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都市 > 渔家四时鲜 > 分卷阅读294

最喜欢的还是这咸齑汤,东门那家的咸齑卤最好,我隔阵子就去买,闻着味都不如小满你这的香。”

对于老人来说,比起那些新奇的菜式,还是这种从小吃到大的更符合他们的口味。

一碗咸齑鱼片汤,熬的汤汁金黄,鱼片卷翘,吃的一众老人脸上全是笑,其他人则也有了点怀念。

来江盈知食铺吃饭的老人不算多,买寿包的不少,但从这日开始,老人倒是突然多了起来,自己带着碗,奔着咸齑汤来的。

这日下午,江盈知还被一众老人围住,花钱请她做咸齑笋片汤。

笋是夏秋季节里长的鞭笋,细长中空,味道可口,用来做笋片汤很不错。

笋片切得细切得薄,热水滚一滚,咸齑汤一烧,香气四起。

这群老人吃得心满意足,就着咸齑汤,吃辣味的烤鱼,一边斯哈斯哈,一边忙喝口汤。

反正江盈知靠着咸齑汤,莫名其妙地就笼络了一批老人,起早就过来,坐在门口的棚子那喝茶聊天。

所以四时鲜旁边,还有老人支了个茶摊,专门来卖茶的,什么茶都有,最地道的是熏豆茶。

主要用烘烤过的黄豆,放了桂花、芝麻、橘皮、绿茶泡的,口感独特。

有了茶摊,隔日江盈知发现,她大门边上不远处的地方,又多了几个摊子,卖黄豆酱、鱼酱、酱肉,还有糟卤,以及豆腐摊、年糕摊,米摊。

现在以四时鲜为原点,渔港这边开始热闹起来了,摊子逐渐从里镇往外移,零零散散的小摊不少,周边还有鱼丸摊、卖鱼肉肠的,以及锅贴、烧卖,还有人开始卖各色浇头的海鲜面。

这些摊子基本都稳固了下来,不像之前随着渔船往来,像候鸟暂时停留于渔港,一等渔船变少就全都四散开来。

他们也依仗着四时鲜的人流,尤其摊子上,鱼饺生意好,买的人多,有些人排了很久的队,饿了就会到别家买点东西垫垫肚子,要不就是卖完了,也会顺手买点鱼丸鱼肠带回去,这便让大家都赚到了点钱。

有钱赚,虽然是鱼汛淡季,四处往来渔船少,但是摊子却一点点增多,几乎每日都能见到不同的摊子。

从四时鲜前后,一直延伸到渔港,从米面粮油,到虾酱蟹酱,各色吃食,挑担的小贩都愿意在这里多待一会儿。

仿佛渔港的繁荣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但其实并不是,从四时鲜逐渐被众人熟知,在街头巷尾都有了些名气后,里镇的货店让大家更加清楚明白。

往来的人一多,每日这里的人流量谁不眼馋,全都早早有了打算,等有了个带头的,立马便如蜜蜂看见蜜一样,蜂拥而至。

虽则现在摆摊卖货的还算不上特别多,但是让江盈知欣喜的是,之前从江下街到鱼街那的鱼市,也有一部分搬到了渔港。

以前睡在铺子里,清早哪怕起床,也听不到太多的声音,但是现在一起来,外头必定有叫卖声。

“卖青占鱼喽,早上刚捞起来的”

“带鱼,带鱼,秋带鱼——”

“沙虫要不要,海滩上挖来的”

还有渔民挑着担喊,“海蜒,眯眼海蜒、细桂、中桂、粗桂都有喽。”

海蜒以细小为贵,没有开眼的叫作眯眼海蜒,也叫桂花海蜒,刚开眼的称为细桂,逐渐变大的是中桂、粗桂。

这渔港的鱼市繁荣起来,其实是得益于航船,这从渔港开始,环行于数十个岛屿,从航船这里一宣传,大家便全都知道了。

所以不管是东岗、西塘关,又或者是其他小岛上的人,捕了青蟹、白蟹,还有其他的小海鲜,没船的女人们就可以直接坐航船,到渔港来卖她们捕的海鲜。

要不就是男人们摇船过来,所以鱼市便在日复一日里,逐渐开始变得繁荣起来。

后面又演变为海浦新的市集场所,近海岛屿的人坐航船过来时,总要卖些地方的山货,或者是自己种的菜。

人一多,在旁边的河泊所自然也知道了,他们开始划分摊位,收了钱开始办事。终于联合衙门一起,给渔港修路,把那些破破烂烂的青石砖换掉。

还预备着在边上修建码头,可以让航船停靠,让行人和小船靠在那,能够通行。

也就是这次大规模的修建,调动力工、渔民,以及专门打桩的人,所以渔港在淡季也人特别多,不少里镇、近岛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有的待上半日都不够,吃饭都是在渔港摊子上吃的。

这次的改变,也让江盈知借此抛了好几个方子出去,这些方子一个是干锅鱼杂,包括各种鱼杂的处理方法,另一个是椒盐类东西的做法,包括椒盐虾,椒盐水潺等等,还有海鲜捞面。

更加丰富了渔港吃食种类,也挽留住了更多的人,让大家知道,此时的渔港已经同以前的大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