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来了....太....朱公子准备放在哪里?”
运送二十多架马车的家伙是个八字胡子的官员,至于叫什么名字太子朱标可不会记得,工部的那帮家伙,干这么点事都拖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将铁矿石运到,唐家铺的这新砌的溶炉只怕是得歇火了。*x-i,n_x¨s¨c+m,s^.¢c\o′m\
“钱我老爹已经跟你们结清了对吧?全都卸在那边的空地上吧,反正都是些石头....”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八字胡官员愣了一会,想在太子爷面前露个脸,这才争取到了这份差事,结果人家太子爷连问都不问一句。
当然他也不敢多说什么,万一露脸不成反被打,那就尴尬了。
示意手底下的人赶紧卸货,二十多架马车装石头,倒也有种壮观的感觉,八字胡官员有意无意的看向炉子那边。
“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你不知道吗?”
做为史上最强太子爷朱标,怎么可能没点眼力?冷声提醒了一句,那八字胡官员赶紧低头请罪,然后缓缓退到一边去。
朱标望着那些忙碌的村民,心中暗自思量。这唐家铺的溶炉,虽只是初步建成,但已能隐约看出其未来的辉煌。一旦开始大规模生产,必将为朝廷带来丰厚的收益,同时也能极大地提升大明百姓的生活质量。
他转身看向那八字胡官员,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你,去把带队的人给我叫来。我要亲自问问他们,为何会拖延到现在才运送至此。”
八字胡官员闻言,脸色一变,连忙点头称是,转身吩咐手下去传话。他知道,这次的事情若是处理不好,恐怕自己的顶头上司的乌纱帽要保不住了。\x·q?i+s,h¢e*n¢.?c_o′m¢
不一会儿,工部的一群人便匆匆赶来,个个面露惶恐之色。朱标看着他们,心中冷笑一声,道:“你们可知,这溶炉的建设对朝廷来说有多重要?为何会拖延至此?”
工部官员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最终,还是一位年长的官员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此事确实是我们工部失职。但近日来,朝廷事务繁多,人手不足,这才导致了延误。”
朱标闻言,眉头微皱。他深知朝廷事务繁忙,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忽视老朱亲自安排的事情。于是,他沉声道:“此事我暂且记下,以后这唐家铺的铁矿石满额供应,如果让我发现谁在里面吃克扣....后果你们知道的。”
工部官员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却暗自庆幸逃过一劫。
不远处正在安排妇人们准备一些中午吃食的唐仨仁往这边看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太子朱标的身份,早被他唐仨仁看出来了,只不过老朱家的人喜欢演戏,那就陪着。
装作不知道就行了,朱标在那边跟那群官员说道一通之后,便跑到这边来,显然是想看看今天中午吃的什么。
“我刚刚塞了不少银子给他们,相信以后唐家铺这边的铁矿石供应不会有问题了。”
唐仨仁抬头看了朱标一眼,这家伙的爹忽悠着说叫“朱十六”,而朱标当时口快说自己叫“朱标”,不过当时也说了是彪悍的“彪”。
这满嘴谎话也是让人无语了,别看太子朱标在历史上记载着“宽厚”一说,但谁不知道他爹朱元璋是个出了名的杀神,父亲这样,当儿子的怎么可能是个软弱可欺之辈?
“简直浪费,之前你爹老朱可是说了,工部那边供应的铁矿石都是付过钱的,就当是你入股这炼铁厂的银两了。/w*a′x?s\w`.*c~o`m?”
话是这么说不假,唐仨仁有时候在想,出身好就是爽啊,一句话有时候顶得上别人努力一辈子。
“入股?”
虽然有些听不懂,但朱标却明白老朱这是想用某种手段将眼前这个“宝藏小伙”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坐的位置越高,风险就越大了,越是需要小心翼翼。
“就是以后这炼铁厂的净收入,你和你那老爹,一起占四成,然后朝廷占四成,余下的三成当中,一成给我,还有一成做为后续唐家铺的发展做为准备金....”
流动资金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钱只有流通起来了,才叫钱,不然只能叫收藏品,当然唐仨仁给自己留了一成已经很大胆了,毕竟后续一旦老朱知道整个铁厂将会带来的利润,只怕一成都不想给他唐仨仁。
啥?听到唐仨仁的话说完,朱标瞬间露出惊讶的表情,不是觉得唐仨仁太过大胆,而是觉得做为唐家铺炼铁作坊的创始人,居然只要一成?
而且看这情况,唐仨仁还给了朝廷准备了四成,换句话说八成给了他朱家父子。
“你觉得我要少了?真正的超级暴利行业我还没拿出来呢....”
后半句没有说出来,一想到那包已经被抽完的华子,唐仨仁只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搞笑,朱标点了点头,他也是懂一些计算方法的,不然也看不懂一些实用型的奏折了。
“一成的话,仁兄弟似乎赚不到什么钱?”
按照目前的一些物价,铁矿石可以说是不用本钱的,因为幕后是大朱老板,但是前面唐仨仁提到过,建造炉子的人工费,按照最低标准,一个成年汉子三文钱一天,妇人两文钱一天,造这炉子时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小孩就算只算一文钱,光是基本人工费差不多在五百文左右。
还要算基础材料,各种燃料的费用,运输费,伙食费用等等一系列的开销,真要算的话,一天一座溶炉建好之后维护加运作的费用都要超过一两银子了,而那些菜刀,除了第一批唐仨仁硬是要定价十两一把外,后续就算是打造一些长刀也不可能再定这样的价了。
千文兑一两,这个时候老朱还没有穷得发疯去发行大明宝钞,那要到洪武八年去了,所以这时候的银子购买力还是很强的,唐仨仁当然理解老朱舍不得发现银给他的原因。
“呵呵....”
唐仨仁很想告诉他到时候可不要连这一成都舍不得,但是老朱昨天已经答应了,君无戏言,唐仨仁现在手里可是有圣旨,这就是证据,要是老朱以后翻脸不认,这不是还有标爷在这里么。
皇宫奉天殿,一身龙袍的老朱静静的坐在龙案前,正翻看着各地递上来的奏折,徐达目前还兼着左丞相呢,毕竟老朱对徐达的信任度不是一般的高。
正史记载,一直到今年十一月,也就是洪武三年过完后,徐达为了一心北伐,这才不再继续兼任左丞相一职,由李善长担任,之后李善长推荐自己的弟子胡惟庸成为右丞相。
“招人?”
看到太子写的奏折,老朱愣了一下,咱的标儿算是头一次为这种小事写奏折,所以还是仔细看一下吧。
反复的看完朱标写的奏折后,老朱有些无语。
“这什么破事,从附近招几十个民夫还要这般郑重的写个奏折?太子在唐家铺才呆了几天,脑子进水了?你们看!”
一旁的徐达和李善长微微一愣,平时老朱看奏折的时候他们俩一般不会出现在这里,这不北边那啥蒙元残党似乎觉得那地冷了点,春季过完估计收成不好,又开始准备劫掠了。
太子去了一个叫唐家铺的地方,知道这事时徐达是一脸懵的,李善长当时也跟着去了,在李善长眼里,那个唐仨仁只是一个会一些奇技淫巧的泥腿子,只不过老朱出身也是泥腿子,所以才会有相惜的错觉。
本来想着过段时间老朱就不会想起那姓唐的,结果第二次过去直接将马皇后也带过去了,而且不知道马皇后跟老朱说了什么,最后老朱居然同意让太子爷呆在那破地方了。
不得不说,女人的直觉有时候很强大,这是老朱后来的感叹。
接过奏折的徐达并没有觉得什么,倒是李善长发现了奏折最后一排有一句话。
“后续可能会招收更多民夫,请允许唐家铺在人手不足时可继续在周边村县招收....”
“这句话怎么了?”老朱怔了一下,显然也没有搞明白。
李善长觉得自己本不该指出来的,如果说出了他自己的猜想,就有质疑太子爷的意思,如果不说,到时候这唐家铺不得翻了天?
“咱最讨厌你这性子了,有话赶紧说!”
李善长犹豫了好一会,这才开口说道:“这最后一句话,应该不是太子爷本意,毕竟这种大白话奏折,不可能出自太子爷之手....而且,陛下需要注意的是,这招收民夫一事,没有写时间,也没有写人数上限,若陛下批准....”
老朱一脸的惊讶,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按照李善长的想法,那么就是那唐仨仁小子教朱标来给自己挖坑?嗯,这不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