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过去了,张志江把三大工种都学了一遍,在换了两个工地之后,他也成为了一个大工,当木工师傅已经一个月,虽在极个别的技术上还需要请教师父,但已经能基本应对一般情况。
天气也从炎炎夏日到了万物肃杀的寒冬。人虽不需要冬眼,可是活明显少了。僧多粥少,他们干完一个工地,常常要等很久才能再找到活干。没活干这些人就窝在工棚里打牌,不是炸金花就是斗地主,有的早早就把工资给了别人。张志江不多一点工钱基本都借给了那些总输的工友们,他们输了还不承认是自己技术的问题,都归结到运气上。在没有作弊的情况下,经常输的一定是技不如人。不打牌的时候也会叹息,什么时候才能再找到事干?
他们在为小工,大工的工钱发愁,张志江却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别人晚上打牌,他都在学习,现在他在学习工程预算。书是从工地项目指挥部借来的,书看起来很枯燥,他更喜欢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修不同的地方,需要多少,多少水泥,多少石子,多少工钱他都一一记下来。然后再和书上的预算做比较,发现其实有很大出入。他在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上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如何挣钱,挣更多的钱是张志江和工友们的面对的共同问题。也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至于国家大事,人类存亡那等大事,只有少数去关心。这天师父郑兴旺没有参与打牌,走到窝在床上看书的张志江旁边道:“这些人中就你文化程度最高,又爱学习。你出去给大家找点活干吧,天天这么玩,心里难受啊”。张志江:“我看大家不是玩的很开心吗?”师父:“那只是表面,家里让我们出来打工,是为了挣钱,不是让我们出来玩。老人、老婆、小孩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如果挣了钱,我们回去可以理直气壮,走路可以把腰打的笔直。但如果没有挣到钱呢?”应该是低着头听老婆的数落,连大门都不好意思出去。
张志江收起书,坐起来认真道:“我去试试,能不能行就不知道了”。师父摸着张志江的肩膀道:“尽力而为,出去了就多一分机会”。确实是尝试总是比干等拥有更多的机会。可是一连三天,张志江走遍了附近的工地,没有一个工地需要人的,很多工地和他们一样,窝着大量的工人。
第四天张志江和往常一样怀着希望从一个工地里进去,又怀着失望从工地走出来。可是出来时,却见到一个中年妇女在一个工棚里谈了一会后,也失望地走出来。张志江以好遇到了同路人,上前道:“现在工地都是半停工状态,找不到活干了”。那妇女突然眼睛一亮,好似见到了喜欢的猎物。对张志江道:“你是找活干的?”张志江:“是啊,难道你不是?”妇女:“我有一个活你敢不敢接?”张志江:“我们就是干活的,还有不敢接的活?”妇女:“我要修几间平房,300平方米,春节前半个月我要用,现在满打满算只有40天了,你敢不敢接?”。开始张志江以为她只是找人做工,那样是不考虑时间的。张志江心里迅速计算着时间,觉得抓紧点人上足还是可以完成的,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地基怎么样?”因为如果地基太差,光地基都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