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悬门首观兵变,千古令人羡至言。+欣!丸`夲*榊¢栈? +追*嶵~新^蟑~洁`
又有诗一首曰: 固宠齐王欲主专,妨贤娇蹇拒忠言。
孙曹已达呈明疏,张顾知机避祸前。
王豹献谋遭挞死,葛刘误主丧家园。
当时早听诸贤策,安得沉尸到市边。
第七十回 长沙谋议取齐王
话说河间王司马颙奉诏命在于关中镇守,见世子司马晖与同张方、郅辅等征汉回兵,具言齐王宠任董艾、孙洵等五公用事,擅权专政,听其奸妒之言,不发钱粮济给大军,以此众皆解散,各回本镇。
颙曰:“相战之事,胜负如何?”晖乃将张方为先锋,前后恶战功劳道了一遍。
河间王闻言大怒曰:“齐贼这厮,何不知理之甚也!向日共起义兵,伐赵王、孙秀而复惠帝,功绩一同。
今彼乃独专朝政,党与皆受重禄,吾为父执,反然俯首以听其使令。
吾将立此大勋,又不加赏,奈何忍乎!”思欲约合成都王共讨司马冏,又不知事情遂否,心中闷闷不乐。′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
有府中长史李含,字世容,狄道人□素多智谋,当日见河间王面带忧色,揣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大王所以抱怀悒怏者,莫非为着齐王辜负伐赵之功,而独专其贵乎?”河间王曰:“诚有是意。
”含又曰:“成都王亦武帝之子,当今皇帝之弟,功过齐王,甚洽众望。
今反推逊归藩者,亦为齐王夺其大将军之印,恐成仇隙,避嫌而去也。
面虽似和,心中实忌,但未得其便故耳。
况齐王冏乃武帝之侄、司马攸之子,以宗枝论之,亦非嫡派。
今越亲枝而专国政,朝廷拱手,廊庙侧目,是亦赵王伦之俦,祸事其能久乎!”河间王曰:“吾思欲会兵以讨正其罪,事机能可济否?”李含曰:“未可也。
今齐王与成都王未曾有隙,恐或不从。
凡事要相时而动,方可成功。
况齐王内有长沙、东海为之羽翼,且其过恶未彰,众心未怒,恐卒难动。+零+点¢墈·书+ `追`嶵_芯~蟑/节/
昨闻人言长沙王怪其与东海王相为援结,心甚不怿,每每暗与成都王相通,思欲排之,成都王允而未行。
大王何不修书一封,内包成都王之意,令长沙王起兵,废齐王以迎成都王辅政。
二王一起嫌疑,非齐王害长沙王,则长沙王必杀齐王矣。
然后大王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岂不善哉!”颙曰:“卿之高见极妙。
但恐长沙王见齐王强盛,匿而不发,则是徒结空怨耳。
倘一下人阿势,漏泄其情,岂不与彼又结深仇乎!”含曰:“不妨得。
待臣思索作书,只要内中语句活动婉转,莫作专主实使之意,将长沙、成都王俱隐合谋之情于内,则彼自然慎密,不敢妄泄矣。
发与不发,少不得有书回答。
则长沙王与齐王疑贰之心自此而起,纵不能废得齐王以消我气,齐王必然阴夺长沙王之兵柄矣。
然后因长沙王之怒,待臣奉大王咫尺之书,径往邺城,说同成都王合起兵马,共伐不道,顺逆之势可立判矣,何愁齐王之不克哉!那时议举成都王辅政,共安社稷,岂非不世之大勋乎!”河间王听言大悦,即命李含作草,亲自写书,遣人潜地送至洛阳长沙王府中而去。
长沙王接得其书,反复看过,正合己意。
乃具回书,密付原使带至关中,献上河间王。
河间王看其书意,复令李含将书一封,直至邺郡会合成都王,极言齐王并其党与等所为之过恶。
李含至邺,入见成都王。
参毕,呈上书启,又将长沙王之意密告一遍,言:“大王以真心委国政于齐王,奈其恶党葛、董等专嫉大王威德洽众,每欲加害。
幸有长沙王在朝,未及发耳。
我王以为,欲除西北反寇,非殿下别无其人,故命含来叩见大王,告以其事。
望大王早为之备,免堕彼奸。
”成都王听言大怒曰:“吾为逐兔之犬,汝为食肉之人,反听下人之言,思害孤等,欲独享爵禄,必有赵王之所为矣!今不早伐,必被坏乱朝廷,后悔无及!”遂与李含定议,誓约遣回。
含转至关中,道成都王听允之意。
河间王见二王皆从,乃具表入朝陈奏,暴齐王冏嬖幸骄横、党恶害民、妄兴功役、擅专升黜等恶罪过。
惠帝见表,即付齐王自看。
齐王大惊,谓公卿等曰:“吾今辅政,未见害民。
今河间王表声吾罪,纠合成都王兴兵伐孤,诸公以为何如?”尚书令王戎曰:“二王别无他意,但以同除赵乱,建功一番,今大王独摄朝政,故心不甘耳。
且关中邺西之兵素称雄猛,京师兵弱,未易当也。
大王何不就此辞政归第,委权崇让,上可以安享富贵,下可以保全身体,不亦善乎!”齐王呻吟无答,葛旟曰:“此不知事体、不达时宜之言也!今齐大王居此辅政,犹如曹魏公之辅汉献也。
一日解职无权,则横议纷起,卒难辨别忠佞。
自汉魏以来,王侯谢政归第者,几人能保其妻子乎!故赵良有云:‘秦王一旦捐宾客,收君者,岂其微哉!’世之仕途可不留心哉!”王戎因有疾,连日服药,众所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