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其他 >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 第39章完结

该书确实“包罗万象”甚至其写作集体本身亦如此。·k~u·a¢i¢d!u¨x·s?..c·o^m+这个“包括了一九七三年版的主创人员……”在内的写作集体其写作方式“是两三个人合写互相照看孩子,一起进行家庭野餐和庆祝活动,一起弹奏音乐和聚餐……在过去两年中4个小孩出生。使‘写作集体’成员中现有21个孩子。”她们“目睹了4次离婚、3次结婚,又有一人进入更年期。成员们也有各自漫长而富有戏剧性的恋情……”这些作者们的自我描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固然就是一个“写作集体”的“全家福”,但其实更像一个理想中的温暖家庭。

把一本书读成n本书

刘华杰 《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 江苏人民出版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死于年老,都是不合法的作者行文注重观念的挑剔和阐述,语句干净,利落——这样的语文似乎是低标准,但其实是高标准。蔓延式、生发式、鸡毛蒜皮式的文人文字另有功用,但相比而言,在信息的绝对价值上一定则弱化许多。¢萝-拉?晓-说! +追·罪,欣?章-踕,书中作者对科学传播、科学保守性、科学观之默认配置、科学传播降神、反科学等关键范畴的见地独到。而我总想,这样的独到其实与其干净利落的表述关系密切。当然,那种混沌的表述其实也有价值。而对那种混沌表述的表述者而言,很可能是一种不得已为之的行为。就像一个家居生活杂乱无章的家伙刚好很适宜开小卖部。而干净利落对于一个现成观念的挑剔者、甄别者而言,也刚好合适。

书中读书笔记部分很好看。原因是作者的感触、心得扎实具体,无空泛表扬抽象批评之类。比如作者读李力研先生的《女人如灯》。顺手介绍李的另外一本书,叫《柯云路的新神话》。该书是一本极力反对伪科学的力作。刘从中摘出那个关于柯云路行事为人的绝妙定语:“中国蒙昧主义的杰出代表“……我发现,“准确”其实也是一种深刻的喜剧元素(惟妙惟肖,不容易。)顺便也想到,能把一本书读成n本书的那种书,我最喜欢。从本书中发现不少好书,如下:《女人如灯》(中青社)、《死亡之脸》、《生命的脸》(海南社)、《生长的形态》(达西汤普森著)、《生命的曲线》(库克著,吉林人民社之大美译丛之一)、《无与伦比的手:弗尔曼自传》、《贝壳的自然史》(上海科教社)、《数学的故事》(海南社)等,我要去找啊。_搜′嗖¢暁*说′蛧~ ~蕪.错/内′容.

再想到,一个善于自创语词的作者,最值得通过他的创造去揣摩其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以及据此激活基础资源,生成全新的资源(再生资源)。我理解,这其实是一种低成本的自我教育、自我开发以及持续终生的成长。如下出自本书的若干概念即绝好的联想平台,激活很多沉睡的知识疆域。如:默认配置//标准配置//欠缺模型//共进模型(我的修改语词,刘的原来说法为“与境进路”)//科学知识社会学//狼狗目的论(我的概括)//非主流经典……

本书中有很多“引述语“——与前条感想同,这也是我等所谓“情绪化势利眼”在选择阅读与交友时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打比方说,那些总是与聪明人在一起的人,我愿意结识、了解、接近,直至崇拜。本书中我喜欢的引述语有:“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死于年老,都是不合法的(努兰)”、“我们常常喜欢畅谈‘人生观’,却少有人直接谈‘人死观’”(刘华杰)、“自由并不是依靠着在幻想中摆脱必然性而独立,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和驾驭(不详)”、“现代医学也错误地引导人类,使人们不愿意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不详)”等很多。

文字是个什么东西

刘绍铭 《语言岂是东西》 辽宁教育出版社

花谢花飞飞漫天,缤纷美感

作者语言精简、朴素,少见通常所谓学术随笔中有意、无意的随意、随便,梳理平稳,诠释耐心。

在《〈葬花词〉之两种英译》一文中,作者逐字逐句挑剔“红消香断有谁怜”。那种平和的治学之心、稳健的商榷之笔,即或非翻译专业读者读后,也有一种“花谢花飞飞漫天”的缤纷美感。

在《文字岂是是东西》一文中,作者畅谈语文理念:“要提高学子语文水平,除了复古,别无它法。这些话,真的反动,恐怕没几个人听得进去。前人读书,正襟危坐,捧诵环回,因为他们不把文字看作‘东西’”。

这确乎“反动”,但也意味深长。

流氓加看不懂

刘索拉 《行走的刘索拉》 昆仑出版社

完全的调情,无时无刻不在的调情

写《你别无选择》的那个刘索拉昙花一现后就丢了。而在《行走的刘索拉——兼与田青对话及其它》中“重出江湖”的这个刘索拉,已变成一个“滔滔不绝”的刘索拉。书中的主要文字是她与专家田青先生的对话,还有部分内容是她在母校的校多次演讲,内容根据录音整理,连现场效果也一一标明:全场大笑、再次全场大笑……等等。为什么是这样?有什么好笑的?

刘索拉的谈话三句不离本行。她只要说话,内容一概从音乐开始,但也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极具延展性。读这样的文字,我就想,那些成名后处于彷徨期的各路著名作家其实也应该阅读此书。无法再写出象样的东西当然令人郁闷。那郁闷用刘索拉的话说叫“戴着手套弹钢琴”。而用专家田青的话说则是“妓女的技术华彩”:伪装性高潮。文学少年韩寒也说过相似的意思。他说:“那不是穿着棉袄洗澡么?”比这些相似的类比更耐人寻味的是,“棉袄”或“手套”究竟怎样替代了那些鲜活的生命冲动?并且为什么要伪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