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封?”
圣旨这东西,在整个大明一天内到一家人手里两封的,估计这也是头一份了,德全公公笑了笑,眼前这唐仨仁当真是“圣眷正浓”啊,不止如此,太子殿下与其关系也是极好,将来这唐家,自当是极尽圣宠了。,咸~鱼/墈*书/ _庚·芯^罪¢哙_
“这一封是给侯爷夫人的...”
待命公公也不停顿,从袖口里又拿了一封出来,这一次倒是把肖伊人愣了好一会,她就是待在家里帮着唐仨仁打理好唐家铺的一些作坊什么的,洪武大帝还要赏赐她?
“民女肖伊人接旨....”
肖伊人好歹也是世家出来的,可不会像自家相公这般随意就接旨了,赶紧上前跪下接旨,德全公公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唐仨仁,那意思像是在说“你看你家夫人比你识大体多了”,唐仨仁装没有看见,打了个哈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唐家主妇肖伊人,温婉贤淑,持家有道,助夫立业,功勋卓着。赦命诰命...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珠宝十箱,以表朕心。望尔等继续勤勉,为大明江山社稷添砖加瓦,朕心甚慰。钦此。”
哈?在场所有人包括唐仨仁都是惊呆了,二品诰命夫人?这,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般,唐仨仁揉了揉眼睛,再三确认自己没有听错,那圣旨上确实是说的自家娘子肖伊人被封为了二品诰命夫人。
他看了看身边的肖伊人,只见她脸上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双手还紧紧地握着那卷圣旨,仿佛怕它下一秒就会消失一般。
在场的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村长——不对,现在要叫侯爷了,侯爷夫人都被洪武大帝如此看重,直接赐下了二品诰命夫人的封号。_完/夲_鰰?颤¢ \已`发+布_最.欣′彰.劫~
一时间,整个唐家铺都沉浸在了一片喜悦之中,唐仨仁更是觉得脸上有光,连走路都带风,仿佛自己也跟着沾了光一般,好吧,他自己被封“仁侯”的圣旨还摆在那里呢,大家伙只知道他被封侯了,至于是个什么封号,以后大家都会知道的。
罗大炮这时拿了几枚玻璃珠出来,直接塞到了德全公公的手上,这可把德全公公吓了一跳,些许银钱也就算了,这种透明的珠子,可是上等的琉璃!
“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回去皇爷知晓了,只怕得砍了老奴脑袋...”
德全公公边说边急忙要将手中的玻璃珠塞回给罗大炮,唐仨仁却是一把按住了他的手,笑道:“公公客气了,这是咱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就几颗珠子而已,老朱他不会说啥的,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怪罪您的,您就放心吧。”
德全公公闻言,看了看手中的珠子,又看了看唐仨仁,敢称呼上位为“老朱”又一直不受罚的,也只有眼前这位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将珠子收了起来,心中暗自思量:这唐仨仁一家,还真是奇人奇事,连这等琉璃之物都能随手拿出,看来以后得好好打交道才是。
“好,既然侯爷如此盛情,那老奴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您放心,老奴一定会将您的心意带到皇爷面前的。”
说完,他便转身上了马车,随着一声“起驾”,马车缓缓驶离了唐家铺,等送德全公公出门离去后,唐仨仁披着衣服转身回到厅中,对着还在发愣的肖伊人笑道:“瞧把你们给惊的,不过是一道圣旨罢了,又不是没见过。”
肖伊人白了唐仨仁一眼,悠悠开口说道:“命妇为二品诰命,相公为公侯,可知国公堪为一品,新晋侯爷一般为三品,相公,妾身比你官高一级....”
唐仨仁:“....!”
唐仨仁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道:“对对对,夫人言之有理,是为夫疏忽了,夫人现在可是二品诰命夫人,比我这新晋的侯爷还要高上一级呢,为夫以后可得好好听夫人的话了。¨5′0′2_t¨x^t\.,c\o·m/”
“唐仨仁为仁侯,封地唐家县。圣旨已经诏告天下,估计明天应天将会有无数勋贵会到唐家铺来见见你这位新贵...若是见你如此年轻,只怕又是一阵香风要刮来了...”
刘基自任了大明皇家银行第一任行长后,加上唐仨仁出征刚归来,这不有段时间没见了,这一见面,直接就打趣唐仨仁一番。
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时候以“仁”字给唐仨仁为侯爷号,以后真有机会封王的话,在没有合适的号前提下,继续用这个字为王爷号,那才叫真不得了。
唐仨仁闻言,摸了摸鼻子,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刘先生,您就别打趣我了,我这也是赶鸭子上架,老朱那家伙这一招来得太快,我都没机会拒绝....”
刘基闻言,正色道:“哎,话可不能这么说,唐贤侄,你可是咱们大明的功臣,这侯爷之位,你坐得当之无愧。要我说,封侯只怕还有些亏待你了...”
开玩笑,先不说灭倭国之功,之前唐家铺搞出来的那么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光是两样东西,洪薯和土豆,便足够唐仨仁封侯了。
唐仨仁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刘先生,您就别给我戴高帽了,我这人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而且小子也是惫懒得紧,好在当个侯爷啥的不用去上朝,这倒是老朱体恤我这伤员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基一阵好笑,说道:“行了,你这小子,这是近半年银行的收益情况,按照你之前教的那什么‘表格’计数办法,一目了然...”
唐仨仁接过帐本,只看了一眼,神色有些惊讶。
“流水超过一亿两了?”
唐仨仁忍不住再次确认道,眼中闪过一丝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仅仅是大明银行半年的收益,若是换算成全年,那将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现在才是明初,将来大有可为啊。
刘基点了点头,捋了捋胡须,笑道:“没错,这正是得益于你那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银行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另外就是宝钞的事,防伪标志啥的已经做得极好了,按照你之前的想法,最大面额为一百两...”
说着刘基还拿出来几张新做出来的宝钞,像百两这种大面额的,平时是很难出现在市井当中的,所以还有最小面额“一文”的宝钞,这一文钱的宝钞做工明显就要差得远了,不过依然是做了防伪。
唐仨仁接过那几张宝钞,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图案和文字,特别是那防伪标志,做得极为精细,即便是他这种现代人,也很难仿制出来。他不禁感叹道:“真是难为工匠们了,能把这东西做得如此完美。”
刘基哈哈一笑,说道:“这也是得益于你的想法,若非你画出那些粗步的图案和文字,他们哪里做得出来。不过,话说回来,这宝钞的推行,可是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现在市面上的交易,几乎都是用宝钞了。”
唐仨仁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宝钞的推行,不仅方便了交易,还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和运输成本,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有了无数的白银运回大明,这宝钞至少不会被一群门外汉玩成“废纸”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刘基突然想到了什么,面色郑重的说道:“侯爷,你之前答应过老朽,待这银行初步走上正轨,老头子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唐仨仁神情微微一动,之前还真跟刘基说过这话,正史上刘基这个时候得挂了,被胡惟庸害死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刘基做为大明的功臣之一,唐仨仁让他待在这唐家铺,本就是一种保护,至少老朱不会有机会为难刘基了。
“有没有合适的人?我记得刘先生你的儿子刘琏....”
“琏儿恐怕....银行这边的事务繁多,而且还需要有人能够镇得住场面,琏儿虽然聪明,但经验尚浅,还需要历练一番。”刘基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老朽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只是此人并非我刘家之人。”
唐仨仁闻言,不禁好奇起来,问道:“哦?刘先生说的这人是谁?只要能胜任这银行掌事的职位,不论出身,本侯都愿意重用。”
刘基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人名叫宋濂,乃是我大明的一位大儒,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之前在朝中为官,只因性情耿直,得罪了权贵,被贬为地方官。老朽与他有旧,知道他心中仍有抱负,只是苦于无处施展。若是侯爷能够将他请来,定能让这银行更上一层楼。”
宋濂?明初第一文臣,这个时间与刘基年岁差不多吧?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那位?
唐仨仁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不禁微微一动。他自然是知道宋濂的,历史上此人学问倒是渊博,在朝中也是颇有名望。
喜欢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