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笑道:买纸干嘛?不相干!
宝升叫道:难得老佛爷错一次也!买纸干嘛?问得好!文章太好了,不胫而走,口耳传诵,还是不过瘾!怎么办?买纸。\x\i-a.o?s\h-u?o!h-u!a·n?g¢.^c?o′m,买纸干嘛?抄写。因为人人争相传抄,一时之间啊,纸张紧张,人称洛阳纸贵也!
太后笑了起来:说的怪神道的!你说,什么是赋?
姚宝升来了精神:问得好也!何谓赋?杨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什么意思?就是说,古时诗人的赋,讲究词句的华丽,一定要合乎准则;后世辞人的赋,雕饰词句,用语华丽,夸张得有些过了度。
问:杨雄是谁?是和潘巧云暗渡陈仓的那位?
答:错!老佛爷,与小潘巫山云雨的那位杨爷,是《翠屏山》里的人物,也是《水浒英雄传》里的大爷,他与小潘那是叫情淫。
问:什么是淫?刚才说,就是过了度?
答:对也!老佛爷真是聪慧,淫,就是过了。
问:情淫,就是情过了?他们还觉得不够呢!
答:老佛爷,对啊!情还有过的?不够!
慈禧太后高兴:上烟!
姚宝升应声道:青条!
非常奇怪,清宫的皇帝、太后们,都喜欢吸烟。_狐`恋_蚊-穴/ `首′发/
适度吸烟,是否有益于健康?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史料记载说:博学的康熙皇帝吸烟,健康长寿的乾隆皇帝也曾经吸烟,而一生讲究养颜美容的75岁高龄的慈禧太后,也适度吸烟。
烟草是明末时从吕宋传入中国的,当时,称为金丝熏。
一一一
烟对于生活优裕的上层人士来说,具有相当的诱惑力,都想亲口尝试。
康熙时期,人们生活相对富足,大臣们开始风行吸烟,并津津乐道烟的美味。
有一位大臣享受了烟的美味,觉得应该推荐给尊敬的皇帝,于是,郑重其事地向康熙皇帝推荐。博学而好奇的康熙皇帝,微笑着试吸了吸,感觉是冰凉凉的,觉得有些怪怪的,最后还是不大喜欢。?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
年轻的乾隆皇帝什么都想尝试,对于烟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吸不打紧,就从此离不了它,一吸就是几十年!到晚年的时候,乾隆皇帝觉得烟对于身体无益,而且可能潜藏着危险,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戒断了烟。
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吸烟是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几乎每天都离不开侍候吸烟的侍女,每天都要吸烟。
侍候太后吸烟的侍女,是她身边最得宠的宫女之一。
长年侍从在太后身边的侍女何荣儿,就是专门负责侍候太后吸烟的,每次看见太后悠悠然吸她侍候的烟,看着袅袅上升的烟雾,她就觉得自然很了不起,就感到一种莫大的成就和幸福。
侍女何荣儿回忆说:
当宫女的,都要拜见姑姑。
掌事儿的坐在八仙桌的正中间,姑姑坐在东上首,让我笔管条直地站在下房的当中。这是一次重要的训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姑姑站起来,大声说:侍候老太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烟,比什么差事都难当!敬烟,是跟火神爷打交道的事,你掉老太后身上一点火星儿,砍你的脑袋!你洒在老太后屋里一点火星儿,你们祖宗三代都玩完!
慈禧太后不喜欢吸旱烟,也就是关东烟,她喜欢吸水烟,通常是在饭后吸。宫女们不直接叫水烟,而是称为青条,是南方进贡来的,也叫潮烟。
给太后上烟,先要准备好六样东西:一是火石,二是蒲绒翁同龢,三是火镰,四是火纸,五是烟丝,六是烟袋。
手上一个比钱包还小的东西,分为两层,一层是装蒲绒,一层是装火石。包的外沿,呈月牙儿形,向外突出,用钢片镶嵌一层厚边,有顿韧,用它向火石上使劲一划,钢和火石之间就爆发出火花。
火石拿在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同时,在拇指和火石的间隙里安好一小撮蒲绒,这片蒲绒借着火星就燃着了。把蒲绒贴在纸眉子上,用嘴一吹,纸眉子突然就燃烧起来,用这个火去点烟。
火石是门头沟的最好,像蛤蛎那样薄。
烟丝是南方的最好,放到侍女手上的,就如肥皂那么大小,是长方形的小包,一律用青色纸包着,因此,侍女们戏称为青条。
太后吸的水烟袋,特别的长,叫做鹤脚烟袋。侍女跪着,手托着水烟袋,太后坐在炕上,把烟管送到太后的嘴里,吸一锅再换一锅。
每次吸时,慈禧太后总要笑眯眯地说:这回,该劳您的驾了!
◆有关史料:
《东华录》:
(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即可就安。
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涌气塞,遂至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
呼抢哀号,曷其有极!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慈安闲立庭中,倚缸玩金鱼。西宫太监捧盒至,跪陈曰:外舍顷进克食(满语牛奶饼),西佛爷食之甚美,不肯独用,特分呈东佛爷。慈安甚喜,启盒,拈一饼对使者尝之,以示感意。旋即传太医,谓东圣骤痰。厥医未入宫,而凤驭上升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西后与荣禄等既布此天罗地网,视皇上已同釜底游魂,任其跳跃,料其不能逃脱,于是不复防闲,一听皇上之所为。……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