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无不亡之国,禹汤之世,抑且纷更,周秦之君,例皆变易,今汉运中衰,桓灵萎政,曹魏之时已受汉禅矣,岂在今日哉!”宣于曰:“魏虽有篡汉之心,吾之先主都蜀正统,东吴占据江南,未闻魏有夺吞侵伐也。′k!a-n!s`h′u^c_h¢i,./c+o\m¢
值司马父子,以猾诈辅魏篡位,西蜀、东吴不行问罪,幸亦甚矣,何乃妄兴诡道之兵,越阴平之僻,殄我国家?钟、邓之谗,已皆死吾伯约之手。
而汝司马氏倡祸之仇,未得洗雪,故吾辈负小储君至此避之。
幸天不绝汉祚,氐羌北部割地推尊,故此兴举大义,恢扩故基,欲使二十四帝复得承飨我先后二主之血食耳!”仁曰:“向者安乐公在晋,父子享爵奉祀,何有于不得血食之说?”杨龙曰:“我后主因是性质昏庸,宠用黄皓之奸,听信谯周之佞,以致失国,屑受晋禄,不过一臣秩,实吾臣子之所耻也。
今吾小主仁明英武,誓复故业,以奉高庙,非反叛等也,何为夺汝秦州、泾阳?”仁曰:“所谓小主者,果何人也?”龙曰:“后主幼子,名刘渊,字元海。?墈*书¢屋* \免`废·阅·黩¨
”仁曰:“今居何处,可得见乎?”张宾曰:“见寓秦州。
”仁思半晌,无以为言,乃曰:“若然,诸公必欲何如?”黄臣曰:“无过尽心汉氏,其他非吾等所知也。
”傅仁见一座之人皆堂堂相貌,言辞忠烈,尽有慷慨之风,知非等闲人物,惟可和而不可与战者,复谓众曰:“然则据依公等所言,是欲匡复汉业,东向以争天下,而倡田单、汝艾之事矣!”赵染曰:“此素心也。
”仁曰:“公等之志尚矣。
愚恐区区欲以二州之兵、一丸之地,与晋国之大、中原之广,两相逐鹿争衡,成败未可谅也,窃为诸君寒心焉。
”宾曰:“古有一旅一成而能致天下之大事者,有恃百万之众而夷灭于诸侯者,有匹夫而奋至于万乘者,在时之顺逆、德之大小耳!”仁曰:“若以德而论,晋武帝之待安乐公与归命侯,封五部,爵羌氐,非秦比远矣。~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快,
某今之来,盖欲劝公等息兵靖民,各享安逸,毋使晓夜不得宁也。
若此所言,吾其告回矣。
”宾曰:“既辱大夫枉顾,岂可安行?”乃命宴款傅仁于客馆,入与刘渊议曰:“今观傅仁口气,以息兵靖民为言,则是讲和之意思矣。
吾思彼军屡战失利,将欲大发各镇之兵,来破我等矣。
若一旦至此,众寡难敌,不若权与之和允,议定各守封疆,待晋兵退去之后,积草屯粮,操兵缮甲,俟隙而起,不亦可乎?”渊曰:“事贵乘时,兵贵得势。
今赖诸故旧之威,已摧梁、赵二王心胆,但得一除孟观,便可横行矣,恐一讲和,诸君安逸志懈,再难振耳!”宣于曰:“吾尝深夜窃瞻星象,汉尚未旺,晋亦未衰,诸将星亦皆未显,彼晋国不出三年,内乱必作。
闻知杨、贾以外戚干政,擅权用事,甚相嫉贰,且诸亲王大臣悉皆不服,必有自相戕贼,屠戮无休之咎矣。
然后吾等乘衅再起,彼恶能当我哉!”刘渊曰:“是虽如此,恐中有诈,未可信也。
”赵染又曰:“吾料彼实是真心欲和,故先遣人来探耳!且赵王司马伦败绩而回,周处覆没,梁王司马肜到此,许久无功,恐人议彼,故立此意,正宜趁其来而应承之。
且吾齐万年新亡,众心遑遑,兼之晋窃一统,兵将广多,粮储饶裕,日有增益,我兵地窄粮少,难与持久,倘彼以精兵遏吾西边运粮之道,军需不继,坐受其困,食力两疲,甚非便也。
幸彼谋不及此,使吾等获以少逞耳。
不若依孟孙、修之之议,权许之和,再作良图,未为晚也。
”独刘灵抗言曰:“今我自起义以来,兵未尝不利,战未尝不胜,何为遽言与和?胡其懦也!”刘渊曰:“汝知其一,不知其二,和者是也。
古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俱足,方可成事。
今宣于、修之所言气数未旺,此天时不顺也;今仅得二郡,晋人苦争,未获安守,此地利不固也;吾辈远入西羌,汉人未知,元度已殁,氐羌鲜附,惟兹一境所从,馀皆不知有吾,是人和不洽也。
三者未得其一,徒欲恃力争强,是逆天地而拂人心矣。
诸君所论,乃利济权宜之说,专之可也。
子通血气之言,还当省之,待后日协力共济大事,自可以显立功名耶。
”于是出陪傅仁,尽欢而散。
次早,傅仁入谢宾等,谓之曰:“下官轻造麾下,非为别事,实欲来与诸公议和耳!据列位所言,意欲得地显奉汉祀。
吾回见梁王,当尽拨郝、马、卢三部旧城,表刘元海为汉公,世守汉家宗祀,退回本土,各守封界,永不相侵。
公等以为何如?”张宾曰:“举废继绝,古之盛典。
大夫若肯主此,谨当奉命。
”刘灵曰:“适君所许之地,乃吾等旧日所管,非晋之有,何不即以此二郡益我,方见成汉之恩。
否则,是我以和而弃所得之地,利在大夫矣,乞善言之。
”傅仁点首拜别,宣于执袂谓之曰:“昔者齐桓存邢立卫,千载称扬,楚平复陈立蔡,万年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