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的一天傍晚时分,李家的花园中,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微风拂过,吹动着花叶的轻音。
李清照刚刚从太学院回到家中,父亲李格非告知李清照晁补之师父和一位旧识张耒先生也同来拜访。
听说张耒先生到访,李清照还有点小激动,自己查阅了很多古籍,脑里不断在优化自己的和诗,正好可以请张先生点评一下。
于是,李清照穿着淡雅的女装在花园中等待,心中有一些期待却也有些忐忑。
不一会儿,就听到管家来报,晁补之和张耒先生到门口了。
父亲迎了上来,带着热情的笑容:“无咎兄,文潜兄,久违了,久违了。两位师兄请随我进屋一叙。”
三人一同步入屋内。大娘子已经准备好清茶和点心,一桌的素雅陈设为这次相聚平添了一份温馨。
“请坐,请坐。“大娘子热情地招呼着。李清照和弟弟跟着大娘子出来给客人见礼。
三人就座后,大娘子、李清照、弟弟在次座坐定后,父亲开口道:“无咎兄,文潜兄,您们老远走了这么一趟,你们辛苦了。”
张耒先生点头:“我此番拜访就是述旧,无它。”
张耒先生微笑着说:“在下前几日回到京都,今日就相约无咎兄一起来拜访。不知文叔弟是否一切如故?”
晁补之笑道:“老朋友如今还是那个老朋友,何来多变。”师兄弟洒过三巡,其中聊了一会朝堂之事。
晁补之又道:听闻你在太学时讲学时写了一首诗,学子们都传遍了,有点才气的都在准备和诗呢。”
晁补之看向李清照,问:“小清,你看有看过张先生的诗吗?有准备和诗吗?”
李清照略带羞涩地点头答:“有。”
听到李清照的回答后,整个屋子里的人都非常好奇李清照怎么和诗。特别是弟弟,吵着要马上看。
这时,李清照站起来,行了一下礼,说道:“我去一下书房,写出来请先生点评。”
李清照步入书房,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她拿起笔,思绪万千,开始在纸上流淌自己对那个伟大王朝的理解。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清照从书房走过来,手中拿着一卷诗稿,递给师傅晁补之。
晁补之接过诗稿,看了一下,微笑着递给张耒先生。
张耒先生接过诗稿,仔细阅读,眉头微皱,仿佛在深思。
晁补之注视着张耒先生的表情,含笑不语。
这时,张耒先生放下了手中的诗稿,微笑着对李格非说:
“令嫒的诗才果然不凡,字里行间透露着才情横溢,颇有自成一体的风采。”
这番赞美让李清照心中一阵欣喜。张耒先生对她的诗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自豪和鼓舞。
父亲和晁补之也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欣慰。
晁补之笑道:“张兄,这小妮子平日里虽有些调皮捣蛋,但在文学上确实有着过人的天赋。你能够欣赏她的诗,实在是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张耒先生微笑着点头:“文学之路,不拘一格。令嫒如此年纪就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才情,未来定能有所成就。”
弟弟看到后也争着要看,拿在手中就念道: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李清照听到这里,心中顿时涌上一阵喜悦。张耒先生居然对自己的诗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能得到文学前辈高度评价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李清照听到这番赞美,心中的紧张逐渐散去,代之以一种对文学道路的更深层次的向往。她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不负张耒先生的期许。
这时,父亲李格非看向张耒,微笑着说道:
“无咎兄,你对文学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在社会对女的要求深居宅中,恐怕天资聪颖也难有文学造诣。”
张耒笑着摇头:
“贤弟,令嫒才情出众,是可遇不可求的才女。在我看来,无论男女,只要有才情,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文学之路,无分性别。”
晁补之也在一旁附和:
“是啊,天下诗文又不分男儿女子,令嫒在文学上若能有所造诣,自当受人瞩目。”
李清照在晁补之和张耒先生的言辞中,不禁陷入深思。
她感受到师父和张耒先生对于文学无分男女的支持,心中泛起涟漪。
思索着,她在这个时代的女性身份,是否能够挣脱传统束缚,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现也有世家将女子锁在深闺之中,以为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风气。”李清照暗自叹息,在这个世界,女子的地位局限,限制很多。
然而,她内心对于文学的热爱让她渴望突破这种束缚,追求更广阔的天空。
谈及朝堂风云,晁补之的神色不由得笼上一层淡淡的忧虑。
他缓缓说道:“近年来,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各派势力纷争不断,情势复杂难测。想当年,章惇大人曾与苏大家交情匪浅,但后来章惇投身于王安石的变法大业,成为改革中坚力量。无奈苏大家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异议,主张改革需稳妥渐进,不应急功近利。他的这一立场,加上其弟苏辙不断上书抨击变法派,最终导致苏大家被贬至荒凉的海南。连带着我们这些与之略有瓜葛的文士,也难免受到些许波及。面对这般波诡云谲的朝局,实是让人寝食难安。”
张耒先生深有同感,点头叹息:
“是啊,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言官之间的斗争更是尖锐。我们唯愿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晁补之沉吟片刻,感慨万千:
“风云际会,变幻无常,唯有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反观如今的社稷时局,确是让人心生忧虑。”
众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幕渐临,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刻。晁补之、张耒与李格非互相望着对方,眼神中满是珍重与不舍。
他们一一拱手作别,言语间充满了对此次相聚的感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