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姑姑,在吗?”一声阴柔的声音响起,谢易清一看竟是太后宫中小喜子。
“在的喜公公,是有吩咐吗?”
“奉太皇太后口谕,召秀女苑易清咸福宫见驾。”
竟是太后召见!
谢易清急忙下跪叩首:“奴婢遵旨。”
“喜公公,太后何事召见?”
大领导召见揣测不到上意可是大忌,谢易清赶忙掏出些碎银子偷偷塞入喜公公手中。
“公公深受太后器重喜爱,还请指点一二。”
喜公公偷偷掂量了一下收好银子,才和蔼一笑:“放心吧,清姑姑,太皇太后就是为选秀的事例行召见你,小主们过两天就入宫了,可不得仔细着嘛。”
谢易清赶忙道谢:“谢过喜公公,我这就去。”
进卧房换好衣服,整理仪容后,谢易清朝咸福宫赶去。
路上对太后召见可能问询的地方进行设想,这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朝代最有权力的女人之一,况且在封建王朝对于她这样的宫俾,一个不小心可就人头落地了,她还没活够呢。
咸福宫内,当今太后正苦口婆心劝戒,她年岁约莫四十出头,样貌雍容华贵,保养得当的脸色虽然细腻,但仔细一看也有了淡淡纹路。
“晟儿,后宫堪堪数人,虽然你刚登基不久,可是后宫贫瘠子嗣不丰...”
见自家儿子脸色如常,她只得将话说重。
“后宫不稳对朝政影响亦不可小觑,看你如今作为,我如何省心,百年后无颜面对你父皇,愧对列祖列宗!”。
先皇子嗣不多仅有皇子三人、公主二人,有两位皇子皆她所出。
另一位太妃诞下三王爷,如今早就去了封地颐养天年,享受子孙绕膝天伦之乐...
而她的两个孩儿,高大俊秀,全都集齐她与先帝的优点。
如今一人贵为天子,一人贵为王爷,却没成想至今连孙子孙女也没有一个...
太后面色凄苦越发心急。
“此次选秀,合适女子全部纳入后宫,你看如何?”
“选秀一事,听母后安排,母后莫气,儿子知道了,会多到后宫走动,争取早日诞下皇子。”
司龙晟见自己母后如此焦急只得出声安慰。
当今龙懿皇帝司龙晟可谓是文武双全,智谋无双,今日他身着一身紫色龙袍,衣服左侧胸口使用金丝绣出一只缠绕至后背的龙,龙形龙身栩栩如生,绣口颈边还用银丝绣着龙纹。
狭长好看的双眸犹如一道寒潭深不见底,剑一般的双眉下鼻梁高挺,刀削一般的脸庞极为清晰明朗。
此刻他极为好看的唇形上一抹无奈之意,冲淡了来自他身上仿若冰山的冷淡气质和极强的威慑力。
太后闻言脸色松快许多。
又想起皇帝与皇后之间如冰的关系,忍不住劝解。
“民间还说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合,皇后她只是过于心急罢了,如今已经知错,你就不要计较了”。
“孩儿知道了。”
看着他骤然变冷的眼眸,身上仿佛冷气萦绕,气息竟让人不寒而栗。
见状太后只能在心里摇摇头,她多次劝诫仍然无济于事,也无可奈何。
“太后、皇上,皇后求见,正在门外候着。”
崔嬷嬷见太后母子在屋内谈话,不敢轻易打扰,但皇后来请安也不敢不禀报。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太后点点头:“知道了,宣她进来吧,晟儿,你好久没陪哀家吃饭了,今儿正好得空,崔麽麽,叫御膳房多准备几个菜。”
“母后,儿臣朝政还有些事,等得空在陪母后用膳,小吉子,摆驾麟德殿吧。”
不待崔嬷嬷应声,司龙晟已起身行礼。
“罢了,有事就去吧。”太后无奈。
刚出咸福宫,司龙晟就叫小吉子宣祁王入宫见驾。
想到自己时常承受母后想要子嗣的怒火和即将入宫的五十位秀女...
祁王的潇洒快活格外刺眼。
是该让这小子进宫多陪陪母后了,让母后也为他指指婚。
“太后,皇后那里...”崔嬷嬷欲言又止。
“就说哀家身体不适,让她回去罢。”太后只得摆摆手。
“太后,秀女苑易清在外候着,今日还召见吗?”
想到选秀的事,太后还是点点头:“召她进来。”
谢易清在咸福宫外等候已一个时辰,这期间她偷偷打量着眼前的咸福宫。
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内有四扇木屏门影壁,宫内飘散着淡淡菊花和香烛味,院内栽有几棵供赏玩的红梅和松树,布置得清幽雅静,令人有种心平气和的放松感。
“易清姑姑,准备见驾,随我来吧。”小喜子轻声细语前来通知。
“知道了公公.”
到了太后宫内,谢易清下跪行礼。
“奴婢叩见太后,恭祝太后金安。”
太后看着面前的秀女苑姑姑,只见她年岁并不大,心下有些诧异,教导礼仪的女官大多年长,且一举一动极为刻板公正。
这位女子年岁虽小但举止得体,初次见驾并未胆怯,心下便满意了几分。
负责秀女礼仪教导如果自己都不合格,怎么去教导呢?
“抬起头让哀家看看。”
谢易青抬起头,目光下垂。
和煦的阳光下她的肌肤如云吹弹可破,如月的凤眉,一双美眸清澈如秋水,挺秀的琼鼻下一张精致的双唇,有种艳若桃李,冷若冰霜之感。
太后细细一看,此女竟不比晟儿宫中的国色之姿的丽妃差。
不禁令她有些失神,随后想起人还在跪着,便启口:“可以了,起来回话吧。”
太后品了一口香茗,淡淡看着眼前女子:“秀女即将进宫,你那里可安排妥当了?”
“回太后,秀女苑已安排妥当,小主共五十人,寝在秀女苑东西侧各二十五人,小主服饰、礼仪、饮食已呈报给宫尚仪和文尚宫。”
谢易清将早已想好的回答说出。
“听说是你教导秀女礼仪,你对礼仪怎么看?”
“回太后,奴婢拙见怕在太后面前献丑。”
谢易清听闻太后极为重视礼仪,斟酌着回话。
“但说无妨。”
“是,太后,奴婢认为龙懿王朝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不仅是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且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均有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意思...”
谢易清见太后正在认真倾听,又开口一段华国精粹。
“奴婢以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太后内心感叹此女年纪不大,对礼的感悟就有如此之深!
她的说法竟和先帝之前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令她不禁点头附和。
想到她的容貌才情在秀女苑做姑姑似乎有些屈才,太后有心待选秀一事过去后,让她进咸福宫伺侯。
“说得好,哀家也正以如此,崔嬷嬷赏金叶子,你务必要好生教导秀女,哀家还有赏赐。”
“谢太后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