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其他 > 我在诸天世界传火种 > 第19章 张氏父子的决定

经过整整一夜深入的自我审视与剖析,王铮在此时对自身有了极为清晰且深刻的认识。要知道,除了拥有这身超凡出众的能力之外,自己实质上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罢了,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过人的才能。倘若失去了当下所拥有的这种超凡伟力,那么自己在这个无比残酷的世界当中,恐怕连七天都难以存活下去。

虽然王铮已然意识到自己当下应当融入这个社会体系,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放平心态去付诸行动又是另一回事,所谓知易行难,大抵皆是如此!

王铮前世也曾涉猎过一些历史类的穿越小说,对于里边主角所奉行的那套“来都来了!不留下点啥?”的理念,他极为认同。

此刻,王铮亦是怀揣着这般想法。既然自己已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难道能够眼睁睁地瞧着神州大地惨遭列强的肆意践踏?难道能够容忍劳苦大众继续被他人无情地盘剥?只是自己如今空有一身力量却无处施展,想想当日的雷罚,王铮便觉得胆寒。可若什么都不做,王铮又着实不甘心。

张家的这座宅子,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三进式院落。内院之中的绿植颇为稀少,仅有一棵枝干粗壮的枣树,以及两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此刻,王铮正盯着一个硕大且已然开口了的石榴,眼神中透着思索,脑中思绪纷绕。

王铮盯着那石榴看了好一会儿,随后便伸出手将这个石榴摘了下来收到储物空间,接着便准备转身回屋。刚迈出两步,就瞧见张金柱领着一名四十来岁面容憔悴的中年人从后院走了出来。

张金柱乍一见到王铮如今的模样,脸上瞬间露出了惊讶至极几近呆滞的神情。他慌乱到甚至顾不上行礼,便开口问道:“仙长,您这是?”

王铮朝着他从容地拱手行礼,脸上挂着一抹如春风般温和的微笑,缓声道:“福生无量。既已踏入这红尘之中,就得有入世的模样才行。此外,不必再称仙长。”

说罢,他将目光轻轻扫向张金柱旁边的那个中年人,只见此人的面容与张金柱有着七分相似之处,接着又说道:“这想必是令郎吧?能够安然归来,着实可喜可贺!”

张金柱此时才恍然惊觉自己因过于惊讶而忘却了礼数,他连忙拉了一把身旁还在发愣的儿子,一同朝王铮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满脸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色,说道:“您慈悲。托您的福,小儿富贵才能安然无恙。这是犬子,大名富贵,字裕安。”

那中年人也赶忙紧上一步,恭敬地向王铮行礼,说道:“学生裕安,见过道长,道长的大恩大德,我父子二人纵使粉身碎骨也没齿难忘。若不是仙长出手相助,家父怕是已遭不测。”

王铮笑着朝裕安微微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赏地道:“丰富充裕,平安顺遂。好!这字取得甚妙,愿你今后的人生也能如此顺遂如意。”

张金柱父子听闻,连连道谢。

张氏父子把王铮引入客房,待几人依次坐定后,张富贵率先开口说道:“学生此番进京,参与抵御那番邦鬼子之战,怎奈战况惨烈。我们这边人数虽说众多,可在战场上,竟不是那些番邦鬼子的一合之敌。皇上和太后更是被吓得匆忙西逃,这大清国当真就无药可救了吗?”

王铮微微沉吟片刻,随后闭上双眼,竭力在脑海中搜寻那些对于这个时代少得可怜的记忆,而后缓缓说道:“番邦诸国所谋求的不过是殖民所带来的利益罢了。他们自然是不希望清廷就此垮台的,毕竟养一条听话顺从的狗供其差遣,总归是比自己亲力亲为要来得更为便捷省事。”

张富贵听了王铮这番言辞,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愤懑之色,说道:“清廷原本就对我汉家百姓横征暴敛,盘剥甚重,如今洋人又自西方而来,我等百姓的日子更是艰难不易了。”

王铮转头看了一眼窗外,向着张富贵问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裕安,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

张富贵和张金柱父子相互对视了一眼,说道:“虽说清廷对汉民的盘剥从未停止,但是近些年来对我们这些读书人还算有所优待。然而经此一役,我已对清廷失望到了极点,我也不愿再去招惹是非。昨日回来后我与家父仔细商议,今后我们唯有结寨自保这一条路可走了。”

王铮听后,在心里暗自叹息一声。他深知张氏父子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然相当不易,毕竟君臣父子、三纲五常那一套理论已经延续了千年之久,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若不是被逼迫到了走投无路,活不下去的境地,又有谁会有那勇气扯旗造反呢?王铮明白这个时代人们视野所存在的局限性,他也无法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苛求古人,除了在心中无奈叹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张富贵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实属难能可贵,能说出这番话来,就意味着他已经与清廷彻底决裂。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够做到与清廷割裂,又能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中土有一种“士”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事报之。”这种源自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士”文化,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读书人的精神深处了。所以在蒙元、满清入侵之时,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协助外族大肆镇压本族同胞的反抗。这些人正是借助这种“士”的文化,来洗刷掉他们背叛民族和国家的罪恶感。张氏父子能做到与清廷决裂,已经能称为‘义士’了。

王铮也终于明白了张氏父子为何一大早就来找自己,他们知晓今天那些族老乡绅还会来找王铮这个被视为活神仙的人寻求应对之法,他们这才抢先一步过来把基调给定下。能在这个时代考取功名的人,又有几个是头脑简单的呢?都是些精明之人呐!

这些念头只是在一瞬间便在王铮的脑海中飞速闪过,他脸上泛起一丝笑意,说道:“也好!闭门锁户夜读书,天下大事何干吾?沉醉诗章寻妙趣,心归墨海远江湖。可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呼?”

张氏父子二人听后均是一脸的沉默无语,张富贵的嘴唇嗫嚅了几下,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张金柱沉思良久,缓缓说道:“道长所言极是,只是我等力量微薄,实不知该如何是好。”

王王铮已然清晰地明白了张氏父子的真实用意,同时也深知他们的这个决定乃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方才得出的,决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寥寥数语就有所改变。

况且,张富贵乃是考取了功名的秀才,其学识和才思定然不凡。王铮从不认为自己的学问能够在论辩中胜过这位秀才。毕竟,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历史的下游,得以窥探到了更多的后续发展和结局。

倘若同处于一个时代,这位来自清朝的秀才,在学问和见识方面必然会远远超出自己。要明白,自己仅仅只是一个理科的大专生而已,在真正的才学造诣方面,又怎敢与这位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秀才相提并论呢?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而这点王铮还是能够清晰地认识并做到的。

自己即便努力挑起他们对清廷的反抗之意,难道他们真的能够与清廷相抗衡吗?恐怕也无非是徒增伤亡罢了。

至于传播新的思想理念,王铮也不认为自己能够说服这个读了半辈子书、思想已然根深蒂固的读书人。

没有一个坚定目标的造反组织,就如同历史上那无数揭竿而起的反抗者一样,转瞬之间就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想到此处,王铮的心中涌起一阵苦笑,缓缓说道:“罢了罢了,既然你们心意已决,那我也不再多说。只是此地日后必定会成为战争的前沿地带,如果只是想要自保,此处绝非是理想之地。”

说罢,王铮透过窗户极目远眺,仿佛看到三十年后,那凶神恶煞的鬼子兵呼啸着冲过山海关,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横行,为非作歹的凄惨场景。

张氏父子听完王铮所说的话,神色变得愈发沉重和凝重。张富贵紧紧地锁住眉头,满面愁容地说道:“道长,您所考虑的确实极有道理,可是当下这情形,我等又能去往何方呢?”

王铮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说道:“待时局安稳后,就去延州吧。那里虽然苦寒,但却是一方善土。只是此去路途遥远,且在迁徙的途中定然会充满诸多艰难险阻。”

张金柱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语气中满是忧虑:“这背井离乡之路,谈何容易。”

王铮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善财难舍,故土难离,这都是人之常情。若不及早打算,后果不堪设想。”

屋内瞬间陷入了一片令人压抑的沉寂之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过了良久,张金柱紧咬牙关,艰难地说道:“罢了,此事重大,容我父子再好好思量思量。”

王铮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房间。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在这动荡不安,混乱不堪的乱世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那无根的浮萍一般漂泊不定,未来究竟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谁也无法预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