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祖父明太祖 > 第224章 租借朝廷粮仓

“你说什么?本王不是让你们在新城区修建了十多座粮仓,怎么还会不够用!”赵山河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脸带怒意的质问。

站在他身前的是户正吕定,本就上了年纪的脸色,在接连数天的忙碌下,眼眶上都带着黑眼圈。

“殿下,咱们没料到红薯的个头比同重量的米麦还要占地方,您看这事儿要如何处理?”吕定苦着脸回道。

赵山河从桌前离开,来到吕定身后渡步想着办法。

红薯要是保存不好那可是比米麦还容易坏,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者这季的红薯岂不是白种植了?

“吕定,你有估算过还差多少粮仓才能够用?”

“回殿下,至少还差七八座呢。”

“...”

赵山河很想骂人,这特娘的搞不好缺一半的粮仓,他上哪里去解决这个问题?

好在吕定也不是没有办法,开口说道:“殿下,其实臣等商议出来个法子,只是不知是否能行得通。”

赵山河连忙问道:“说,什么办法。”

“殿下,这红薯臣等都不是很熟悉只晓得能吃,不知能否类似米麦那般能磨成粉来储存?若是如此,那便无需抢盖粮仓也能储存的下。”

“磨粉?”赵山河楞了楞,脑中回忆了一下。

前世的时候,他好像听说过嗦粉就是薯类作物磨粉做出来的,然后还有一些饼类,几乎和米麦没什么区别,就口感差异而已。

底层百姓都是过惯了苦日子,些许口感差异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有的吃能吃管饱就行了。

“那当然可以,虽说口感有点怪,但想来百姓不会计较,不过你确定这句容县有那么多的磨盘和畜力?”赵山河有些怀疑的问道。

哪只吕定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咱们句容县的磨盘之类的肯定不够,但那不是还有周边郡县嘛,只要用马车去运借来,一去一回最多一个白昼的时间。”

赵山河眼睛一亮,首先想到了自己那两个便宜弟弟治理的县城,不过朱允炆那边发展的不错应该没指望,但朱允熥据说咸鱼躺平了,很大可能能借不少。

想到这里,赵山河脑海中举一反三又有了另外一个想法,说道:“吕定,你派人快马询问一下周边州县可有愿意借磨盘的,若有能借多少借多少回来。其次,你遣人去询问一下应天府府伊陈塘大人,问问他应天府的粮仓还空着不,若空着本王愿意出银子租借下来,到时候把红薯往他们那储存。”

“好办法啊!殿下您真是绝了!”吕定拍着双手,脸色大喜。

这年头,论粮仓哪个还比朝廷的粮仓多而大?至于贪墨,赵山河会找锦衣卫帮忙,谁敢伸手就剁了谁!

很快,吕定便行动了起来,按照赵山河吩咐的,派人询问周边郡县借磨盘一事,又遣人询问储存在官仓的农户,是否愿意直接将储存在官仓里的红薯出售给官府,亦或者同意磨成薯粉储存。

同时,遣人前往应天府询问府伊陈塘。

当陈塘接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

好家伙,借粮草他听说过,借粮仓却是头一遭啊。

“你遣下去等候,此事本官需上报陛下知晓,方可同意。”陈塘说完这话,挥手带着人离开府衙前往皇城赶去。

皇宫御书房,朱元璋正在说着,一旁数名太监或持笔墨或持算盘,正在盘算着什么。

“陛下,府伊陈塘求见,说有急事事关大皇孙殿下的事儿。”

朱元璋楞了楞,点头说道:“哦?让他进来吧。”

“是!”

“好了,你们先到偏殿休息去吧。”挥挥手示意太监离去,朱元璋喝着茶水等待着陈塘到来。

不一会儿,陈塘来到了御书房,进门便拜道:“臣应天府府伊陈塘,拜见陛下!”

“免礼平身。”朱元璋虚抬了一下手,而后问道:“陈塘,你来找咱有何事?可是雄英那小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不成?”

陈塘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回陛下,句容县红薯亩产一事,不知陛下可曾知晓?”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自然知晓,咱不但知晓,还在此前就在一个卫所中培养了一些薯苗种植了一批。”

“既然陛下知晓那便好办了。”陈塘松了口气,继续说道:“陛下,事情是这样,大皇孙殿下想借应天府的粮仓一用,据说红薯亩产太高,体积相较同重米麦占地更多,哪怕殿下此前命人加修了粮仓也储存不下,故而问臣借用粮仓储存红薯。”

“只是臣寻思着,仅应天府府衙管着的官仓,恐怕也难以满足殿下需求,因此想询问陛下,这朝廷的粮仓,可否借用?”

陈塘说完便静静等候朱元璋的回答,在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赵山河所谓询问自己皆应天府府衙官仓是假,实际上是想让自己询问陛下借朝廷官仓才是真。

他应天府府衙掌管的官仓,难道就比扩建之后的句容县粮仓要多?这怎么可能!

一个只收纳治下粮税,另一个却是出借给治下所有百姓储存粮食,前者的粮仓容量已经没法和后者相比了,差距过大。

“借用朝廷的粮仓?”朱元璋愣住了,这想法可真是头一遭啊。

“正是如此。”陈塘也知道这事儿离谱,但好在提出来的也眼前陛下的亲孙子,同时也是兼职句容县知县。

朱元璋稍微思考了一下,觉得并无不妥之处,拍板说道:“粮食多到地方粮仓都装不下,这事个好事儿,咱准许了。不过回头你这应天府也得多建些粮仓,咱觉得往后粮食只会越来越多。”

“臣明白,臣回头便将粮仓翻倍修建。”陈塘赶忙点头应道。

红薯的产量如此恐怖,这还只是在大明小规模试点种植就搞得粮仓不够了,若是普及开来没粮仓容纳只能看着烂,岂不是极大的罪过?这一点不用朱元璋说,陈塘这位知府也能预判的到。

很快,消息传回句容县,赵山河才将心中最后的担忧放心了下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