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州府激战之时。
常遇春的第一封战报送到了朱元璋的手里,这几天一直心神不宁的朱元璋终于能轻松很多。
“标儿,给诸位大臣念一下这份刘大人写的战报。”
“洪武三年五月初七,臣以吕昶、刘伯温二人以及白银五百九十五万一千三百一十四两,粮食七万石,珠宝、瓷器、古玩、字画若干,五百士兵为饵,于苏州城外诱得贼寇及倭寇来袭,臣率一千士兵合围,共歼敌两千七百四十五人,我军亡二十三人。再诱倭寇于峡谷,与苏州卫五千一百士兵,兵部尚书吴大人五千骑兵合围倭寇于峡谷外,歼敌两万一千三百四十七人,俘获敌军八人,我军伤七百一十三人,亡四百一十六人。兵部尚书吴大人于海岸边歼敌五百四十九人,无一伤亡,缴获倭国大型战船六十五艘,中型战船七十七艘,小型战船十一艘。”
“臣等恭贺陛下,陛下万年,大明万年。”
“臣孔希学弹劾鄂国公常遇春,兵部尚书吴琳,苏州卫指挥使蔡本,杀降。”
“孔大人此话何意?”朱标问道。
“回太子,太子您没上过战场,战场上的事你不明白,杀敌近三万,但俘虏却只有八,纵观史书唯有杀降才可做到。”孔希学回答道。
“臣等附议。”
朱元璋这个时候也在犹豫了,毕竟常遇春杀降这事满朝皆知,自己也劝过无数次,北伐的时候让他给徐达做副将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苏州府那边他军职最高,虽说刘伯温吕昶也在,但这俩没一个能劝住常遇春。不过朱元璋转念一想,既然杀降了,为啥还留三个,干嘛不一块杀了?不等朱元璋思考下去,下面就有人说话打断了朱元璋的思绪。
“杀降不祥,臣恳请陛下治此三人的罪。”孔希学接着说道。
“臣等恳请陛下治此三人杀降之罪。”
“岂有不调查就治罪的道理。”朱标反驳道。
听到朱标这么说,有些人开始犹豫了,毕竟他是太子,大明未来的皇帝,再加上说的也确实占理,这个时候跟他对着干,万一被他记上了,等他登基了,自己还怎么混下去,自己后人该怎么在他手底下混。
“战事已定,那不如宣他们三人回来,查清后在做定夺。”孔希学说道。
“臣等附议。”
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犯嘀咕了,这帮儒生天天追着常遇春干啥,虽说他们一直都跟这些武将犯冲,但似乎从常遇春北伐回来,这帮儒生就一直盯着常遇春,但凡有点情况就会弹劾常遇春。
“传旨,宣鄂国公常遇春,兵部尚书吴琳,苏州卫指挥使进京面圣。”
这天下午宣三人入京面圣的圣旨就送到了常遇春手里。来送圣旨的人,把孔希学弹劾常遇春他们三人的消息透露给了常遇春。常遇春对于这个弹劾早有准备。在这圣旨送到前,常遇春的第二份战报就送到了朱元璋的手里,看到这份战报的朱元璋就后悔把他们三个召回来了。
不多时孔希学弹劾常遇春杀降的事传遍了整个苏州城。
昨天夜里出城杀倭寇的百姓都跑到苏州府衙。向魏观说明了情况。魏观随即写了封奏折,说明情况,奏折后面按满了这些百姓的手印。
其中一名百姓离开府衙后,独自一人骑了匹马出了苏州城。
常遇春在海岸边用这些倭寇的首级筑京观以后回到了苏州城,安置好所有伤兵之后常遇春、吴琳和蔡本三人启程连夜赶往应天府。
派去调查失火的小吏和衙役也回到了府衙。
“魏大人,下吏前去查明,失火的院落就是陆安澜的府邸,府中无一生还,府上金银珠宝全都消失了。陆大掌柜的尸体也找到了。陆府上下所有尸体都运回府衙了。陆府也贴上了封条。”
“做的很好。你们几个都回去休息吧。”
魏观连忙把情况汇报给周祯,周祯一听,连忙安排仵作验尸。
周祯心里嘀咕道,一个张庭弹劾常遇春就搞出这么多事,派去应天府的被杀,陆家又被灭门,要说这弹劾常遇春跟他陆安澜要是没关系,打死我都不信。
周祯带着魏观和几个衙役一同前往陆府。
搜遍整个陆府都没发现什么,准备离开时一名衙役误打误撞触碰到了机关。顺着台阶几人来到了密室,但密室之中空无一物。
这天夜里,几个仵作忙到后半夜才验完所有尸体。大部分尸体面部都损毁严重,所有人都是被杀之后再被焚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