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红豆生南国 > 听曲(重修)

听曲(重修)

婚期将至,于芷苓忽然被传召进宫。*k?u?x*i-n?g~y!y¨.·c\o+m^

她捧着一只手炉走在宫道上,越想越觉得奇怪。

寒冬已至,太子邀她听曲也就罢了,竟还选在御花园。

他自己不怕冻着,难道乐师的手,就能在冬日里拨得了琴弦吗?

萧梓霁这人,似乎总喜欢强人所难。

于芷苓一直低头走着,直到一双玄色锦靴进了视线,才缓缓擡眸。

是沈宁。

自秋苑初见之时,她便觉得,这位宁安王,一身冷意难掩,但他指下流淌的琴音,却是柔肠寸断。

她想,沈宁或许是个面冷心热之人,于是,便对他产生了浓烈的好奇。

对他的琴,对他的人,更对他的心。

甚至,在接到赐婚圣旨的一刻,她怅然,如果自己所嫁之人,是沈宁该多好。

也是在那一刻,她意识到,一面之缘,一琴之音,自己早已芳心暗许。

然而,心湖才泛起一圈涟漪,马上就要嫁做他人妇。

于芷苓暗自叹息,天不从人愿。

收起心绪,她福身道:“芷苓见过王爷。”

沈宁颔首,侧身给她让路,方才一直注意着手中的食盒,才未看到她走过来。

于芷苓也留意到,他小心翼翼地,护着手中之物,便问:“王爷这是要去送什么东西吗?”

沈宁眉间的冷然化去一些:“给相思做了糕点。”

他的细微柔情,一丝不落地被于芷苓收于眼底。

她喜欢沈宁的柔情,却不喜欢这分柔情,是为他话中提到的人。

于芷苓抱紧手中的暖炉:“天气寒凉,芷苓不耽搁王爷的时间了。”

沈宁再次颔首,快步朝芳晴殿走去。

于芷苓看着他毫无留恋之意的背影,明知不该,仍是出声将人喊住:“王爷!”

沈宁站定,也不转身,只听于芷苓问:“沈侧妃的寝宫在何处?”

他不答。?|看?e*书×屋¢a小?!说?网;? e)§更-?.新~&最£_\快,§

于芷苓也不敢去思考他的沉默是何意思,只怕他趁自己犹豫之时彻底走掉,立刻又问:“芷苓想去听沈侧妃的琴,可以吗?”

这个借口,她自己都觉得拙劣。

再有几日便要嫁入东宫,自知不该在此时去纠缠沈宁,但是,不是还有几日吗?

现在,她还不是东宫的太子妃。

她依旧是于芷苓。

引路宫人早已看出不对,互相交换眼神后,低头退至一旁。

沈宁微微蹙眉,没有回答,直接走了。

分明已经入冬,于芷苓却觉得有些热。短短不过两句问话,她的脊背已经汗湿。

待沈宁的背影出了视线,她才挪了步子,继续朝御花园走去。

没有说话,便当做没有拒绝。

没有拒绝,那便是可以吧。

***

看着桌上的红豆糯米糕,顾冉弯了唇,想象着沈宁在御膳房忙碌时,宫人会露出怎样的惊讶神色。

大抵是惊得合不拢嘴吧。

“糯米糕有些凉了。”沈宁将她抱坐在腿上。

顾冉用脸颊蹭着他的脖颈,感受着他身上的凉意,略显不满地道:“你身上,可比这糯米糕凉太多了。”

沈宁将她抱紧,汲取着她身上的暖意:“回来的路上遇到于家千金,耽搁了一会儿。”

顾冉不悦地戳穿他的心思:“与我说这个做什么?想看我吃味吗?”

听到沈宁大方称“是”,她毫不留情地在他肩上一咬,道:“那你此时应该告诉我,为什么要耽搁一会儿。出于礼貌的解释,我不想听。”

沈宁笑答:“她说,她想听你的琴。-2/s¢z/w`./c+o-m′”

“是想来见你才对。”顾冉闷声道,“我要吃糯米糕。”

沈宁将她扶坐好,用筷子夹起一块,送到她的嘴边。

看她吃完,才问:“什么味道?”

顾冉答:“酸的。”

沈宁又将热茶送到她面前,看她抿了一小口后,再问:“这回呢?”

顾冉再答:“苦的。”

最后,沈宁在她唇上落下一吻:“现在呢?”

顾冉笑了:“甜的。”

***

于芷苓到御花园时,萧梓霁已经等在亭中。

红萝炭烧得正旺,驱走不少寒意。

于芷苓走上前:“参见太子殿下。”

她依旧一身红衣,就连披着的毛领莲蓬衣,也是大红色。其上绣着的寒梅,倒是压去不少艳丽,多填一分清雅。

然而,这分清雅,与她的灵动,有些矛盾了。

萧梓霁的眸中浮上失望,邀她入座后,又让宫人加了一个炭炉。

萧梓霁道:“前几日听说乐师作了新曲子,曲名极为有趣,便想着邀于小姐一起听听。”

于芷苓好奇:“是什么样的曲名?”

萧梓霁道:“强人所难。”

于芷苓一怔,遂明白他一语双关。

果真不能期待,这人是讲不出什么好话的。

于芷苓抱着手炉,听着炭火的剥裂声,盯了萧梓霁半晌,才道:“这曲名倒是符合殿下。”

“符合孤?”萧梓霁的食指敲着桌面,“于小姐从哪里看出符合孤的?”

“秋苑,殿下让沈侧妃抚琴。”于芷苓提醒他。

萧梓霁回忆一番当时的情形,继而否认:“这可不是孤强人所难,当时说你们琴艺绝佳的,是母后。”

于芷苓顿时语塞,萧梓霁这意思,是让她去指责皇后才是罪魁祸首。

见她沉默,萧梓霁追问:“孤说的不对吗?”

于芷苓直言道:“殿下既知皇后娘娘有意为难,为何不替沈侧妃解围?”

“解围?”萧梓霁敲着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孤没有吗?不过,也不需要孤。”

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一改语气,立马作轻松态:“于小姐今日好生安静,我还当你是个叽叽喳喳的性子。”

瞧着四下无人,于芷苓索性大着胆子瞪他一眼:“殿下准备的‘强人所难’,何时可以听到?”

萧梓霁想了想,道:“乐师今日不能来了,奏乐这事,不如就由于小姐代劳罢。毕竟,这曲子叫‘强人所难’,你说对不对?”

想不到,他竟是在这儿等着,来为难自己。

于芷苓故作苦恼:“殿下说这曲子叫‘强人所难’,但芷苓怕自己琴艺不佳,无法完整表达其中之意。”

随后,她又笑了笑:“不如,殿下与我一起抚琴如何?毕竟,这叫‘强人所难’呀!”

萧梓霁的脸色,瞬时冷了下来。

他不发话,就听于芷苓命令宫人:“去将殿下准备好的琴,擡上来吧!天气这么冷,可别因为耽搁,冻坏了殿下的身子。”

宫人一听,赶忙将琴架好。

让太子生了病,他们不仅要挨罚,说不定连命都会没了去,谁也不敢多耽搁。

待一切准备妥当,于芷苓又让宫人去填炭火。

萧梓霁撑着下颌,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你倒是有点儿东宫太子妃的样子。”

于芷苓将手炉放在桌上:“不知东宫太子妃,可否邀殿下共弹一曲?”

萧梓霁回绝:“‘邀’是出于礼貌,不符合今日要听的曲子。”

于芷苓起身,脸上依旧笑容不退:“芷苓不爱强人所难,只尊重他人意愿。若殿下愿意,芷苓亦是开心的。”

萧梓霁看了她半晌,命令宫人:“再去填张凳子来。”

***

过了晌午,于芷苓才得以离宫。

宫人重新准备了手炉,并将它交于萧梓霁的手上。

萧梓霁接过后,却是将它塞进于芷苓的手里。

他道:“换一个新的。”

随后,又为于芷苓戴上风帽:“这里到芳晴殿有些远,走过去,可别冻坏身子。”

于芷苓不解,沉默着看他。

于是,萧梓霁耐心解释:“宁安王与沈侧妃住在芳晴殿,你若想过去听曲,这手炉还是换个新的好。从这里过去,要花些时间。已经入了冬,孤的太子妃,可不能染上风寒。”

于芷苓的手指,因握手炉太过用力,而泛了白。

他知道了。

“为什么?”于芷苓低声问着,“为什么……”

萧梓霁松开攥着风帽的手,转身背对着她道:“大抵是觉得你穿红衣好看。就看了一眼,就觉得好看。于芷苓,孤只说一遍,别想着退婚这事。”

言罢,萧梓霁头也不回地走了。

于芷苓抱着手炉,沿着来时的路,走到她与沈宁的相遇之处。

驻足,擡头望向天时,有片片雪花落下。

她闭上眼,感受落雪消融,在脸上散开的凉意。

原来,他住在芳晴殿。

于芷苓睁眼,将手炉放在脚边,又摘了风帽,手负于身后,一边轻快地迈着步伐继续向前,一边哼起小调。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1”

落了雪的宫道,一片寂静。

一只小小的手炉,燃着最后一点相思。

***

十二月初一,于芷苓嫁入东宫,直至守岁宴上,她才又见沈宁。

顾冉的手,也逐渐康复,于芷苓却未再提起听琴一事。

入了春,宁安王进了政议院。

于芷苓拨着琴弦,指尖下淌出一段无名的悦耳琴音。

宁安王,已被她封于心底。

所有的少女情思,也在那个雪天里,全部燃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