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望向退潮后的海面,那么宽阔,所以海边人家说大,都用海阔洋场来形容。
只要看见海洋,她觉得心都平静下来,大海蔚蓝,又平缓无波,能包容世间的一切。
她看了很久的大海,久到那些疲惫都被涤清,才欢欢喜喜拿上水桶回去,夜里吃沙蒜豆面,黄酒炖沙蒜也好吃,给大家补补。
在西塘关待了两日,这两日江盈知都没有错过赶海,第一日捉沙蒜,后一日捕蟹。
有句俗话说,六月六,蟹晒谷,虽然过了六月六,但海滩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红钳蟹,像是晒谷场里的谷子那样密集。
这几乎是西塘关人全部出动,捕捉红钳蟹,有用手的,也有用蟹竿,或者直接连泥带蟹铲进桶里。要不就是用生了很多竹丝的竹子抽,一大批红钳蟹在晕头转向中,就被收进桶里。
江盈知喜欢捉红钳蟹,她不用手抓,用铲子等螃蟹爬上来,倒进桶里,捉了一大桶,她在那笑。
“小满,我这的也给你,”
“我的,我这捉的多”
“还有我这的,拿去做蟹酱,”
江盈知忙说不要,可是手里全被塞满了,回去后周巧女看这三人,甚至海娃都左右手各一桶螃蟹,真想关门。
不过这红钳蟹一半被周巧女放酒做了醉蟹,另一半和王三娘一起放在石臼里捣,边捣边加盐,做成蟹酱,到时候蘸一点芋头或是别的,有纯天然的海味。
她俩凿了很久,最后又拿去石磨上磨得很细,周巧女把蟹酱装进罐子里,用油纸封好。
叮嘱道:“在铺子里拆了吃后,赶紧盖回去,好好放能放一年。不想烧饭的时候,就去买些芋艿蒸着蘸这个蟹酱吃。”
这些蟹酱第二天被江盈知带走,她和小梅得回去开食铺了,而周巧女则留下来在家里忙活,等着她俩晚上回家。
在西塘关住了两天,看了两天海,江盈知又开始精神奕奕起来,没有任何的疲累。
食铺又开门迎客。
刚开门不久,有人上门来,步态悠闲。
江盈知看了眼来人,海浦人夏日里穿衣,少不得是短衫和宽大的笼裤,这样凉快。
而这个男人,大热天的穿一身青色纱袍,束发带帽,手里摇着一柄黑纸折扇。
单瞧脸,生得清俊,面上有如沐春风的笑容,但掩在宽帽下的眼神却很锐利。
江盈知收回视线,把纸单递过去,又问了句,“要吃点什么?”
“全上一份,”庄轻舟合起折扇,身后的人拉开椅子,他落座后微笑着开口。
第55章 鸭血粉丝汤
全上一份。
江盈知看看自己今日的菜单, 光是这上面已经有六道菜了,清汤菊花鳝、椒盐排骨、干锅鱼、呛鱼片、炸藕夹、盐水虾,更不要提别的。
她瞧了眼庄轻舟, 又看了眼他身后站着的随从, 问道:“全都上一份?量有点多,一个人怕是吃不完,只上当日菜成不成?”
浪费可耻。
庄轻舟听出她语气里的疑问, 拿下宽帽的时候说:“那就上这六样吧。”
他点点纸单, “四季鲜这单子挺有意思,可点鸡鸭肉, 用的什么鸡?”
他的随从立马接话, “我们少东家只吃桂花鸡。”
八月的三黄鸡就三黄鸡, 还桂花鸡,江盈知想翻白眼, 回了句, “海浦本地的土鸡。”
“什么鸭?”庄轻舟又问。
他随从开口, “我们少东家爱吃白露鸭。”
白露鸭又叫冬黄婆, 冬季才有,白露的时候这鸭才脱胎毛,到冬至的时候肉肥而嫩, 是麻鸭里的上品。
这一次江盈知回了两个字, “土鸭。”
庄轻舟笑了声,“那用的什么猪肉?”
他的随从特别上道, “有没有二花脸猪的猪肉?不是这个的, 我们少东家不爱吃。”
江盈知长呼口气, 装什么不好,非得在菜上装, 装到她的领域上来。
她觉得这俩货是来闹事的,她顺了顺气,微笑,“都没有,本地土鸡,土鸭,外洋猪,你看你们要哪一种?”
“都看不上的话,我这还有一道,三样食材都给你们上齐,你看你们吃不吃?”
庄轻舟觉得挺有意思,用折扇磕了磕桌子,随从马上心领神会地说:“只管上,钱不是问题。”
他还从食盒里拿出几个青釉的盘子,递给江盈知,让她用这个装。
江盈知转过身,翻了个白眼,还看不起本土鸡鸭来了,不给他们露一手,真怕这两人不知道她食铺的门朝哪边开。
她随手从一篮鸭蛋里,挑出四五个饱满的鸭蛋来,正宗的涨蛋用的是鸡蛋,她不做正宗的,她就要把鸡蛋换鸭蛋。
蛋清和蛋黄分开,再往蛋黄里倒一勺鸡汤,今天来的时候,周巧女把母鸡给杀了,来到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