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其他 > 杨度 > 第145章完结

我闻此语心惨焦,赧颜无语谢同胞。,咸-鱼/看′书^网+ ?免¨肺?跃¢犊/

还将一段同乡话,说与湘人一解嘲。

洪杨当日聚群少,天父天兄假西号。

湖南排外性最强,曾侯以此相呼召。

尽募民间侠少年,誓剪妖民屏西教。

蚌鹬相争渔民利,湘粤相争满人笑。

粤误耶稣湘误孔,此中曲直谁能校?

接下来,杨度写道,因为中国内部的相争,引来了外寇强入,先是借义和拳打洋人,结果八国联军入京,帝后蒙尘,不得已又杀拳民来媚外。这的确是湘军的不是。但当年湘军中也出了不少将才义士,如罗泽南的老湘营,白日跃马挥戈,夜晚下帐读书的军风;彭玉麟布衣芒鞋步行千里解故友之围的义气;江忠源、王璞山、陈士杰等人带兵的才具,都是历史上不可多见的。写到这里,杨度心头一热,想起湘绮师青年时代的惊人之举更是不同凡响:

更有湘潭王先生,少年击剑学纵横。

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衡。′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

曾胡欲顾咸相谢,先生笑起披衣下。

北入燕京肃顺家,自请轮船探欧亚。

能借这个机会,将湘绮师年轻时的奇伟抱负向世人披露,杨度很觉得意。写到湘绮师,他自然想到了曾为湘军军官的祖父和伯父,他们也都是豪侠之士。单独点名颇有自夸之嫌,他决定再专写一段当年湘军官勇的气概,以此来纪念父祖辈的功业。

吁嗟往事哪堪说,自言当日田间杰。

父兄子弟争荷戈,义气相挟团体结。

谁肯孤生匹马还,誓将共死沙场穴。

一奏军歌出湖外,推锋直进无人敌。

水师喷起长江波,陆军踏过阴山雪。

东西南北十余省,何方不睹湘军帜。

一自前人血战归,后人不叹无家别。

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

万幕连屯数日齐,一村传唤千夫诺。

农夫释耒只操戈,独子辞亲去流血。

父死无尸儿更往,弟魂未返兄愈烈。!如^蚊,惘? !免`废/岳?独.

但闻嫁女向母啼,不见当兵与妻诀。

十年断信无人吊,一旦还家谁与识?

今日初归明日行,今年未计明年活。

军官归为灶下养,秀才出作谈兵客。

杨度放下笔,甩了甩手,自觉这段写得生动精彩。且不说湘军作战其后果如何,单就父死子继、勇赴戎机的壮士气概,就足令湘人脸上生光、湘军后裔自豪。至于湘军中的民族英雄们,他们的业绩更为中华民族大增光彩。

只今海内水陆军,无营无队无湘人。

独从中国四民外,结此军人社会群。

茫茫回部几千里,十人九是湘人子。

左公战胜祁连山,得此湖南殖民地。

欲返将来祖国魂,凭兹敢战英雄气。

人生壮略当一挥,昆仑策马瞻东西。

东看浩浩太平洋,西望诸洲光陆离。

欲倾亚陆江河水,一洗西方碧眼儿。

当年恪靖侯左宗棠的八面威风已往矣,而今是胡骑凭陵,华夏受气。杨度愤怒写道:

于今世界无公理,口说爱人心利己。

天演开成大竞争,强权压倒诸洋水。

公法何如一门炮,工商尽是图中匕。

外交断在军人口,内政修成武装体。

民族精神何自生,人身血肉拼将死。

看看世界吧,俾斯麦、拿破仑都是野蛮的武夫,欧洲古国斯巴达,强者去当兵,弱者则被人杀。小小的普鲁士王国,连妇女儿童都知兵,所以能战胜群雄,统一德意志。想到这里,杨度意气昂扬,既然湖南近五十年来已培植了根深柢固的尚武精神,造就了遍布全国的成千成万将官,湖南理应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中流砥柱,成为各省奋起的带头人。心在急跳,血在奔流,思想如飙风暴雨,诗才如岩浆迸发。杨度挥笔疾书,谱写出《 湖南少年歌 》中的最强音: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汉唐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惜,丝毫权利人休取。

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写到此,杨度掷笔,重重地吁了一口气。他将这一段再读一遍,觉得有一点易水送别的味道,特别是“若道汉唐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两句,真是至悲至壮,至哀至豪!湖南人拯救中国的决心已写尽写绝了,还有什么语言能超得过它呢?

这篇歌行写到这里本可以收笔了,但一向抱负不凡且爱表现的杨度,觉得这样一篇重要的必将传世的作品中如果不写写自己,那真是太可惜了。不知不觉间,早已是深夜了,室内灯光明亮,隔壁房间里未来的军事家仍沉睡不醒。窗外,夜色黑得连一丝星光都没有,只有日本海的浪涛依旧在不停地奔涌,发出比白天大得多的撞击声。杨度想起了第一次进京中举以来十年间的探索与追求:

我年十八游京甸,上书请与倭奴战。

归来师事王先生,学剑学书杂相半。

十载优游湘水滨,射堂西畔事躬耕。

陇头日午停锄叹,大泽中宵带剑行。

窃从三五少年说,今日中国无主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