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其他 > 北美:从警察工会到金融巨头 > 第141章 随手一刀

此时。

美林银行,证券监管部。

用过午餐的波尼·戴维斯来到办公室,打算像往常一样小睡一会。

不经意间。

他发现一封匿名信,不知何时放在桌子上。

“尊敬的戴维斯先生,能够在美林银行工作,是所有在经济金融学院毕业生的骄傲,但令人难堪的是有人正在败坏美林银行的声誉,违法参与内幕交易......”

“请原谅我没有勇气直接站出来揭发这种违法行为。”

“但我可以向上帝发誓,他们正在通过罗伊银行开设的账户进行......”

将匿名举报信看完。

波尼·戴维斯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他考虑了一下,马上联系了总裁史蒂夫。

两人一番合计,立马秘密展开了对公司内部的反内幕交易调查。

果然,两名员工在巴哈马的罗伊银行开设了账户,有8笔交易涉嫌内幕交易的头寸,而且都是通过罗伊银行的账户进行。

涉及金额高达三千一百万美元。

“波尼,看来事情很棘手。”

史蒂夫点了一支香烟,看向对面的波尼·戴维斯说道。

罗伊银行是瑞士最古老的银行,瑞士银行业保守客户秘密在全球都是有名的。

美林银行,并没有权限调查罗伊银行。

当然,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

公司那两名职员涉及到的八笔交易,几乎都是雷诺烟草的股票,而在不久之前,亨利·克莱斯以15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收购了这家市值250亿美元的美国第二大烟草生产商——雷诺烟草。

波尼·戴维斯很清楚,这封匿名信并不像信中表达的那么简单。

而史蒂夫,显然更清楚这一点。

递匿名信那家伙,只是想借用美林银行在行业中的地位,自己躲在幕后旁观。

不过,这种利用并不令人反感。

亨利·克莱斯是华尔街著名的并购专家,有犹太人血统,而众所周知,15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根本不可能收购一家市值250亿美元的烟草公司。

为亨利·克莱斯提供杠杆支持的,是远在洛杉矶的德雷尔赛尔银行。

作为老搭档,同是昂撒人,波尼·戴维斯深知老板的想法,他拿起调查出来的结果弹了弹,无奈耸耸肩:“确实很棘手,但为了公司的声誉,我们决不能对这种违法行为视若无睹。”

“那你有什么好注意?如果公司得罪那些大客户,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们无权调查罗伊银行,但正好,我认识华盛顿一位刚正不阿的先生前不久到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相信他一定会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

法律是否存在公平和正义。

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一份违反法律条款的证据被曝光,必须有人做些什么。

华盛顿特区,证券交易委员会。

随着一封邮件出现在执法部门负责人的加里.林奇信箱。

林奇是一个彻底的公务员,他从不显露自己的政治立场,在同事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十分镇定、严谨,必要时十分果断,有时又有些冷淡和超然的人。

只是,刚上任四个月。

他必须做出一些政绩来维持巩固自己在部门的地位和权威。

所以接到美林公司按例提交的反内幕交易信息让他很兴奋,因为,证券执法部手上正在调查的两起案件也涉及到了罗伊银行,已有信息证明一共涉及到27只股票。

涉及总金额,超过了三百亿美元。

而背后的线索,全部指向他此前追踪多次,又无可奈何的德雷克赛尔银行。

不过,林奇并没有立刻向上司告知这个案件的意外进展。

自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SEC就一直在犹太资本的操控之下,这也是华尔街一度都被各大投行控制的主要原因,那时候的摩根,被誉为华尔街,乃至于美国最有权势的人。

甚至,有人称他为世界债主。

即使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摩根在舆论大势的压力下被拆分,也并没有完全瓦解证券交易委员会犹太人居多的人事制度。

想要扳倒德雷克赛尔银行,这个从摩根拆分出来的顶级投行。

就必须有“正义”的先生加入,才能维护法律的“公正”。

没有耽误一丝时间,林奇电话打到了联邦最高检检察官鲁道夫·朱利安尼的办公室,得知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了一笔牵涉到诸多大人物,涉案金额堪称恐怖的腐败和内幕交易案件,朱利安尼又联系了司法部助理检察官查尔斯·卡伯里。

财政部下属的SEC,联邦检察院,司法部联合组成专案组,加大侦查力度。

巴哈马,拿骚。

罗伊银行。

“诸位尊贵的先生,为客户保密是罗伊银行最高的荣誉,所以很抱歉,如果没有巴哈马王国的法律调查文件,我不能帮你们违规调查客户的信息。”

“先生,这不是请求。我们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罗伊银行正在协助犯罪集团从事金融证券违法犯罪活动,这严重破坏了美国的金融体系,以及法律尊严。”

“诸位,我们很愿意配合贵国的调查,但如果诸位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去巴哈马王国申请国际调查令。”

“先生,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牵涉到了什么大麻烦。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罗伊银行参与了破坏美国经济和金融的违法犯罪,现在我们必须马上看到这几名客户的所有交易档案,否则,我们会对罗伊银行进行起诉。到时候,就不是现在这种要求了。”

美国司法部,财政部,检察院以及FBI。

面对这几个部门组成的专案组。

经理大汗淋漓,考虑了很久,重压之下,什么荣誉都不敢再维护,最后叫来了客户经理梅耶。

面对证据确凿的重重指责,梅耶不得不接受认罪交易。

“你是说德雷克赛尔银行的丹尼斯·莱文?”

“是的,我发现他的账户上每一笔交易都能够赚到大钱,所以就一直跟着买入。”

“......”

丹尼斯·莱文。

一个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成绩也一般的普通人,在哈佛毕业生多如狗的华尔街,他不是名校毕业,背景一般,能力平平。

但是情商很高,非常擅长搞关系。

大佬们不方便出面的,都由他来搞定。

他进入华尔街时,正是杠杆收购如火如荼开展之时。当他发现并购中的赚钱门道后,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经营自己的关系网上。

他在巴哈马的罗伊银行开设了一个匿名账户,用来秘密交易涉及并购内幕消息的股票。

罗伊银行是瑞士最古老的银行,瑞士银行业保守客户秘密在全球都是有名的。莱文特意选择在巴哈马的分行说明他是很谨慎小心的。

可他做梦都没想到,有个家伙瑞士之行,顺手就算计了他一把。

“我在雷诺烟草上买入了三百万美元,大概赚了一百五十五万。还有巴德工业,大约赚了六十万美元。”

“你怎么知道的消息?”

“从布斯基先生那里得到的消息。”

“伊万·布斯基?”

“是的。”

莱文被正式逮捕,他万万没想到,罗伊银行的客户经理,竟然跟着他一起参与了内幕交易,还把他给供了出来。

面对审讯,他很快缴械投降,供出自己交易的细节。

为了保住自己的部分财富,他又“咬”出了布斯基——伊万·F·布斯基?

曾经的CIA秘密特工。

1981年,Ivan F. Boesky公司的资产已超过5亿美元,从CBS Inc、海湾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的投资中获利超过1.5亿美元。

同时,他也是洛杉矶比利佛山庄酒店的控股股东之一。

也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套利人”。

很显然。

这是一条大鱼。

不过得到调查组汇报,林奇仍然很谨慎。

布斯基的名气太大了。

作为华尔街最有影响的巨头之一,他控制着30亿美元的入市资金。

“尽管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关键证据,但犹太人的狡诈,人人皆知,调查这种家伙,稍不注意,就可能让所有努力变作无用功。”

“所以我们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

“也不是没办法,自私自利根治在犹太人的骨子里,他们的格言是为了利益,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即使是亲情和友情。”

“我们可以约他聊聊,旁敲侧击给他施加压力,有莱文的证词,他一定会很恐惧。”

“只要给他一点儿暗示,保护自己还是出卖朋友,这些家伙绝对会做出我们想要看到的抉择。”

加里.林奇与几位检察官和司法部以及联邦调查局的同僚商议之后,巧妙设计了调查令,亲自带队来到布斯基的投资公司,有意无意地透露莱文的供词,制造紧张气氛。

布斯基的脸色很难看。

莱文的供词对他非常不利,而调查令,也表明对方有足够的权利来调查他过去参与的所有交易。

下意识之间。

布斯基看向了身边的律师莱曼。

莱曼直接站出来,望着林奇说道:“先生,布斯基先生一直都是守法的美国公民,我们也非常愿意配合调查组的性行动,维护法律的公平和公正,但是......”

“如果布斯基先生愿意转做污点证人,我们可以为他申请财产保全并酌情考虑判决。”

“我们想知道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三年刑期,如果表现的好,我会向司法部帮他申请减刑。前提是,我们想知道还有谁参加了内幕欺诈交易。”

按照证券法规定。

以布斯基参与的内幕犯罪。

违法所得将被没收,而且至少得面临十几年的刑期。

这个条件。

绝对算的上是宽厚。

至于原因,布斯基和莱曼心里都清楚。

对方给这么优厚的条件,无非是希望从布斯基口里再得到更大的‘大鱼’。

死道友还是死贫道。

这时候,根本不用选择......

.......

比利佛山庄。

一辆又一辆喷涂着FBI,IRS,SEC等标志的汽车整齐地停靠在路边,紧接着,上百名身着笔挺西装与制服的男女鱼贯而下。

与此同时,几架直升机在上空呼啸而至,螺旋桨在上空盘旋,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来自联邦调查局,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国税局等多个重要部门的调查员,此时展开了联合调查行动,而被调查的目标,则是近十年在美国金融行业最瞩目的新星巨头——德雷克赛尔银行。

巨大的动静。

自然引来了无数人侧目。

德雷克赛尔银行大厦的职员们,一个个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犹如好莱坞大片抓捕的豪华阵容。

首席执行官办公室。

刺耳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尖锐。

CEO弗雷德里克·h·约瑟夫却并没有接电话的意思,而是站起身,走向隔壁的一间副总办公室。

迈克尔.米尔肯坐在沙发上,这位一手将德雷克赛尔银行从小公司带到顶级投行的垃圾债权部门主管,似乎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正神色平静在处理着手头的文件。

见到他,CEO弗雷德里克·h·约瑟夫张了张嘴,随后掏出一支香烟问道:“要不要来一根?”

“我可不想被尼古丁毒害身体。”迈尔克.米尔肯抬起头,眼眶深陷的乌黑瞳孔,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哒哒哒的脚本声。

自走廊传来。

CEO弗雷德里克·h·约瑟夫看了一眼已是到门口的联合调查官员,朝迈克尔.米尔肯说道:“保护好自己。”

1986年5月12日,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但这天,美国金融界迎来了一场令人震惊的事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指控一家公司参与内幕交易。

由此,美国金融史上,乃至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案件拉开序幕。

这个被称为“贼巢”的案件堪称空前绝后。

同年十月。

美国国会通过对《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修订。

主要内容:要求政府证券中间商和交易商必须向SEC(the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国联邦证券与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中间商和交易商进行政府证券业务之前或中止这类业务时,应向有关管理机构发出书面通知。

“李,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吗?”

“不,我是来拯救你的。”

“拯救我?你敢对上帝发誓,这背后没有你的手笔?”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