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如果能平分旧秦之地,齐皇同样持赞同态度。
“关于赵玲芳的情况……”
霍光的计策非常好,但方誉还未决定如何与赵玲芳坦诚交谈。
“如果殿下决定联手,只需下令书写一封信,微臣愿意亲自出使。”
霍光竟提出要亲自出使?
方誉稍作迟疑。
但经过仔细考虑,他觉得这个计划似乎可行。
“那很好,我们现在需要以极快的速度招揽那些山贼。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里,短则半月至二十天内,旧秦之地的联军即将抵达万岳峰。”
筹划需要时间,军队的行军同样耗时。
因此,方誉相信他们还有一段时间来准备。
但在这个世界,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
总有意外,不期而遇。
……
原先有蒙齐和林秋枫两人。
招揽那些山贼水匪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其他大家族对山贼水匪不感兴趣,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山贼和水匪的战斗力确实较弱。
与他们自行培养的精锐部队相比,这种差距非常明显。
六大家族拥有数万私兵,足以迅速摧毁任何大型山寨,且几乎不会遭受重大损失。
其次,问题还在于资金。
仅仅维持这些私兵的开销,已接近他们家族的财力极限。
若再要负担万岳峰周围声称有百万的山贼,
他们的日子还怎么过?
基于这些原因,这些家族对山贼水匪的策略仅限于打击至服从。
只要这些山贼水匪不觊觎他们家族的利益,他们便放任其自由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作乱的土匪甚至有助于他们统治百姓。
至于其他事务,这些家族则不屑一顾。
方誉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在旧秦之地无根基,最缺的正是兵力。
如果条件允许,方誉当然希望逐步培养出自己的精锐部队。
但他的领地太小,没有外部冲突,他又能养得起多少精锐呢?
从庆富元那里得到的两千万,毕竟是固定资金,不能总是靠吃老本吧?
因此,他需要扩大地盘,而扩大地盘就需要帮手。自然而然,方誉把目标放在了那些土匪身上。
对于那些因生计无着而被迫成为土匪的人们,
方誉并不持有任何偏见。
山贼的人数众多,再加上他们的家属,总人数更是庞大。
仅仅依靠打劫,他们很难维持生计。
因此,这些山贼在退隐后,通常会开垦土地进行耕作。
他们以山寨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微型的社会体系。
在进行抢劫时,山贼主要目的是劫取财物,很少伤害人命。
当然,也不乏一些恶贯满盈的例外。
然而,这类恶劣的山贼,即使是他们同行也鄙视之。
力量薄弱的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对于那些实力较强的,方誉也绝不会手软。
林秋枫会立刻清除这些恶劣的山贼头目。
通过与蒙齐的合作,在征服山贼过程中,他还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此外,卫青和霍去病也分别率兵剿灭山匪。
万岳峰的所有山贼头目都被这三路军队收服得服服帖帖,如同乖巧的孩子。
很快,一支由二十六万人组成的大军就被组建起来。
山贼的战斗力比方誉和卫青预想的还要弱,入品武者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
总共也不到十万人达到了入品标准!
没有达到标准的武者被重新送回到乡村。
只有通过标准的武者才被选中,编入秦王的正规部队。
然而,由于合格的武者人数太少,在无奈之下,他们又从中挑选了十几万有潜力晋级的壮汉。
尽管军队的数量不多,但其中的高手却不在少数。
以朱铁石和金蛇团为首的几个山寨中,竟然有多达六个八品高手。
至于七品武者,则有十几名。
然而,五六品的中坚力量却少得可怜。
仔细思考,这其实也不足为奇。
大山贼头目若没有一定的实力,根本无法立足。
五六品的强者,无论是归附朝廷还是世家,都有更为光明的前途。
凭借他们的实力,寻找靠山绝不是难事。
在此情况下,他们无法成为大山贼头目,也做不到山中称王。
那他们又有何理由去山上受苦呢?
剿匪行动极为顺利,不到半月时间,二十六万大军已全部集结完毕。
方誉慷慨地授予多人游击将军的称号,仿佛这些头衔不需花费分文。
甚至连那些七品的山贼头目,方誉也赋予了游击校尉的称号。
毕竟这只需他一句话,几乎不费什么力气。
山贼们辛苦积累的金银珠宝,方誉未予动用,大部分分配给了山贼头目,余下的则分给了其余山贼。
然而,粮草和兵权则不由他们掌控。
新晋大将军卫青负责统一指挥。
半月内,七大家族的私兵也已集结,部署在万岳峰东侧。
他们虎视眈眈,企图夺回万岳峰。
他们原本认为对手不过是秦王招募的三四万精锐部队。
这三四万名精锐其实是新招募的新兵,战斗力并不强。
任何一个家族的私兵军团都远比这些新兵强大。
七个家族的私兵一旦联合起来,
这场战斗还有必要打吗?
这简直是一场摧枯拉朽的碾压!
然而当他们真正抵达万岳峰,特别是万岳峰的黑水城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面前的军队根本不是仅有的三四万精锐。
而是一个庞大的军团,整整三十多万人,号称五十万。
其中包括26万山贼水匪。
方誉手下的精锐约有两万三千人。
更关键的是,性格反复无常的吕布再次归附了秦王。
吕布可能是因为敌人太强,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对抗。
因此,他选择重新效忠秦王,秦王出于相同的理由,也重新接纳了他。
结果,当七大家族赶到黑水关时,他们遇到了吕布和他所招募的三万精锐大军。
他们原先的人数优势瞬间消失。
尽管他们手中有20万精锐,而对方只是一群杂乱无章的军队。
七大家族仍有很高的机会赢得这场战争。
但事情并不应该这样简单看待。
如果处于防御状态,为了保住旧秦之地,七大家族可能会团结一致。
然而现状并非如此,他们是主动出击,而夺得的领土很可能要交给萧家和朱家。
当然,朱家和萧家也将拿出部分利益来补偿其他家族。
但这种补偿与他们的损失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即使是出于战略考虑,让他们与超过30万的军队作战——其中至少有十万真正的精锐——
这种情况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
如果损失过大,除了萧家和朱家,其他家族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后果。
两军对阵,生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