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科幻 > 武陵少年 > 第32章 子承父业

“长安,今天真的太谢谢你了。”

汴京城某胡同的一家小饭馆里,李清照一边给蔡长安夹着兔肉,一边感谢的蔡长安。

“小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就见外了啊。”说着,蔡长安便将碗中李清照夹的兔肉放进了嘴里。

还别说啊,这北宋人真的超级会吃啊,这兔肉真的是软嫩滑腻,非常的好吃,不比今天吃到的差啊。

其实根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我们可以知道,这北宋的菜系已经很发达了,就比如今天所偏好的炒菜类,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很流行了。

签鸡、签盘兔、炒兔、葱泼兔、假野狐、金丝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渫蟹、洗手蟹之类,在当时也是非常流行的。

不过今天,李清照请蔡长安吃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我们冬天都喜欢吃一种食物。

没错,就是老少皆宜的火锅。

这火锅,古时候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的,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

据说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火锅了,而且《魏书》中也有记载,说三国时期用铜所制的火锅,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

但当时并不流行,后来随着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到了这北宋时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是十分常见,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这宋朝人也是浪漫,给火锅起了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拨霞供”。

今天李清照请蔡长安吃的就是风翻晚霞涮兔肉,是这家小店的特色菜。

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倒是很符合现今的场景。

“长安,多吃点,别的地方可没有呢。”说着李清照又给蔡长安夹了一块兔肉。

真的,这兔肉火锅确实香啊。

虽说,这辣椒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但蔡长安在兔肉火锅里还是能吃到点辣味的,也不是是什么东西辣。

除了这辣,大多数还是麻,因为里面放了好多的花椒,吃上一口,那个过瘾啊,当真是怎一个爽字了得啊。

“长安,慢点吃,慢点吃,来,喝酒。”

这李清照又给蔡长安倒了一杯果酒,正好可以解这兔肉火锅的油腻。

这宋人啊,不但会吃,这喝也很在行的。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高度数的蒸馏酒了,当时叫做大酒。

这有大酒,当然也有小酒了,这小酒便是米酒果酒之类的了。

这梅酒一口下肚,解腻又清爽啊。

“小姨,你也吃,你也吃。”蔡长安口齿不清的说道。

“嗯。”李清照点了点头,随后也夹了一块兔肉,放进嘴里细咬慢咽的了起来。

当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啊。

不过这果酒嘛,倒是一杯接着一杯,看的蔡长安目瞪口呆的,这丫头也太能喝了吧。

就在蔡长安认定这李清照的酒量一定很好的时候,这李清照已经有了八分醉意了。

只见李清照那俊俏的小脸已被酒气染的酡红,此时媚眼如丝的看向了蔡长安,并举着酒杯,停了好一会儿,才说了一句:“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一旁的赵明诚看着李清照这个样子,便知道这丫头准是又喝醉了。

赵明诚有些无奈了,就是让你问问这蔡老三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那粮食的问题,就这么难开口么?还把自己喝醉了,真是的。

当然,当然难开口了啊,这要是几天前,李清照还有可能不难开口的,但是现在,李清照是真的难开口啊。

不用想,李清照知道,只要自己开口,这蔡长安一定会答应的,也一定会解决的。

但,蔡长安的解决办法无非就是暴力解决,就想刚刚解决那调戏良家妇女一样。

这对付几个街头混混,倒是没有问题,但要是对付那些同样是纨绔之弟的王超等人,那就有些麻烦了,倒不是蔡长安打不过他们,而是害怕蔡长安出手重了。

上次,不就这样么,看把自己表姐吓得。

现在不但表姐害怕,她李清照也害怕啊,她不想让蔡长安冒这么大的险。

所以李清照一直在纠结自己要不要说,想着想着,便喝醉了,当然了,李清照这丫头也确确实实喜欢喝酒,不然也不会作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种好词了啊。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崔念奴一边弹着古琴一边悠悠的唱着。

“衙内,听说那蔡长安去了那粥棚了。”

高衙内等一众纨绔又相约在了矾楼,这不,王超一脸气愤的说道:“妈的,又让蔡老三那个混蛋给搅局了。”

“超子,放轻松,好戏还在后头呢。”高衙内说完便香了一口怀中的女子,惹的怀中的女子娇嗔连连的。

“嗯?衙内,什么意思?”

王超有些不明白这高衙内的话里意思,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让那些员外们断粮,随后在派人去煽动那些灾民的情绪。

没想到啊,这半路杀出个蔡长安啊,不但以雷霆手段收拾了挑事者,还给那李清照送了一车粮食。

这不明显的嘛,自己这边的计划已经失败了,怎么好事还在后头呢。

高衙内看了一眼王超,说道:“放心吧,这蔡家不会在支助了。”

“嗯?”

“那蔡老贼征粮不利,他必然会拿自家的粮食填补的。”

“嗯?这么说他们又要没粮了,哈哈哈。”

这王超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这没有粮食,就算现在压下那群灾民,但只要没有粮食,必然还是会发生骚乱的,倒时,我看你还不乖乖听话,嘿嘿。

王超想到那李清照那俊俏的小脸,以及那凹凸有致的身材,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淫荡的表情。

“衙内,喝。”

“喝。”

就在高衙内和王超喝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一个小弟趴在高衙内的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一句。

“张员外派人要见我?”

见到那下人点头后,高衙内挥了挥手,“让他进来吧。”

“衙内,我家老爷让我告诉你......”

“什么,勒石记功。”高衙内顿时站了起来,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那个人。

“怎么了,衙内,什么勒石记功啊?”王超还不明所以呢。

“好啊,好啊,蔡长安啊蔡长安,真有你的啊,还真的是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啊,你这子承父业承的是真的好啊。”

“子承父业?”王超更加懵了。

这勒石记功很简单,就是给那些为灾情捐粮食的人竖碑立传。

说白了,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锦旗,只不过这个时候是立碑而已。

再就是这锦旗是挂在你屋子里的,而这立碑则是立在舟船往来人流如织的汴水之畔。

都是记录卓越贡献的,都是想让更多人看到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这碑文存在的久一些,可以让他们的事迹流传的更广一些罢了。

至于高衙内口中的子承父业,那就是之前蔡京为了打压政敌弄出的那个元佑党籍碑了。

蔡长安的这个勒石记功,虽然和他老爹蔡京的那个元祐党籍碑功能上不一样,一个是记功,一个是记过,一个是表彰,一个是警示。

但归根结底,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人嘛,活这一世,不就是为了名嘛。

尤其是这古代,这名声可太重要了,不但对这女子重要,对这男人也重要。

所以这碑一立,这粮食不得捐到手软啊。

捐那几车粮食,你好意思。

倒时后人一看,某某某在大观三年冬的暴雪灾害中,捐了三车粮食。

这不玩呢,这三车粮食顶什么啊,这不让后人笑掉大牙了么。

“妈的,高啊,高啊,不愧是蔡老贼之子啊,这手子承父业玩的高啊。”

高衙内阴沉着脸说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