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下,阴风滚滚。
孤星悬北。 定军山上,两道人影并立。 刘备望着脚下的汉川,心中感慨良多。 曾几何时,他还是个织席贩履之徒。 看到家中亭亭如盖的古树,也会不甘命途沉沦。 可是,发奋一生,从幽州跑到徐州,在从徐州跑到冀州、荆州。 半生蹉跎,如今方才时来运转,翻飞荆、益。 “天命,当真不可察也。” 当初手上兵不过万,不管逃向何方,都会被曹操追来撵去。 如今终于有了和曹操正面决战的资本,刘备胸中的抑郁全消。 “曹操举大军十万而来,升之单单以数千鬼卒,连败魏军名将,可谓英雄少年也。” “蜀中儿郎,可有出其右者呼?” 法正轻轻的摇了摇头。 “襄阳马幼常,多谋善断,至于打仗,就算了吧。” “零陵蒋公琰,宰辅之才,惜哉好酒无度。” “江夏费文伟,雅性谦素,乃肱股之臣,只是太过守旧,难成开拓大业。” 法正一席话,与刘备所想无二。 “备,最担心的就是这,诸将越发年老,蜀中人才凋零。” “没有一人能合我心意。” “如今,升之出现,真乃天助也。” 法正回眸看了一眼刘备,知晓这刘备乃是在试探他的口风。 法正先前是东州人士。 汉末大乱,南阳、三辅百姓入蜀后,被刘焉父子训练成兵,被称为东州兵。 这些东州兵为防蜀中豪右剥削,纷纷报团取暖,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东州人与蜀中本土豪强历来是争权夺利,年年厮杀。 刘备入蜀后,刘焉父子留下的烂摊子,仍然无法解决。 恰巧,刘云入蜀的那三年,几乎年年都在跟东州兵争夺青城山。 五斗米教和东州兵之间的矛盾,甚至要比东州兵和蜀中豪强之间的矛盾还要深。 “主公,升之乃是经世大才。” “在下以为,此人可用。” 法正留下了一句模糊的回答,但是这也就足够了。 有了法正支持,刘备可以慢慢化解这混乱的蜀中政局。 他得到蜀中才到一年,蜀中根基不牢。 此番拿下汉川,又要吞下一个新的利益集团,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慢慢消化的。 “有孝直这句话,备就放心了。” “天凉了,孝直多加衣。” 法正拱手送刘备离去。 “主公慢行。” …… 军营中,刘备四处查营。 征战多年,马不释鞍,每夜巡营是他的习惯。 “主公来了!” 跟随刘备入蜀的荆州将士皆是兴奋至极,勿论刘备走到哪一处营垒,都是欢呼不绝。 到了益州兵的营垒,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些兵马都是刘璋势力的降兵,跟刘备感情还不深,对于他们而言,谁当主公其实都一样。 没有人为刘备的到来而高兴,也没有人憎恨,总之这支军队的态度就是平平淡淡。 赵云连忙解释道。 “主公,蜀中兵马向来如此。” “他们训练稍差,也没有精神,需要慢慢调训啊。” 刘备深知入蜀以来,他一口气吞下益州,势力扩充了好几倍。 麾下的兵员、领土都没来得及巩固,对他们也没有责备。 “令庖厨多送来些肉食。” “唯!” …… 巡查的第三个营垒,便是天师道的鬼卒。 这些人大多衣衫褴褛,穿的都是草履鞋,身上也没防寒保暖的衣物。 所有人都聚在营火旁,分食米汤。 靠着微弱的热量和火焰维持体温。 饶是如此,这些鬼卒面上却满带喜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 板楯蛮围绕着篝火跳着蜀中的巴渝舞。 其余的鬼卒就围在他们身边击节鼓掌,一片欢庆。 “子龙……升之就是带着这群人击败的张郃、夏侯渊?” 刘备很难想象,这群人连甲胄都没有多少,武器也是破破烂烂,怎么能打穿魏国的关中军团。 赵云点头道。 “正是这些人,他们大多是凉州、三辅逃难来的流民、囚犯、盗匪。” “也有武都的羌人氐人和巴西的板楯蛮。” 这样一群人,打败了魏军? “子龙,你怎么看?” 赵云笑了一阵。 “与主公一样。主公怎么看,云就怎么看。” 刘备闻声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呀。” 话音方落,营中的健儿们忽然扭过了头来。 “是刘使君!” “刘使君来了!” 所有的健儿一拥而上,将刘备团团围住。 这些蛮人、野人虽然不讲礼数,但是刘备并没见怪,心中反而好奇起来。 “我与诸位初次相见,你等怎么如此热情。” 王平好歹是跟刘云读过书的,他稍稍拱手道。 “我等跟随祭酒在南郑白日习战阵,夜晚读经书。” “祭酒常常与我等说,刘使君携民渡江之事,又言及曹操三屠徐州,要我等引以为鉴,不可学逆魏抄略百姓。” “为此,我等一见刘使君,心里就欢喜得很。” 刘备眼中生出一抹惊异。 “我之生平,升之如何得知?” “刘使君之事,天下所知也。” 鬼卒们各自分开两行,刘云便从其中走出。 青年剑眉朗目,身姿非凡。 “自古乱世出英雄,说得不正是刘使君?” “刘云年少时,曾浪迹中原,听遍刘使君故事,故而在鬼卒们面前卖弄一番,使君莫笑。” 刘备见此子恭谦有礼,不似伪装。 料定其羁旅多年,应是吃了不少的苦。 谦逊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只有历尽沧桑,饱经磨炼之人,方可领会其精髓。 刘备之所以宽仁下士,原因便在此处。 他是吃过苦,受过累的。 年轻时跟随卢植大师读书,他还有些傲气,后来慢慢在不断地失败中慢慢成长,才将劣性抹去。 如今已是喜怒不显行于色,可谓练出了境界来。 而眼前的这个青年,不过二十岁,却能练出这等性子来,着实让人惊异。 刘备心中暗赞,问道。 “听闻升之尚是白身,可识得字?” “在南阳受教于张神医,大字识得几個。” 刘备点头又问。 “可曾读过书?” “自是读过《老子五千言》及《伤寒论》除此经卷,别无所览。” 言及此事,刘备更好奇了。 一个连兵书都没读过的年轻人,如何懂得行军用兵之法? 不过,汉末以来,天下大乱,董卓焚烧洛阳,书籍荡尽。 其余经卷尽数被世家大族掌握,寻常百姓根本读不到书,刘云没读过兵书,也在情理之中。 “闲暇时,还是要读些书的。” “备府中存有《汉书》、《礼记》、《六韬》。” “待汉中战事平定,升之可自取。” 刘云闻言,已是看出刘备心存培养之念,连连感激道。 “那就谢过刘使君。” 不知为何,刘备对此子是越看越满意。 “子龙,令有司带来些衣物布帛,供升之部下过冬。” “另外,军中庖厨一切肉食,优先供应此营。” “他们是汉川的英雄,不当受冻。” 众将士闻言,心中涌入一股暖流。 “谢过刘使君!” 板楯蛮歌舞更欢。 一片喜庆中,刘备与刘云相视一笑。 “刘使君,明日曹操必亲率大军到来。” “我军士气正盛,可在汉水列阵,以求将严将军换回,再布阵破曹!” 刘备念及此事,亦是心中忧虑。 “升之,你看,我军能胜吗?” 刘云星眸中微光点点,看着这个已是半头华发的宽厚长者,坚定了信念。 这个问题,其实刘备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自赤壁之战后,他朝思暮想盼了整整七年,就是想等候一个与曹操正面决战的机会! 如今,占尽地利,刘备又岂会退缩。 刘云知晓刘备心意,也没揭穿,只回应道。 “在下与子龙将军先前所言一致。” “刘使君怎么看,我就怎么看!” “哈哈哈哈哈……” 刘备与赵云对视长笑,这刘升之不仅谦逊有礼,还擅长揣摩心思。 几句话就让刘备开怀大笑。 “好个刘升之。” “好一个刘升之啊……” “那,备就直言了。” “此战,虽曹操亲至!备,必得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