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线”这个名字是老朱亲自下旨给唐家铺到应天皇宫这条铁路的命名,这条铁路的命名,当然是为了彰显老朱家皇宫的尊贵地位。`比~奇_中*蚊.旺^ ?庚/辛_罪·哙?这条铁路平时除了成为连接应天和唐家铺的主要通道之外,当然要用来促进商贸往来,更是要用来加强老朱对唐家铺的控制。
没错,老朱算是雄才大略,怎么可能看不出铁路对于各类民生的巨大好处?
可以说在经历了几年的规划,不是说只修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吗?正式修确实只用了这么点时间,但是只有唐仨仁知道,只有唐家铺那帮子前期参与炼铁之类工作的所有工匠才知道,早在两年前,唐仨仁就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了。
皇宫西门位置,一条跨时代的铁路沿着皇宫外面几十米的位置延伸到远方,大门附近设了一个小站,以后火车从这里过的时候是会在这处小站停留一段时间,首先为老朱服务,其次就是为应天的老百姓们服务。
“这这这....”
刘三吾等一大群文官被这条铺着钢铁的路之后,一个个都惊掉了下巴,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奇观。眼前这条钢铁之路,蜿蜒伸展,仿佛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上。阳光下,铁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刘三吾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震撼。他转头望向身边的同僚,只见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有人甚至伸手轻抚着铁轨,仿佛在触摸一件稀世珍宝。
“这真是人力所为?”一位年轻的文官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d·a¨n_g′y`u′e`d?u`._c¢o¢m′
老朱看着这帮子老家伙的反应十分满意,不枉仁伢子让那几万工匠民夫没日没夜的赶工,这才有了眼前这一幕,今天听太子说是“通车仪式”,老朱强烈要求把这个通车仪式放在应天城里,如此可以让无数的应天百姓也看到那条“巨龙”。
史上记载,得国最正者,唯朱家元璋尔!
相信有了这一次让无数大明的百姓看到真正的“巨龙”之后,对于老朱的声望,将会更加如日中天。
“标儿,应天城的护卫军都派出去了没有?那火车开过来的时候可不要有人站在那铁轨之上,一定要维持好秩序....”
朱标表示完全没有问题,早在前两天,为了今天的这次“通车仪式”,朱标将所有应天城的护卫军七品以上的将士都叫到东宫,特意叮嘱了一番。
如此,武将方面很多人都算是提前被打了“预防针”,加上有亲眼见过火车的李文忠居中调度,等火车来了,轰动是会有的,应该不会出现拥挤拦火车的奇葩之事。
“父皇放心,儿臣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而且徐叔前两天回京之后,与文忠将军一起做为总指挥,两位已经提前到了唐家铺,将坐火车抵达这里....”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仿佛大地在颤抖。刘三吾等人惊疑不定地望向声音来源的方向,只见一列冒着白烟的巨兽正沿着铁轨缓缓驶来。那巨兽浑身钢铁铸就,发出阵阵轰鸣,仿佛在宣告着大明即将世间无敌!
“这...这是何物?”一位老文官颤声问道,眼中满是惊恐。`天/禧`晓^说!蛧_ ¢已+发^布?最/芯′蟑^劫′
166正式通车刘三吾定了定神,沉声道:“这或许是传说中的蒸汽机车,能够载人载物,日行千里。看来,是老朽错了....”
以往这帮文臣一直认为,这世间不可能出现不需要人力马力就能动的物品,有也只有上天才有这个力量,现在看来,人定胜天,已然被具象化了。
说起来刘三吾以前还见过那位“仁侯”,看着一位书生模样,却万万没有想过,那样一个年轻人,不仅立下了灭杀倭国的功劳,更是造出了眼前这神物!
此时的刘三吾与很多文官一般无二,心中皆是五味杂陈。这条钢铁之路和这神秘的蒸汽机火车有着何等巨大的作用,谁都不傻,自然是联想得出来,只不过一直以来,没有亲眼见证这一刻的到来时,他们都不愿意相信。
“来了!”
老朱脸上露出极致的开心,这辆火车,唐仨仁说过,就叫“洪武号”!
老朱兴奋地跳了起来,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岁月,站台上几位工作人员挥舞着旗子指挥着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忙碌起来。
洪武号,这马屁拍得,老朱是真的眉开眼笑了,要不是唐仨仁一直表示不肯当官,只怕早就成了一方封疆大吏。
火车第二节车厢门口,徐达和李文忠并肩而立,火车的缓缓驶入站台,停在了老朱的面前,洪武号的车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车头的设计充满了力量感,车身上“洪武号”三个大字更是显得格外醒目。
两人待火车停稳后直接一跃而下,向老朱行礼,老朱无视两人,径直走上前去,轻轻抚摸着火车的外壳,仿佛在抚摸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天德,仁伢子真的了不起啊,他做到了,他人呢?”老朱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仁侯没有随车过来,说是在唐家站等着您....”徐达的声音微微有些哽咽,但更多的是自豪和满足,做为将军,徐达当然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这火车若是做为战略工具来用,作用同样是何其之大。
老朱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唐仨仁,这个年轻人,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他转过身,目光扫过站台上的每一个人,仿佛要将这一刻永远铭记。
“传令下去,现在为洪武号的诞生剪彩庆祝!”老朱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站台上的工作人员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齐声欢呼。
剪彩这种事,也是唐仨仁提出来的,应天这边搞一次,唐家铺安排宴席。
铁路两旁,不少百姓们纷纷靠近洪武号,想要近距离一睹这前所未有的钢铁巨兽,京卫们已经做好维持秩序的准备。
剪完彩之后,老朱在徐达和李文忠的陪同下,登上了洪武号的驾驶室。驾驶室内,各种仪表盘和控制杆整齐排列,显得厚重感十足。老朱轻轻抚摸着操作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陛下,请您宣布应天线第一辆火车正式发车!”李文忠在一旁拱手说道,“同时请为洪武号添加第一铲子煤。”
老朱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应该是唐仨仁说的,仪式感满满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列火车,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好!太子,随咱一起!发车!”
“众爱卿!登车,随咱一起坐这洪武号!”
随着老朱洪亮的声音在站台上回荡,群臣纷纷躬身行礼,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太子朱标紧随其后,步履坚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鼓点上。李文忠则迅速指挥着侍从们,确保一切仪式进行得井然有序。
百姓们挤在栅栏外,眼中充满了对洪武大帝的敬畏,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的洪武爷,才配拥有这等“巨龙”火车!
老朱站在洪武号上,接过铁铲,铲起一铲子煤,稳稳地投入了炉膛。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显得更加坚毅。随着煤块的燃烧,洪武号的锅炉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在为这个伟大时刻奏响赞歌。
“陛下,一切准备就绪!”李文忠再次禀报,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老朱点了点头,转身面向群臣和百姓,高举双手,大声宣布:“今日,应天线正式开通,洪武号启程!大明山河永在!大明百姓永在!”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万岁!我汉家永存!”
随着老朱的话语落下,洪武号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的节奏性声响,如同一首激昂的进行曲。百姓们欢呼雀跃,群臣们也情不自禁地鼓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一次,老朱记起唐仨仁提到过的那句话,“我汉家百姓,才是这世间最可爱的那群人啊,”
喜欢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