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赢武的ab角体制和事后抽检体制的运作之下,大秦领地的官吏自然是平稳地运行着。
其实,赢武的手中,还有一个法宝,就是类似于锦衣卫的存在。
只不过,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除了赢武之后,就只有商鞅了。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向来就是主张用重典治世,所以,锦衣卫这种组织的存在,正好符合法家人的思想。
虽然秦汉大战还没有开启,但双方在吏治、经济等方面的管理,已经是在暗中较劲了。
大秦的吏治,很得民心,老百姓几乎都能安居乐业。
但是,大汉的吏治,就不一样了。
一个在地主豪强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终究还是无法摆脱这些世家门阀的控制。
世家门阀追逐利益,自然就会不顾百姓的死活。
在经济方面。
江北的百姓,有田地,朝廷又租用耕牛给他们,亩产自然就会很高。
同时,其余各种经济,如商业啊,手工业啊,矿业啊等等,也都受到大秦朝廷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
而江南方面,也不一样。
刘协也不是暴君,有心改善民生,下达了一系列于民有好处的政策。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这些书政策就走样了。
再加上缺乏监督机制,老百姓是有苦说不出啊。
再说财政。
江北之地,虽然大战不断,刚刚平息,但老百姓已经很快被分上了田地。
老百姓的家里人口不变,田地变多了,税收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更不要说,赢武杀尽了江北的世家门阀和恶霸豪强,又击败了所有的诸侯,获得的财富绝对是极其庞大,足以支撑接下来的秦汉大战。
可江南之地就不一样了。
百姓苦不堪言,税收自然困难。
再加上,江南之地的财富,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极少一部分的手中。
而这些世家门阀和恶霸豪强可不会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免费送给大汉的朝廷。
还有军队。
江北一统之后,赢武下令裁军。
原本,秦军一共有两百多万,但赢武下令,只要一百万。
其中三十万,布防在幽州、并州和凉州的边境。
另外七十万,布置在汉中、荆北以及淮南之地,每日训练,随时准备渡江南下,与汉军决战。
可江南之地就不同了。
人口不占优势,军队数量就少。
所以,刘协只能继续扩军,就使得汉军的战斗力跟存留的秦军精锐主力相比,差的不止是一点半星啊。
所以,秦汉之战虽然还没有开始,但从各个方面和指标分析,这一场旷世大战的结局,其实基本上已经是定了的。
就在这时,江北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事关秦军之外的另外一支武装力量,以张宁和张燕为首的黑山军。
黑山军,一直藏在太行山里。
自给自足,是黑山军一直能够不出山的原因之一。
但是,赢武横扫江北之地,一一灭掉各路诸侯的事情,张宁和张燕是知道的。
他们对秦军的善民政策是很赞同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穷苦出身。
张宁和张燕对待黑山军的百姓,也是跟秦军差不多的政策,甚至于还不如秦军。
当然,赢武也没有忘记,在并州和冀州之间,还有这么几乎一百万的人口。
只不过,张宁和张燕拒绝了高干的联手请求,赢武也就懒得理会他们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