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领导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什么?那这样看戴森球也只能是理论上有可能建造?”
科学组织负责人点了点头,“没错,除非能够把其他恒星星系的资源运输到太阳系,但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要飞出太阳系,即便是目前速度最快的飞行器,也要一万多年!”
在场的几个人都傻了眼,米国领导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误差?既然戴森球只是理论模型,为什么大夏可以建造?”
科学组织负责人解释道:“我猜测大夏所谓的戴森球,只不过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扩大戴森球的规模,想要建造一个完整的戴森球,绝对是在做梦!”
米国领导深吸了一口气,得到了科学组织负责人的肯定信息,心里也更有底气。
既然大夏可以建造戴森球,或者只是建造很小一部分,米国人也能做到。
“很好,看来大夏建造的戴森球模型,也只是完整戴森球的很小一部分,他们能够做到,我们一样也可以。”
航天部负责人苦笑道:“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稳定的轨道,同时还要不断往太空中运输资源,还要有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进行操作,效率会慢很多。”
米国领导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效率慢无所谓,反正大夏的建造效率也不会比我们强太多,只要我们米国把消息放出去,肯定会获得很多国家的支持!”
不得不说,米国领导确实有想法,但是他的想法是建立在跟大夏有同等条件的基础上。
可惜米国不可能有大夏的技术,单单是可以在太空持续工作的机甲,米国人就没办法制造出来,还有空间折跃技术,米国人再过一百年也不可能搞出来。
科学组织负责人很无奈,他实在搞不明白,米国领导为什么会有这种离奇的想法。
大夏能够建造戴森球,肯定是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再加上大夏地大,物博,资源充足。
还有一个堪称妖孽的周然,要建造戴森球完全有可能。
但是米国有什么?技术上还处于理论阶段,极少会有科学家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这种无意义的研究中。
资源方面,除了航天飞机,没有别的办法。
跟大夏那种可以往返太空的大型运输机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大夏拥有数量庞大的机甲,可以代替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建设,这方面米国更没有比较的资格。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米国人想要模仿大夏建造戴森球,就是邯郸学步。
想到这里,科学组织负责人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会议室。
这种无意义的讨论不会对米国有任何帮助,只会消耗米国的资源。
看到科学组织负责人离开,航天部负责人也想跟着离开,不过被米国领导拉住留了下来。
军方领导就坐在那里,漠然看着米国领导。
他已经对米国领导失望透顶,每次都会想出来一些很离谱的套路,结果还没有任何作用,让米国颜面扫地,一次次让其他国家看米国的笑话。
现在居然又要模仿大夏建造戴森球,他实在是不想再为此浪费精力。
想到这里,军方领导开口道:“模仿大夏建造戴森球,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国会那边会不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