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身前,抖着手攥住姑母的裙子,声音沙哑:“不是说好了……是遥妹妹吗?”
温夫人还没开口,何夫人又更急了:“谁和你说好了是二姑娘?你这孩子,自己会错了意,怎么反怪到你姑妈身上?”
温从阳愣住了。
他想说从去年春天到昨天为止,明明所有人的意思都是他会和遥妹妹成亲,连两家的下人都人人清楚。可他想说出实证,却发现的确……根本没有人明明白白地对他说过:你会娶安国公府纪家的二姑娘!母亲没有,祖母没有……连姑母也没有!
怎么会这样?
趁儿子还在愣神,何夫人忙把姑太太请出屋外,赔罪道:“从阳小孩子家,叫我们平常惯坏了,竟不知道好赖轻重,真是越大越糊涂了!他一时犯浑,请姑太太别放在心上……姑太太只管放心,他明儿就能明白过来,下一个吉日,这里一定到安国公府提亲!”
温夫人无话可劝,只能说:“辛苦嫂子了。”
“哎呦,什么辛苦……这哪儿是姑太太的不是呢……”四下看了看,何夫人点两个体面媳妇先送姑太太回老太太那去,“我得说说这臭小子!还要请姑太太替我和老太太告罪。”
温夫人回到了母亲身边。
张老夫人三十三岁才得了她,她是家中幼女幼妹,唯一的女孩子,兄长比她了大十一岁,嫂子看她也和亲妹妹差不多,在闺中受尽了宠爱,偏偏所嫁非人。虽然现今尊荣无缺,身为国公夫人,除非见到皇亲国戚,否则在外几乎不用低头,可生活又哪里这么简单。
明遥长大前,每每只有回到娘家,她才能感到片刻放松。
可若明达与从阳的婚事当真不顺……今后再回到娘这里,她……还有脸面再见哥哥嫂子吗?
温夫人稍微对娘吐露了担心。
但张老夫人笑道:“从阳只是一时的年轻意气罢了,你不用太悬心。谁年轻不犯傻?像你……当年还觉得不难忍婆婆刁难、丈夫花心,和我夸下海口……可慧儿啊,这些年,你过得不舒心,娘如何不清楚……”
她说着收了笑,心疼摸着女儿的脸。
“那不也是……为了避选太子妃妾吗。”温慧反而笑了,低声说,“先皇后的父亲还是齐国公呢,也与陛下情分平常,直到齐国公去了,才终于得了六殿下,好光景也不长,人才三十四就走了,没能看见六殿下长大……”
大周开国封赏功臣,共封六国公、二十一侯、三伯,其中,只有镇国公府、安国公府和八家侯爵为世袭罔替之封。
但开国未及十年,便有三国公、十四侯爵和两伯爵卷进了谋反案里,有些被满门抄斩甚至夷了三族,有些是本人斩首,还留得了家小,还有少数几个只是除爵夺官,未伤及性命。
那一年后,京中只剩安国公府、齐国公府和理国公府三家国公府邸。
齐国公府与理国公府一样都是降等袭爵。但二十年前,齐国侯率军收复了南越,先帝又加封他为齐国公,其女邓氏被选为太子妃。
九年前,今上登基,太子妃自是被册为皇后。
又三年,齐国公病逝,邓皇后不久便得了一胎,生下六皇子。
今上终于得了嫡子,自是国朝欢庆的大喜事。可生育损害了皇后的身体,不过三四载,她便撒手人寰。
温慧与邓皇后在闺中时性情不大相合,关系便不算太好,是各自成婚后,往来才多了些。温夫人因此深知邓皇后多年在公婆、丈夫、宠妾之中的艰辛,几乎多过她的十倍。有时她深夜自苦,想到一国之母亦免不了寻常女子的心酸……也觉可怜可叹。
“可惜我与淑妃娘娘素无交情,也没借口入宫看望六殿下……”
邓皇后仙逝之后,便是刘淑妃掌六宫事。
刘淑妃宫人出身,与陛下相伴已逾二十年,圣宠未见稍衰。陛下共七子五女,有四子两女为刘淑妃所出,皇长子今已弱冠,得封秦王,于二月入户部习学,显然陛下有意储位……
温慧问母亲:“哥哥嫂子近日可问过齐国侯吗?”
齐国侯是邓皇后的幼弟,今年才二十有三,由邓皇后生前做主,娶了宫中三皇子的姨母、即李贤妃的幼妹、也即工部尚书之女。
“你也知道咱们家男人的性子,”张老夫人笑道,“你哥哥才不想掺和这夺嫡的事呢,他躲着齐国公府还来不及,还去问吗?倒是你老爷,向来有心,他是个什么意思?”
“我不清楚……”温慧也疑惑起来,“偶尔听他言语里,倒像是一心要劝谏陛下立嫡,可他又不说让我多亲近邓家……”
张老夫人便道:“他那心眼子比八百个还多!你便厌他,也多盯着些,别叫他弄出祸事,难免牵连了你呀!”
……
和母亲兄嫂用过晚饭,温夫人方才回府。
送走妹妹,理国伯立刻就沉了脸。他杀到儿子房中,把人从床上揪起来,对着脸便是一巴掌:“我打死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