身,后面舍了一半家财出去,也算保了全家性命。只是三代以内子孙,再不得出仕,眼见着也是要败落了。
而裴家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程在沣一本奏书,将显国公府除爵抄家流放。
若换作别的新朝勋贵,这样的罪名无非是罢官申斥,绝到不了除爵的地步,可谁叫裴家一个前朝国公,又尸位素餐,苟苟营营,早就惹得皇帝不快呢?
这些事,祈瑱看得清清楚楚。熙宁侯府本就是靠兵事起家,祈瑱幼承祖父庭训,自是看不惯这些伸手往边军身上捞钱的行为。
可裴夫人既不能理解,亦不能接受。祈瑱也无意再与母亲浪费口舌,徒惹不快。
再者,显国公府,说是五皇子一系,不过是因着祈家的关系,又同属勋贵罢了。也算不得五皇子嫡系。!鑫+顽?夲_鰰,戦/ ,醉·鑫-章′踕~耕-辛`筷¢程在沣参裴家,亦不是出于公心,不过是想将自己派系的人推到这个位置而已。
裴家舅舅虽然被参倒,皇帝却是派了自己的心腹忠臣去接替裴家舅舅。
忠臣,谁不想做个只忠于皇帝的直臣呢?忠臣当然好,不必理会朝中派系争斗,亦不用担心自己支持的皇子落败后自己的下场。
可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当年祖父没得选,如今的自己也没得选。
所幸大家都没有想到,陛下如此厌恶兄弟争斗,进而不喜咄咄逼人的三皇子。三皇子虽是赢了朝堂之争,却失了圣心。当初他们推算陛下的性格,劝五殿下暂且退避忍让一时,不与三皇子争锋,如今看来,果然是极妥当的做法。
祈瑱正思索间,却听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熙宁侯迟疑道:“陛下,如今是属意五殿下。只是将来……?”
这是怕陛下性格犹疑,将来会有反复。
祈瑱道:“五殿下只需恪尽自身,上敬君父,下悌兄弟即可。其他的,陛下圣明,自有决断。”
熙宁侯点点头,喃喃道:“这就好……”
祈瑱明白父亲的担心之处。毕竟,他们熙宁侯府,已是吃过一次大亏了。
自己的祖父,老熙宁侯爷,本就是太*祖皇帝的护卫,年轻时便随着太*祖皇帝一起征战。后来太*祖皇帝的儿子也渐渐大了,可以领兵,祖父因为骁勇善战,被太*祖皇帝派到自己二儿子身边听宣。
后来天下已定,老熙宁侯封了世袭一等侯,按说人生算是无憾。奈何那些跟着太*祖或者大皇子的老兄弟,虽说功绩还不如他,因着是跟着御驾或
者是大皇子,都封了国公。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大皇子因居长,被封了太子,二皇子只封了敏亲王,不久便就藩。+m_i!j+i~a_s~h,e`._c+o!m/而老熙宁侯这个二皇子的嫡系,在新皇继位后便被冷落一旁。
便是后来今上继位,对他那位叔叔也颇为忌惮,老熙宁侯这些当年敏王身边的嫡系老臣,更是一如既往地坐冷板凳。
而自己的父亲自幼有疾,体弱领不得差使,熙宁侯府后继无人,日渐势微。
自己出生之后,祖父便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身上,打小便将自己放在身边亲自教养,欲将家族复兴之任全部放在自己身上。
祖父本欲待自己年岁大些,便将自己送往军营历练。孰料自己八岁那年,竟被陛下指为五皇子的伴读。
天威难测,没有人知道皇帝为何会选自己这个冷落多年的熙宁侯的孙子做皇子伴读。
但熙宁侯府也只能叩谢皇恩。
况且那个时候,也确实是皇恩浩荡。
当时被选为伴读,五皇子上头还有四位哥哥。便是除去二皇子自幼有腿疾,难登大宝,可是上头有被封作太子的皇长子,还有母妃是后宫最得宠的淑妃的四皇子。而五皇子母妃不过是圣宠平平的宁妃。没有人想到五皇子有当太子的机会。
那时候也觉得,远离这些纷争,总算不必重蹈当年祖父的覆辙,也算不错。
谁能想到,四皇子的母亲淑妃,就敢对太子动手呢?太子被惊马踩踏身亡,淑妃事败赐死,四皇子也失了圣心,以体弱的名义被圈禁在行宫。于是三皇子五皇子这两个年纪大些的皇子便显露了出来。
只是他十四岁那年祖父去世,他守孝一年,便不再任五皇子的伴读,守孝期满,便依照祖父的安排,进了京直卫任职。有家族恩荫,便是年轻,也是从统领做起。
在五皇子一系人中,他年轻最轻,资历浅。其他伴读尚有家族助力,可他年纪轻轻,就已是祈家的顶梁柱。想要在殿下跟前出头,他就得比旁人付出更多,才能叫殿下瞧见。
这个婚约,旁人都不愿,可也只有他,不得不接。
祈瑱不欲与父亲说这些,摩挲着茶杯,与父母商量起自己的婚事:“这婚事定得急,不知给程家的聘礼,母亲这边准备得如何了?”
裴夫人没好气道:“有什么好准备的。不过是两千两银子,放上五百两的聘银,其余添置些首饰布料就是了。”
熙宁侯府再败落,给独子成亲的银子还是有的。祈家原本给祈瑱准备的成婚银子是一万两。只是如今成亲对象换作了程氏女,裴夫人自然便不愿意按这个数置办了。
程在沣的女儿又怎么配。
祈瑱不以为意。两千两,不多不少,足够了。
只是,与裴夫人单纯因程嘉束的出身厌恶她不同,祈瑱则想得更多。
祈程两家,本就分属不同阵营,说是联姻,不过是作戏。那程氏进门之后,难保不会借着世子夫人的名头兴风作浪,或者探听传递消息。虽然他不惧她生事,但终究是个麻烦。
念及此,祈瑱道:“我与她在听雨居成亲。成亲后,便叫她在听雨居住。我依旧住我原来的院子。”
裴夫人本想说,听雨居那里位置偏僻,不是什么好地方,儿子怎可住那里,后听只是叫程氏自己住在那里,当下转怒为喜,爽快答应:“这样也好。”
第6章 婚礼开始准备了
几人又商量了些细节,祈程两家的婚事便就这样准备起来。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又要过礼,又要准备婚事,程府上下为此忙的人仰马翻,--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赵氏身边的刘妈妈把程嘉束的嫁妆单子递上去:“这是大姑娘的嫁妆单子,请太太过目。”
她觑着赵氏的脸色,又小心道:“大姑娘身边一直是两个大丫头,所以陪嫁丫环也只安排了两人,都是从外头买来的,不是府里的家生子。”
赵氏不在意地点头,左右不过是填坑的,若是家生子,牵扯太多反而不好。虽说她也不在乎这些,可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刘妈妈做事,还是妥贴。
刘妈妈松了一口气。她得了彩霞家的银子,自己私下悄没声息地把彩霞换了下去,这下算是过了明路了。
赵氏翻着单子,见没什么大错,也懒得多花心思。晚上便把单子给程在沣看了。笑道:“老爷先看看束姐儿的嫁妆,是按一千两来置办的。祈家送来的聘礼是两千两,一千五百两的首饰衣料,五百两的聘银。咱们呢,也就不留了,全给束姐儿添到嫁妆里,如此也体面。两下合计,便是三千两的嫁妆。您瞧瞧,可还有什么要添补的?”
程在沣本就没有心思理这些,只听到”三千两”几字,便摆摆手:“这么着已是足矣。你办事素来妥贴,就按你说的办就是。”
赵氏笑道:“老爷放心,束姐儿的嫁妆定是极妥当体面的!”
自然体面。一个商户女的女儿能嫁到侯府,还有那样的嫁妆,有什么不知足的。
虽说程家一千两的嫁妆有些水份,可祈家送来的聘礼却是很实在。
赵氏不是没有想过留下一些自己用。只这个亲结得本就另有缘故,裴氏也不是寻常姻亲。若是她动了手脚,只怕裴氏真敢给她宣扬出来。想想还是作罢。也就只能便宜程嘉束那死丫头了。
只是后面程在沣又添了一家陪房,是夫妻两个。又特意把程嘉束叫过去说话:“程喜两口子办事伶俐,又为人本份,对家里再忠心不过。你毕竟年轻,没有经过事儿,有他们两口子跟着你,我也放心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卡卡小说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