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历史 > 清朝恩仇录 > 第42章 6岁小皇帝登基

皇太极猝死后,年仅6岁的小福临,成了在党争斗争中的最大赢家,稀里糊涂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福临在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就上位。

这个连话都听不明白、也说不清楚的孩童,能处理什么政事儿呢?

其实就是一个傀儡。

而真正的幕后主使,就是他那个夺帝没有成功的叔父——多尔衮。

当然,这并不是多尔衮有多么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以江山社稷为重所做出的安排。

而是经过多番角逐、百般努力,仍然对皇位求而不得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

当然这更不是福临的母亲孝庄皇后,为了福临的上位,而对多尔衮使用的美人计。

孝庄皇后确实是个美人儿,史载:貌美冠一时。

12岁就嫁给皇太极,30岁就守寡,一直活到75岁。

但她却是一个守妇道的庄重人。

她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培养顺治和康熙两朝皇帝身上,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得到了爱新觉罗整个家族的敬佩。

而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争夺战,一开始就是在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展开,根本没有六岁的福临什么事儿。

孝庄皇后作为皇太极崇德五宫中,第二个进宫的女人,怎么说地位也应该排名第二。

但她却被后面嫁进来的妃子碾压。

而且她后面嫁进来的妃子都是二婚寡妇。

每嫁进来一个,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就被挤下去一位。

到最后竟然排名五宫中第五。

由此就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善于争斗的人。

而皇太极称他“庄妃”,这个庄字,也概括了她的性格:庄重。

所以她不可能跟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勾勾搭搭。

而她后来被顺治和康熙两朝尊重,母仪天下,也说明她的德行是很好的。

但是,情商很高,不争不抢的她,跟多尔衮叔嫂关系不错是真的。

所以多尔衮在选皇上继承人的时候,选了她的儿子,而不是排位在她上面的,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的儿子。

众所周知,古代立皇帝,母亲的地位是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多尔衮在万般无奈下,不得不向比自己小26岁的侄儿俯首称臣。

当多尔衮在战场上浴血拼杀,为大清江山肝脑涂地的时候,福临还在天上飘来飘去找妈妈。

同为皇族血脉,同祖同宗,他凭什么要向这个才6岁、没有什么贡献的小屁孩下跪磕头?

这让居功自傲的他,心情十分不爽。

他现在这么卑躬屈膝,本不是他的本意,不过是暂时平息夺位争端的权宜之计。

很快他就从辅政王到摄政王,从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

最后他直接把皇帝玺印放进了自己的王府,并让诸王大臣在王府前候命。

这跟自己当皇上有什么区别?

他这种得寸进尺的做法,让性格也很强势的福临,长大后非常不爽。

这也导致多尔衮死后,福临趁此机会一举扳倒他的势力。此为后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位六岁的"渔翁”皇帝福临,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 ,1638年3月15日出生,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

他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生于爱新觉罗家族的福临,在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天生有一种好胜好斗的性格,和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他从小就身强体壮,能骑会射。

崇德七年(1642年)年底,年仅五岁的福临尚不谙世事。

皇太极出猎叶赫一带时,带着他前往观赏玩耍。

谁知当行猎于噶哈岭时,年幼的福临竟然“射中一麅(同狍,狍子)” 。

这令当时的王公贵族对这个小毛孩刮目相看。

皇太极喜不自禁,大夸福临:“我这个九儿子,力大无穷,真是个奇才。”

福临于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

次年改元顺治,即顺治皇帝。

由堂叔叔济尔哈朗和亲叔叔多尔衮共同辅政。

多尔衮所谓的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只不过是当时为了平息豪格势力方所用的缓兵之计。

济尔哈朗很快就被多尔衮挤出权力范围,只剩个虚名摆设。

随着多尔衮的权势不断攀升,自知不是他对手的济尔哈朗避其锋芒,躲避跟他正面冲突。

他对各位王公大臣说:“国家大事小情,请先向睿亲王多尔衮上报,书名也以多尔衮为先。”

多尔衮看他恭顺老实,也就没有像对豪格一样,对他置之死地。

谁知道处事谨小慎微的济尔哈朗,怀恨在心,当时只不过是在韬光养晦而已。

后来的事实证明,等多尔衮失势的时机一到,济尔哈朗马上对他掀起疯狂的报复,新仇旧恨一起报。此是后话。

在福临六岁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

他的乳母因为他年纪太小,怕他害怕,打算登辇陪着他一起坐着去。

福临拒绝了,并说:“此非汝所宜乘。”意思是:你没有资格乘坐这个辇。

由此可见,福临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看不惯多尔衮对他藐视不尊重、并架空他独揽大权。

他对这种现状非常愤怒,他感到他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侵害。

这也是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福临终于摆脱傀儡地位,亲政的他,对多尔衮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对他鞭尸等狠狠地处罚的原因。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多尔衮死后,顺治帝重新重用这么多年被多尔衮欺压的济尔哈朗,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

这一年,他虽然仅仅十四岁,但他坐在尊贵的宝殿上,沉着冷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一副少年天子的威武作派。

而殿下那些比他大几十岁的王公大臣,对他唯唯诺诺,磕头下跪,让他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福临前期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敢想敢干的帝王。

他特别喜欢研读典籍,并对孔子学说产生极大兴趣,用先贤的智慧指导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

他还喜欢研究朱元璋以及朱由检的历史,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是在他亲政之前,朝廷的一切内外政策,都是多尔衮的意思,也都是多尔衮干的,福临只不过是个木偶。

多尔衮把持朝政时,总有那么几个人私底下小动作不断,多尔衮可不是好惹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没有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