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二红不再反对:“人你来雇,钱我来掏。”
周小兰笑眯眯地说道:“俩孩子是我外孙,这钱不能你一个人掏,咱们两家各一半。”
不擅长跟人争的王二红马上说道:“这咋行,没有娘家雇人还要娘家掏钱的道理,传出去外人会骂我这个婆婆不会做人!”
“这事儿咱们两家不说,外人咋会知道。”
“还是不行,我自己心里过不去。”
“亲家母想开点,没啥过不去的。”
“……”
两个年纪加起来超过百岁的人,为掏钱的事争的面红耳赤,嗓门一个比一个大。
白棉看得直乐,直到两人越争越厉害,口头上把两家的祖宗十八代拉进来助阵,她生怕伤和气赶紧打圆场:
“孩子是我跟贺骁的,雇人的钱我俩出。”
这话一出,没有分出胜负的两位妈妈同时反对:“不行!”
对视一眼,王二红无奈让步:“就按亲家母说的来,咱们两家一人一半。”
周小兰很满意:“就这么定了!”
白棉表示无语。
周小兰没有耽搁,火速确定好人选。
这人是她的娘家隔房的堂侄女,名叫周大铃,今年刚满四十,孕育过五个子女,在照顾孩子方面称得上经验丰富。
她很爱干净,厨艺也不错,照顾白棉一个孕妇不成问题。
等白棉生下孩子,她也有时间继续照顾孩子,好给最大的两个儿子攒钱盖房娶媳妇。
原身也好,白棉也好,都没有见过周大铃,因此白棉对她并不了解。
在见到周大铃本人后,白棉跟她拉了会儿家常,对周大铃有了初步了解——是个话少有分寸感的人。
这一点,白棉很满意。
当然她也相信周小兰看人的眼光,要是周小玲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到时候找个理由解雇也不迟。
第389章 生娃
周大玲的工资是白棉定的,在她生产前是六十元一个月,生产后照顾她坐月子并兼顾带孩子,是一百元一个月。
出月子后,周大铃能同时带好双胞胎的话,每月也是一百元这个数。
要是双胞胎是高需求宝宝,白棉会再找个人一起带,每月单人工资不会低于八十,逢年过节还会发福利。
白棉没想过让周小兰或是王二红带娃,一来是带娃太累人了,二来是家里也有娃要带。
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她宁愿多雇个人,让两位妈妈别为了照顾孩子,弄得自己灰头土脸,有空搭把手就可以了。
白棉给出的待遇,远远超出周大铃的预期。
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她喜不自胜话都说不顺畅:“堂、堂姑,小棉,你们放心,我、我一定好好干!”
见周大玲如此满意,周小兰心里也很满意:“你算是我看着长大的,为人处世上我信的过,不然也不会找你不是。”
周大玲感激道:“谢谢堂姑惦记着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之后白棉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雇佣合同,让周大玲在上面签字。
周大玲上过扫盲班,仅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计算简单的加减法。
白棉知道后,阻止二话不说要签字的周大玲,让她先把合同拿回家,由识字的儿女念几遍,确定没有问题后再签字。
周大玲没有假模假样的说不用,在白家吃过午饭后就带着合同兴冲冲地回家了。
白家坡离她家有二十多里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家。
得知白家的差事定下了,全家人都围上来看合同。
看到上面写的明明白白的待遇,识字的五兄妹倒抽一口气——这给的也太多了!
这两年物价上涨,国营厂子的普通工人也涨了工资,但是超过六十元的是少数,超过百元的只有高级技工和少数领导。
“白家真是太有钱了!”
大儿子说出全家人的心声,年轻的脸上有惊叹有羡慕还有向往。
“妈,听说白家开了很多店和工厂,回头你帮我问问招人不,我想给白家打工。”
二儿子头脑灵活,立马就想到通过亲妈的关系,在白家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像城里的工人一样光鲜。
面朝黄土背朝天实在太辛苦了,一年到头还赚不到几个钱。
“还有我还有我!妈,等你去了城里,帮我找份保姆的工作,我也想赚钱。”
才十五六岁的三女儿四女儿也巴巴地叮嘱母亲,靠自己的双手在城里站稳脚跟,以后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最小的儿子在上小学,对赚钱这件事一样抱有极大的热情。
就连周大铃的丈夫,也有进城闯荡的念头,毕竟城里有钱人多,机会也多。
“你们老实待在家里,我先去那边看看情况。”
周大铃是个有成算的人,知道让全家脱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她得先在白棉这位雇主面前站稳脚跟。
儿女们自然没有意见,也盼着母亲的表现能让白家满意。
在家待到六月初,白棉看着自己鼓到夸张的肚皮,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