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形势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苏军攻克柏林,欧洲战场的战斗基本结束。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战胜了盘踞中国东北十四年之久的日本关东军,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皇家王牌部队在强大的苏联红军面前,变得那么不堪一击。日本帝国主义称霸亚洲、瓜分世界的野心彻彻底底失败了。
苏联红军很快占领了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周边、牡丹江等地,建立了临时管制政府组织。部分地方委托抗联队伍协同进行军事管理,这为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建立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党军统站反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国民政府鞭长莫及,主要精力还在关内与八路军、新四军赛跑,接受日军投降,获取战略要地,盘点缴获武器装备等等。
哈尔滨军统站、中统站破天荒的在一起开会了。
军统战的葛洪文站长与一众骨干坐在仓库里面的会议室里,汪枫当然也在其列。对面是中统站的李世海站长,此人年龄四十多岁,据说是德国留学回来直接就职于国民党党部,筹建中央统计调查局的老人。在李世海的两边,坐着哈尔滨中统站的各个骨干,令汪枫十分惊讶的是叶芸赫然坐在那里,与他基本上是面对面。叶芸看了汪枫一眼,微微点头,没有任何表情。
葛站长告诉汪枫说,对中统的人,除了几个暗线之外,他基本上都知道,所以对前期汪枫与叶芸的交往,葛站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在他的心里,也许还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备不住,还能拐过来一个呢!这个想法让汪枫哭笑不得。
葛站长首先发言:诸位,在东北战局的关键时刻,党国军人必须精诚团结。军统战与中统站今天能开诚布公坐下来谈,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现在,苏联红军势如破竹,抗联组织已经与苏军合作,占领了许多城市和重要的战略要地。据情报,中共的大部队也在关内集结,即将进驻关外。对我们来讲,东北的局势岌岌可危呀!经请示上峰,我们军统与你们中统,这个时候要放下成见,对保有的人员力量、势力范围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完成党国赋予我们的使命。下面,请李世海站长讲话。
李世海站长面色有些苍白,应该是不喜抛头露面、常年不晒太阳所致,他的声音有些绵柔,典型的南方人口音:各位,葛站长讲的好。来之前徐局长也指示,为了东北的大局,非常时期要精诚团结。现下,中共地下党、抗联在苏联红军的助力之下,势头正猛,我们不能正面硬刚。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一战之力。毕竟,抗战以来十几年的经营和韬光隐晦,我们的特工遍布哈尔滨的各个角落。再者,据战报分析,苏联红军不会在东北战场停留太久,苏联的重心还是在欧洲,与英美的抗衡与博弈。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守住地盘,通力合作,卧薪尝胆,等待国军大部队的到来,光复阵地。到时候,在座的都是党国的功臣!下面,由葛站长宣布新组建的潜伏小组名单。
葛站长神情严肃,环视了一周后,拿出一张名单,声音沉稳的宣布:经请示上峰,为应对苏联、中共对东北地区的影响,特简拔优秀潜质特工组成潜伏队伍,提前渗透至哈尔滨各个职业岗位,搜集情报、配合即将到来的大反攻,在被唤醒之前,均保持蛰伏状态。
任务代号:秋蝉。唤醒代号:惊蛰。人员由军统站、中统站遴选产生。会后单独通知。望各位严守秘密,不辱使命!
根据安排,汪枫被安排在哈尔滨是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叶芸被安排在哈尔滨南岗小学当小学国文教员。其他还有许多,分布在发电厂、公交站、邮局、电影院、大学等非军警岗位,不易引起怀疑,有利于潜伏。
事后,回忆起那次在阿城的行动,汪枫与叶芸私下里开玩笑的说,那次拿着《儒林外史》的是不是你?当时光顾着行动,没仔细瞧,你裹得很严实啊。差点没看出来。
叶芸也顽皮的回道:那你怪谁?再者说了,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化装行动就要不被人发现。怎么样,我的伪装还行吧?
为了便于行动和联络,葛站长批准了汪枫作为图书管理员继续与小学教员叶芸保持正常交往,一方面掩人耳目,一方面传递军统和中统联络的消息。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汪枫与叶芸才能真正的放下心来,光明正大、心安理得的走在一起,虽说是在执行任务,但是对他俩来说,反而是最甜蜜的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