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竹贤从文,上一届的进士,目前是翰林院庶吉士。今日休沐,刚好客人到来,他也想见见未来可能成为同僚的宋知益兄弟。尤其是宋元熙,听闻十三岁便中举,这等天资令人艳羡。
现如今是太平盛世,内外无战事,朝廷需要文官治理天下,不少勋贵都在转型,不过考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转型成功的少之又少。永宁侯府是成功转型的,世子(未来的侯府继承人)考中了进士,成功上岸。
“夫人,两位少爷来了。”
“快请进来。”
不一会儿,宋知益带着元熙走进来。
屋内三人眼前一亮,第一印象很好。一眼看去,一个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另一个仙风道骨,不似凡尘中人。
“瞧瞧这兄弟俩是真出色,可有婚配?”
侯夫人想要做媒的心蠢蠢欲动。
宋知益闻言有点尴尬和羞涩,“回侯夫人,并无。”
元熙直接装作一副没有开窍的样子。他也没想到大家第一次见面,侯夫人就如此热情催婚,这莫不是天底下长辈们的通病。而且,他才十五,明年过完生辰才十六岁,他还是个孩子。
宋竹贤轻咳一声,提醒自己的母亲收敛一点,哪有一上来就问人家亲事的道理。
侯夫人把脸上热切的表情一收,恢复了端庄大方的姿态,“咱们都是一家人,叫什么侯夫人,按辈分叫我一声伯母即可。”
两人面面相觑叫了一声伯母。
侯夫人高兴的应了下来,“这两个是我长子还有儿媳妇,你们叫一声堂哥、堂嫂就行。”
双方都是同龄人,宋竹贤又是上届的进士,以他过来人的身份传授一些会试的经验,宋知益很有收获。结果聊着聊着话题就歪了,变成了考教。
一番摸底,宋竹贤也了解了两人的水平,“知益学问扎实,接下来要多关注一下明年主考官的喜好,我书房里有几本韩碩大人所做的文章,待会儿让人送到松涛苑,你仔细看看。”
侯夫人跟邱溶月听见宋竹贤的话心下了然,宋知益有很大的把握考中进士。
“多谢堂哥指教。”
“不必客气,都是一家人,以你的学识考中是迟早的事。只是元熙还需要再等等,左右年纪也不大,我相信以你的天资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次会试下场试试也好,认清不足,查缺补漏,下次中的几率更大。”
元熙这几年都把时间花在修炼上,偶尔看书陶冶情操,看得也是其他的书,对科举要考的书籍除了会背诵,要说有多深的理解那自然是比不上苦心专研的大哥。
“多谢堂哥,只是我今年并不打算下场。”
他要当道士,又不当进士,为什么要受这个苦。那么大点地方,待个几天几夜的,还不时的有士兵巡逻,对面也有人,想进空间都不行,差点憋死他。
“也好,你年纪还小,等下一届更好。我有几支上佳的狼毫笔,笔毛纤细顺滑,书写流畅自如。送与你们二人当个见面礼。”
“那我这个当长辈的也不能落后才是,青琐去库房里拿两方好砚。”
然后邱溶月也跟着送了见面礼。
“这个时间点老夫人应该礼完佛了,咱们去荣寿堂见见老夫人。”
一群人又呼啦啦的去了荣寿堂见老夫人。
老夫人慈眉善目,对两个后辈也是夸赞不已,不过老夫人年纪大了,寒暄一会儿,送了见面礼,就让几人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