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武侠 > 贫道鹿清笃,自神雕开始剑荡诸天! > 第21章 华筝公主

夕阳的金辉透过毡帘缝隙,将蒙古包内染上一层温暖而朦胧的橘红色调。*k~a¢n^s_h^u^j`u~n·.?c^c\

脚步声轻轻响起,毡帘再次被掀开,一位身着蒙古贵族华服的女子走了进来。她约莫三十余岁年纪,容颜端庄秀丽,眉宇间却锁着一层浓得化不开的忧郁。

她身后跟着六名低眉顺眼、气息沉稳的侍从,无声地彰显着主人不凡的地位。令人意外的是,她开口竟是流利而温婉的汉语,甚至带着一丝江南水乡特有的软糯腔调,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你醒了。”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平静。

鹿清笃挣扎着想坐起行礼,却被她一个眼神制止。

“不必多礼,躺着就好。”

女子走近几步,目光落在鹿清笃脸上那道新鲜的血痕,微微一顿,随即移开,仿佛什么都没看见。

“你的那位女伴,我已派人护送她南归宋境。你的伤势太重,还需在此静养些时日。”

“多谢姐姐救命之恩!”

鹿清笃由衷地说道。他虽矢志抗蒙,却也明白人分良莠。眼前这位女子,不仅救了他的性命,更妥善安排了李莫愁,言语间毫无敌意,只有一片平和善意,这声“姐姐”,倒也是发自肺腑。

听到这声称呼,女子脸上那层忧郁似乎被触动了一下,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涟漪。她唇角勉强牵起一个极淡的弧度,摇了摇头:“小家伙年纪不大,嘴巴倒甜。只是你这年纪,这声‘姐姐’,我可不好意思应,叫我名字就好,华筝。”

“华筝?”鹿清笃心头一震,一个名字瞬间跳出脑海,“您是,华筝公主?!”

华筝眼中掠过一丝明显的讶异:“你认得我?”

废话,黄蓉情敌嘛,我又不是没看过《射雕英雄传》。

鹿清笃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恭敬如常:“在下乃全真教四代弟子鹿清笃。

昔日在终南山重阳宫中,曾有幸听掌教马钰真人提及,言说大漠深处,有一位心地至善的蒙古小公主,名唤华筝。.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快,马真人曾言,公主仁心,泽被草原。”

他巧妙地将来源推到了马钰身上,合情合理,华筝丝毫没有怀疑。

“马钰道长……”

听到这个名字,华筝眼中浮现出深切的怀念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原来你是马道长的晚辈,真是造化弄人。”

她轻轻叹息一声,声音带着遥远的回忆,“此次我从西域回来探亲,不过是故地重游,未曾想竟于河边救下了故人之后。这,或许便是长生天安排的缘分吧。”

提到马钰,不可避免地勾连华筝起那些尘封的往事,那个由马钰开蒙,从懵懂少年一步步成长为顶天立地大英雄的身影,那个她倾尽一生情意却终究没能拥抱的身影,还有……

那场因她一时失言而导致的,无法挽回的悲剧。

“郭大娘…”

愧疚如同冰冷的毒藤,瞬间缠绕住心脏,让华筝本就忧郁的面容更添几分苍白,几乎站立不稳。

李萍因为华筝的“告密”被逼自杀,这是华筝这辈子最大的愧疚。

她显然不愿再多言,勉强稳住心神,对鹿清笃道:“你且安心在此养伤,所需药物饮食,自有人送来。”

说罢,这位成吉思汗生前最宠爱的公主不再停留,带着一身化不开的愁绪,转身离去,留下满室沉静的暮色。

时光,在养伤与静修中悄然流逝。鹿清笃在华筝的庇护下,安心恢复。从侍从零星的交谈和华筝偶尔提及中,他得知华筝此次是应蒙古大汗窝阔台之邀,自西域归来探亲。

这支队伍规模不小,鹿清笃藏身其中,倒也安全,并借着这个机会,他也得以窥见当下蒙古汗国权力格局的一角。

铁木真的黄金家族,老一辈凋零殆尽,如今窝阔台汗病危,因此为了见妹妹最后一面,华筝才会不远万里重新回到了这伤心之地。*l¨u,o,l-a¢x¢s-w,.?c*o?m*

而老一辈虽然几近凋零,但新一代的雄鹰已然展翅,成吉思汗的孙辈们,正逐步展现其铁血手腕。

其中威望最大的便是拖雷一系的蒙哥,也就未来的蒙古大汗,自他之下,拔都坐拥钦察汗国,兵强马壮,威望崇高;忽必烈坐镇汉地,雄才大略,网罗四方豪杰,势力最为煊赫;旭烈兀西征万里,兵锋所指,诸国震恐;阿里不哥则坐镇和林,代表着草原旧贵族的势力。这几位黄金家族的子孙,无一不是手握重兵,麾下能人异士如云的雄主。

其中,那位四王爷忽必烈,在鹿清笃所知的历史中,在蒙哥死后,最终将击败所有对手,整合庞大的蒙古帝国,南下覆灭南宋,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大元王朝,成就“南下擒龙,封狼居胥”的旷世功业。

每每念及此处,鹿清笃心头便是一阵沉重。

三个月的光阴,在草原的晨风暮霭中悄然滑过。

鹿清笃的伤势在《先天功》的神妙与华筝提供的珍贵药物双重作用下,已然好了七八成。

他时常寻机会与华筝说话。这位救命恩人公主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哀愁,如同阴云笼罩,让他于心不忍。

她因少年时一句无心之语,背负了害死郭靖母亲的沉重枷锁,一生困囿于愧疚与无望的情愫中,远走西域,郁郁寡欢。

鹿清笃虽不擅安慰人心,更不懂那些花巧的言辞,但他毕竟是全真弟子,深谙道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道理。他给华筝讲《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讲《庄子》里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讲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讲放下执着,方能得自在。他讲得很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将自己理解的道理娓娓道来。

华筝总是静静地听着,眼神望着远方无垠的草原,或是蒙古包顶透下的天光,偶尔会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

鹿清笃知道,这些道理或许无法真正解开她心中那缠绕了数十年的死结,但至少,在她那如同古井般沉寂的心湖里,投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石子,漾开些许微澜,让她紧锁的眉头,偶尔能舒展片刻。

“该见的人,都已见过。这草原……终究不再是属于我的地方了。”

这一日,辽阔的草原上,碧空如洗,白云悠悠。

华筝与鹿清笃并辔缓行,驻马在一处缓坡上,望着脚下延伸向天际的碧绿大地,华筝眼神空茫而悠远,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与释然。

她侧过头,看向身旁已然快要痊愈的年轻人,露出一抹极其淡薄,近乎透明的微笑,“经此一别,我大约再也不会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了。”

她的目光又投向南方,仿佛要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烟雨江南,“鹿道长,这些日子,多谢你时常开解。你的心意,我懂。只是……”

她轻轻摇头,那抹哀愁如同烙印,更深地刻入眼底,“有些事,有些人,早已刻进了骨血里,不是道理能抹去的。放不下,便带着走吧。”

“公主……”

鹿清笃张了张嘴,只觉得喉头有些发堵。他本有许多劝慰的话想说,道家箴言也好,人生感悟也罢,但此刻,面对华筝眼中那沉淀了半生的、近乎绝望的平静哀伤,所有的话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人心之复杂,情债之沉重,远非他一个未经情事的年轻道士所能真正体会。

她身为蒙古公主,却将一颗心遗落在蒙古帝国最大的敌人身上,更背负着间接害死对方母亲的罪疚……

这其中的撕裂与痛苦,早已超越了爱恨,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华筝从怀中缓缓取出一物。那是一把造型古朴刀鞘与刀柄镶嵌着繁复金丝纹路的蒙古金刀,在阳光下流转着内敛而尊贵的光芒。

正是当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为她和郭靖赐婚时,赐予郭靖的信物。

“鹿道长。”

华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明日,我会安排一支可靠的队伍,护送你安全返回宋境。临行前,可否……再帮我一个忙?”

鹿清笃神色一肃,在马背上抱拳躬身:“公主于我有再造之恩!但有吩咐,只要不违我护宋之心,不伤及无辜百姓,鹿清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华筝看着他年轻而认真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她双手捧着那把沉甸甸的金刀,递到鹿清笃面前,说道:“我这一生,亏欠郭靖太多太多。细想起来,从小到大,总是他在包容我,对我处处忍让,而我……却从未真正给过他什么。”

她的目光温柔地抚过金刀,仿佛透过它看到了遥远的过去,“这把刀,请你替我转交给郭靖。”

她停顿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后面的话:

“告诉他,这是他在蒙古草原上的妹妹,华筝,送给他和黄蓉姑娘的新婚贺礼。虽然,迟到了很多很多年就是了。”

鹿清笃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了这把承载着太多复杂情感与沉重历史的金刀。刀身冰凉,却仿佛带着华筝掌心的余温与那份迟来的、跨越了国仇家恨的祝福。

“公主放心!”

鹿清笃将金刀紧紧握住,声音铿锵有力,“此刀,鹿清笃必定亲手交到郭大侠手中!一字一句,转达公主心意!”

华筝望着他,脸上终于绽开一个如释重负的,带着淡淡哀愁却也无比清澈的笑容,如同阴霾天空偶然透下的一缕阳光。

“如此……华筝便多谢了。”

她望向西方,那是她将要归去的、更遥远的西域方向,“此去西域,山高水长。我会每日向长生天祈祷,祈愿你平安顺遂,祈愿郭靖与黄姑娘一生美满,也祈愿我蒙古与大宋的百姓,能少受些战乱之苦。”

一阵草原的长风吹过,拂动两人的衣袂。华筝勒转马头,最后深深看了一眼这片辽阔的故土,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化为一片沉寂的决然。她没有再回头,策马缓缓向着营地方向行去,夕阳将她孤单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渐渐融入了那片金色的光晕之中,仿佛要走向永恒的寂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