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韩美林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人生如此而已
韩美林在其语录集《闲言碎语》中说:“有时笑笑人家,也被人家笑笑,人生如此而已”……读完此语,笑笑而已?
狠不起来的作家
韩少功 《暗示》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帝不是幸福的免费赞助商
我本来是没有理由对作者失望的,可读完《暗示》,我有了一个理由。~天^禧·小\说`惘* _首!发¢
我抱着至少超越《马桥词典》心情读《暗示》,结果很惨,我发现,《暗示》不仅根本无法被当作“长篇小说”阅读,甚至,就算将其划入“随笔”一类,其水准也已悲剧性地滑落到作者一九九六年出版的随笔集《世界》之下。
“上帝不是幸福的免费赞助商。上帝指示了幸福的目标但要求人们为此付出代价,这就是说,电磁场上这些激动得哆哆嗦嗦的小铁屑,为了得到性的美好,还须一次次穿越两相对视之间的漫漫长途”……
这是我至今仍然记得的出于韩少功“性而上的迷失”文中的一句话。?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可到了《暗示》,不仅如此句子背后所存贮的胸怀、视野、锋芒之类已全无踪影,就连《马桥词典》中所呈现过的那种险峻搀杂朴白、混沌融会纯粹的个性也已消失殆尽……为何一个值得期待的作家其智力危机来临得如此之快之早?
我无聊地想,这恐怕与韩少功过早“解甲归田”有关?因为我发现,在《暗示》中,举凡言及“骨感美人”、“卡拉OK”、“电视政治”、“行为艺术”、“进步主义”之类与城市、人群密切相关词条时,韩已一点儿“狠”不起来!曾在《马桥词典》中被韩少功阐释得怪异而丰润、集“能干”、“本领”、“技艺高超”、“残暴”、“歹毒”、“恶意”、“不怀好心”于一体的那种“狠”的美学锋芒已远远离“韩”而去。,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剩下的,不过乏力感叹庸常唠叨,一堆一堆,琐琐碎碎。
也许,当一个人不再混迹于喧哗人流嘈杂街市、不再会心于蜩螗沸羹急管繁弦,其智力所向之锋芒必然转为虚无?其智力呐喊之嘹亮也因此缺少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合唱背景?果真如此?
工作DNA
郝明义 《》 大块文化出版公司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本书与几乎所有人都有关系:《工作DNA》。
郝明义先生为台湾资深出版人,他开设了一间出版公司,叫“大块”——这间公司有一句口号,看了之后就记住了,也喜欢,叫“大块文章,大好人生。”相似的口号他们拟定了一大堆。连接起来,像是一段壮阔人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块蛋糕,大把鲜花;大块文章,大好人生”……这间出版公司,有点想法。
与《工作DNA》一书出版时间相近,标题为《做适合你的工作》《狗日的工作:知识社会的职业选择和个人自由》(江西教育版)等书也相继出版,作者都是美国人。关注“工作”主题正在成为一个新热点?
细想起来,“工作”本身确实蕴含丰富——其蕴含远远超越“下岗”、“求职”层面,复合着“工作文化”等复杂意味。
有人预言在新世纪,“工作”甚至有可能成为时尚。一项研究报告称,尽管技术发展缩短了工作量,但美国人二十世纪末还是比较二十世纪初工作得更多。原因之一即在于他们对工作发掘出一种宗教般狂热……
依阿华州立大学某研究人员说,美国人比从前更倾向以工作寻找生命的价值,他们视工作为目的。而“休闲是生活进步的目标”之类的观念,已成为十九世纪及廿世纪初的过时想法。
一个数字说,九十年代初美国人每周平均工作时数从一九七三年的406小时增加到489小时……
工作?工作!
“嘀咕”已是一门学问
何立伟 《星光失眠》 百花文艺出版社
用一句格言把真理关住
给时尚下定义,也难也不难。时尚是个叛徒——这是某高人对时尚发出的尖酸评价。可那尖酸不是全无道理。
那么眼下呢?眼下时尚或许更像一把剪刀——它在清脆嘹亮的嘁嘁嚓嚓中,不仅削短了MM们的头发,也把文人们的文本越削越短。
《话中画丛书》所迎合的或许正是如此时尚。“短”是特点,“配图”是特点。在一个乐趣比思想重要太多的年代,如此迎合无奈之外,也算一种策略。一位作者说了一句话响彻大江南北:清高是清高者的墓志铭……无奈被幽默了,可还是无奈。
丛书中收有《手痒》(陈村)、《脑袋书本及其他》(赵汀阳)、《星光失眠》(何立伟)、《爽呆了》(王玉北)四种。此四种个人集中,要论嘀咕状态,陈村最佳。在时尚的剪刀劈头盖脸的削删中,所谓“嘀咕”,不仅要学习,而且要修炼:它要求你符合时尚潮流,也要求你多少倾听一以下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多方照应,殊为不易。不信你就试试看——在整体阅读氛围愈发一地鸡毛的现实语境中,全无个性之神韵的“鸡毛”没人要看。弄出点动静不难,难的是这点动静尽可以没什么意义,但必须不讨厌并同时讨人喜欢。在今天,讨人喜欢多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