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朕的努力之下,汉家与我鲜卑的文化快速融合,我北魏的国力也在不断变强。”
“事实证明,朕的汉化改革是很有效果的。”
说到这里…
拓跋宏这才停顿了一下,道:“我说完了,各位要不要点评一下?帮我分析一下这些政策里面的弊端。”
到底是一代雄主!
拓跋宏还真是舍得下面子。
居然让在座的帝王们来点评他的政策。
这太需要勇气了!
至少在座的很多帝王自问做不到这一点。
闻言…
始皇帝,刘邦等人对视一眼,他们不了解具体情况,不便评价。
但凭直觉来说,他们确实觉得拓跋宏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
而李世民,赵匡胤他们就显得有些跃跃欲试了。
纵然杨坚也是如此!
他就是结束了那个混乱割据时代的人。
他对拓跋宏这一系列制度改革最有发言权。
拓跋宏显然也看见了杨坚,李世民,赵匡胤他们的神色,当即看了过来。
“几位,要是有话说的话,尽管开口,我洗耳恭听。”
拓跋宏相当谦虚的朝三人拱手,一脸听训的样子。
见状…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致决定让杨坚来说。
无他…
让杨坚有点表现的空间。
不然…
杨坚就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杨坚感激的向李世民,赵匡胤两人点头。
然后清了清嗓子,道:“不可否认,大魏孝文帝,你的汉化改革实在是一件惊天地的壮举,以无上气魄带动国家发展。”
“你的很多制度出发点都是很好的,只是实行之后慢慢的背离了初衷。”
听的杨坚这话,拓跋宏惊诧,“这话怎么说?”
杨坚说:“就拿你指定官俸制,爵禄制度来说吧,这本身是为了解决管理的收入问题,同时打击贪腐问题。”
“但后来,却造成清廉的官员生活一如既往的清苦,地方官吏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有爵者与无爵者不仅存在荣誉上的差别,还出现了收入上的差别…”
“乃至造成巨贪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边疆的安定问题。”
拓跋宏听的这话,不敢置信的后退了好几步。
脸上全都是惊容,嘴巴张的老大,就像见鬼了一样。
“怎么会这样?”
拓跋宏陷入了怀疑人生之中,“难道朕的这些制度一开始就是错的吗?”
他看着杨坚,李世民等人,希冀他们能够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答案。
李世民点头,“是的,你的这些制度一开始就错误了。”
“亦或者说,你太过于依靠门阀的力量,所以,导致监督不力,制度是好的,但实行下去就变味了。”
杨坚继续说:“你对于官吏制度的改革,也不是那么的成功。”
“你实行考课法,本意是为了加强对官吏能力的考核,选拔才能出众的官吏。”
“但因为实行不力,以至于考课法逐渐流于形式,官吏无论才能优劣与否,大多都会被评定为不升不降的等级。”
“这样一来,严重打击到了官吏的动力,让他们渐渐失去活动力,官吏人数渐渐膨胀,最后甚至出现了官少人多的局面。”
拓跋宏再次被怀疑人生。
考课法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结果效果竟然这么差劲?
没起到一点积极效果,反而还起到了反向效果?
他突然有点不敢再继续听下去了。
他怕自己再继续听下去,会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明明都是好的政策,怎么实行之后就完全变了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