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龄吧,在现代还是初中生,但在古代,若是成婚早的人家,都要张罗亲事了。+j-i/n·c?h_e.n^g*h,b·g\c′.\c*o^m!
阿起,别不好意思,你这个年纪是最.敏.感的时候,你要啥反应都没有,我早就让爹娘兄长给你请名医看病了。
嘿嘿,你洗澡的时候,我偷看过,啧啧,好吓人,阿起,我看你也是天赋异禀啊!
不过,你们老萧家在这方面是有点厉害哦,除了萧景,一个个都好能生。]
萧承起:……
皇帝:应长乐,让你别什么都往外说!
群臣:哎,十九殿下也是可惜了,若不是有蛮夷的血脉,却是最适合当太子的,十九殿下长得这般好,又如此聪颖沉稳,且果敢坚毅狠戾,再合适不过。
这会儿还很早,萧承起又带着应长乐回到了南书房上课。
此后应长乐几乎每天都被皇帝叫到麟德殿,自然也都是萧承起带他来。\w¢z-s`x.s¢._c-o/m!
应长乐发现,最近兄长变的很忙,每日皇帝在麟德殿召见群臣,兄长几乎都不在。
他问过兄长都在忙什么,兄长也给他简单说了一下,在忙着做“年度国库预算”,要量入为出之类的。
自从顾阁老倒台,兄长在内阁做事也就顺畅多了,甚至逐渐坐稳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并且已经做出一番成绩。
兄长可是“连中三元”的文曲星下凡,当然不仅仅是写文章厉害,古代的科举什么都考,其中“术数”就跟现代的财经管理差不多。
以前大宁朝可是没有“年度预算”这种概念的,六部才会总是为国库里的银子分配吵个没完没了。
应长乐觉得,兄长完全可以算是大宁朝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第一人,这个系统建立起来,只怕真能封神!
以前他不懂为什么历史上的大文豪都不是状元,那跟他们同场科举的状元郎得多厉害啊,为啥这些状元没能留下千古吟唱的诗句呢?
只看兄长,他就懂了,他的兄长可是连中三元的文曲星,却几乎没写过什么诗,关键就是没时间,兄长的仕途太顺了,用青云直上来形容都不够!
这种晋升速度,古往今来都是甚为罕见的,自然忙的不行,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写诗,忙的都快脚不沾地了。′w·a_n\z~h?e*n.g-s¨h`u?.′n/e¨t.
兄长如今也才二十出头,已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内阁首辅!
更何况,兄长也完全不用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兄长都是直接冲到六部去“吵架”,直接在朝上就舌战群儒,文武百官都吵不过兄长。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文人骚客都是被贬后才疯狂作诗,但凡仕途顺利的,都没时间写诗,也没那悲惨的情怀。
兄长不用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兄长可以直接做到!
以前内阁首辅是顾廷方,一直国库空虚,皇帝都急的不行,六部为争国库那点银子天天吵架。
自从兄长成为内阁首辅,如今也不过才一两年的时间,不仅逐渐国库充盈了起来,六部有钱了,什么措施也都推进的快多了。
从前礼部没钱修的各州府学堂,如今也都修的差不多了,朝廷出钱供养寒门学子一日三餐,还提供免费住宿,真做到了天下寒门学子都有学可上。
只是,兄长太直,总是毫不留情的痛斥六部同僚,就算做出这等功绩,但在满朝文武嘴里就成了“急功冒进”、“年轻气盛”诸如此类。
如今,他每日都来麟德殿听皇帝和群臣奏事,虽然他从来懒得听,但多多少少都会听进去一些。
他就几乎没怎么听过任何人说过他兄长一句好话,全是诉苦,都说什么内阁考察太严,内阁对六部打压太狠等等。
当然偶尔也有人夸兄长两句,但更多的是中立,不敢得罪,又不服气。
这日,他们刚从麟德殿出来,就又有几个皇亲国戚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他哥的坏话:
“这应翰林光顾着充盈国库,给他自己做功绩,就全然不顾我们的死活,这冰银是一年比一年少!”
“呵呵,我就看他还能蹦跶多久,他们应家早就把满朝文武都得罪完了,如今又来克扣我们的银子,真是狗胆包天。”
“以往我们的冰银最多可有三千两,一年年减下来,如今就区区一百两,够干嘛使的,这算怎么回事,他打发叫花子呢!”
“虽是我们都不缺这点钱,但可不能叫内阁这帮人骑在我们头上拉屎,在哪里省不出这点钱,非得来恶心我们,今日就让他知道我们到底是不是软柿子。”
“百官都怕他,吵也吵不过他,我们可不怕他,我今天就要去内阁好好问问他,就一句话,你们跟不跟我去?”
“去,我们都去,一起去,气势上就不能弱了,让他以后也掂量掂量,到底该在哪里省钱!”
“嘘,你们小声一点吧,那应长乐也不是好惹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