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没有哪个所谓的优秀民族从来不犯错误。·小/税_C*M¢S/ ·追+罪~新!彰-踕_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种纠错机制,犯错后能不能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
机会,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来说,往往只给一次,一旦错过了,就很难有弥补的机会。而如果一错再错的话,人们就会审思:这个民族不同世代的掌舵人为什么难以建立起一种较为理性的抉择机制?
本书的作者王龙是一位年轻的军旅作家,他不像许多军旅作家那样热衷于关注军事战略、传奇军人和检讨某场战役的得失,而是将眼光投向整个民族数百年来所选择的路径,用本族的杰出人物和外族的杰出人物一个个对比,从而获得一种超越一时、一地、一党的大视野。只有用这种大视野看历史,看现实,才可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今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许多中国年轻人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国正面临巨大社会转型。所谓社会大转型,就是巨变,是走到了岔路口。何去何从,将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而民族大命运和我们每个人的小命运紧紧相连。这个古老的民族历经磨难走到今天,有过无数血与火的教训,现在是否已具备在歧路前更理性、更从容、更博大、更长远的抉择眼光和胸怀?
我相信,读完王龙这本书,多数人会引发对国运民生的进一步思考。·5′2\0?k_s-w?._c!o.m^基于此,我郑重向读者推荐《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正文 名家点评
2010-3-19 9:44:56 本章字数:1042
大变局必然酝酿大变革,大时代必然面临大挑战。王龙先生在这本书里,以其犀利尖锐的观察力,揭示东西方文化的最初碰撞;以其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重现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画面。追根寻底,探究成败之因;望闻问切,稽考兴亡之变;剖析中外名流的人生轨迹,追寻近代中国的衰落原因。虽时过境迁,但点点滴滴,未敢尽忘,犹可发人深省;虽一家之言,但登临览胜,雪尽江清,令人感慨悠长。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清新之作,也是一本别出心裁的故事新编,值得一读。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着名作家 李国文
那些历史人物的焦灼与悲欢、智慧与迷茫、勇敢与无奈,无不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侧影。王龙不是一个好奇的看客,他的笔游走于中西之间,博观约取,恨则深入骨髓,爱则眼含泪水,从中可见一位作家内心情感的丰厚与真诚。?丸¨夲!鰰¢戦/ .蕞?歆-彰¢截^庚`鑫·筷_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着名作家 王树增
本书的作者王龙是一位年轻的军旅作家,他不像许多军旅作家那样热衷于关注军事战略、传奇军人和检讨某场战役的得失,而是将眼光投向整个民族数百年来所选择的路径,用本族的杰出人物和外族的杰出人物一个个对比,从而获得一种超越一时、一地、一党的大视野。
--着名专栏作家、评论家 十年砍柴
作者登高望远,极目苍凉,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从中西方大人物的命运中洞察国运浮沉的深层玄机,探寻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的关键节点,让历史照亮现实和未来,从大国的兴衰中为中华复兴寻找借鉴。这无疑是一部独特新颖的中外拍案惊奇之作,也堪称一位军人忧国心切的当代盛世危言。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柳建伟
这本书吸引我之处在于:它描述的是近代中国历史,采用的却是全球视角;它只是一部源于兴趣的历史随笔,却充满独特新颖的学术思考;它选择的是纸上书写方式,却拥有电影、电视般绘声绘色的新奇情节。中外名流轮番登场,时代风云激荡交错,其间的国运苍生、民间疾苦、民族命运,都那么真切而强烈地激励着我们。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着名作家 裘山山
王龙所要探究的是,今天的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不能不为这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所折服,他在他的书中所流露出来的才华和智慧,集中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深刻见解和彻悟,必将引起读者和学者的关注和兴趣。
--出版人、《小说界》主编 魏心宏
正文 目录
2010-3-19 9:44:57 本章字数:3502
目 录
迷途的帝国--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国差距
一 血泊里登上王位
生于忧患的“全能皇帝”
用野蛮制服俄国的野蛮
二 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
康熙的政治蓝图
用铁索勒激起俄罗斯向上
“儒家仁君”输给了俄国“秦始皇”
三 中国最热爱西学的帝王
“史上最热爱科学帝王”
康熙与洋教师们的“蜜月”
四 “我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
俄国沙皇成了“优秀工匠”
国家科学院≠皇宫“如意馆”
五 康熙与彼得取法西洋的差异
“科学法官”VS“霸业利器”
余秋雨先生高估了康熙皇帝
六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守土御侮竟然不如侵略扩张
康熙被关在世界大门之外
七 变起一朝 祸积有素
两种文明的矛盾撞击
中国人的辫子,俄国人的胡子
八 大道行思 余音未绝
“彼得堡就坐落在眼泪和尸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