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光阴似箭。
在经历了之前张家“罢官”,乃至于全面退出军中的那一场风波之后。
整个张家。
相比于以往,变得更加的沉寂。
诸多朝臣,现在都是不约而同的减少了与张家的来往。
避嫌。
现在的张家。
几乎是无人问津。
门庭冷落鞍马稀。
而朝堂上。
已经是有多日没有出现张家的身影。
所有的决策,都由朝堂中的其他朝臣建议,再由刘彻一言而决。
无论是对外的表现,乃至一切。
都能够清晰的显示。
张家的决心,乃是毋庸置疑的。
张家要彻底退出!
包括朝堂中的一些事物。
之于某些人而言。
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但是。
也有不少人,表达了不同程度上的忧虑。
包括,军中的不少将领,卫青以及霍去病等。
都是对张家的离去,表示了不约而同的遗憾。
对于张家的贡献,他们实在清楚不过。无论是朝堂中还是军中,张家的威望和实力都有。
现在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弃。
可叹。
如今,军中。
张家已经是全盘撤出。
在离去前,张伟已经是特地托人去给霍去病带去了话。
按兵不动。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看似,张家并没有透露太多有用的信息。
当然,这是基于一些蠢人来说的,他们只会是觉得张家在故作神秘,希望稳住自己。
但。
霍去病是何等人也?
历史上的霍去病,封狼居婿,小小年纪便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几乎是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无论是能力还有智商,自然是出人一等的。
即便是现在。
他依旧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军中一步步的平步青云。
面对张家的话语,或者说是善意的提醒。
霍去病,表现出了相当的水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而且张家倘若是真有心害,他又何必费尽心力找人给他托话?凭借张家的能力,按下一个尚未兑现天赋的将领还是绰绰有余的。
眼下。
随着张家的退出。
军中的派系,已经是逐渐明朗。
原本张家的所在,也就是他们所支持的那个派系。
已经是节节败退。
包括卫青等人在内。
尽管,在上一战立下了赫赫军功。
只是,随着张家的退出,仿佛是衰退的信号一般,军中,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反倒是。
另一派趁此机会,一步步地崛起。
如今的局面,已然颠倒!
霍去病,原本依照他的想法。
加入哪一边,都无甚差别。
只要有能力。
势必会有出头的一天。
然而。
张家的这一番提醒。
确实让他犹豫了。
有些时候。
正确的站队,亦是影响极其深远的。
更何况是张家。
再者。
霍去病自己本身就不认为,原先权倾朝野的张家会就此没落。
或者说。
张家当初的势力,不仅在朝堂上执掌大局,甚至军中也逐渐有了他们的身影。
张家会如此轻易的退却吗?
他们会如此轻易的放弃自己所争取来的一切吗?
不见得。
反倒是他们的一举一动。
很像是,暂时退却?
霍去病犹豫了。
这一犹豫,就是久久没有做出决定。
军中,可没有什么中立一说。
主战还是主降?
显然,霍去病更加偏向主战派。
张伟适时地派人给出了提示。
跟着另一派系的发展,必将迎来失败!
如此。
霍去病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在军中,他顺利得成为了被打压的一方。
也不是没有人对其有爱才之心,认为其才能不应当被埋没。
有些人想拉一把霍去病,但都是被他所拒绝了。
暂时他还没有站队的打算。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更是相信张家对于时机的决断!
朝堂之上。
主战一派的武将的声音越来越大。
对匈奴发动战争的声音,亦是逐渐开始甚嚣尘上。
不知什么时候。
民间也是出现了想要对匈奴乘胜追击的声音。
即便是有民众表示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但都被淹没在这一片主战的洪流中。
在之前马邑的战争中。
匈奴的主力,已经是全军覆没。
即便是后续大汉追击的部队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功。
但是至少,已经摸清楚了匈奴的虚实。
换而言之。
他们已经没有实力再做抵抗!
他们的主力全军覆没,对于大汉来说,正是踏足草原的最好时机。
“陛下,臣等愿为先锋,马踏草原,不破王帐誓不还!”
朝堂之上。
无数的武将信誓旦旦,争先恐后的表示愿为大汉出战。
面对如此境况。
刘彻依旧是有些犹豫的。
之前,张伟的话语依旧在他耳边回响。
眼下,大汉踏足草原时机尚未成熟。
一来,匈奴那边必定有防范。
单于已经是借助大汉陈兵边境的高压,再一次完成了内部的整合。
即便是根基不稳,在外敌面前,匈奴会选择内乱?亦或者是对抗外敌?
国仇家恨,他们的选择可想而知。
二来则是,大汉并没有做好真正的战争准备。
之前的战争,看似对恢复力较强的大汉来说,影响不大。
然而,实际上,消耗了大汉太多太多的国力。
纵使是农耕文明为主的大汉,依旧需要不短的时间休养生息。
“陛下,臣等愿死谏!此乃我大汉出兵最好的时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陛下!”
“陛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我等势必抓紧时机剿灭匈奴,否则,我大汉与匈奴结下如此大仇,势必会因此招致祸患!”
“陛下……”
没有了张家的阻拦。
无数朝臣根本就不顾刘彻的想法,在朝堂上纷纷出列进谏。
言辞恳切,仿佛是位大汉鞠躬尽瘁的忠臣。
更是有不少武将单膝跪地。
面对刘彻目光炯炯。
眼中燃烧着的战意。
再怎么也掩盖不住。
良久。
刘彻终于是点头。
“既然诸位爱卿如此之说,朕也不好拂了诸位爱卿的意思。不日,我大汉将进军草原!”
伴随着刘彻充满霸气的话音落下。
无数人的脸上,闪过一丝欣喜。
更是有无数人高呼陛下圣明!
朝堂上。
一派君臣和谐。
只是。
刘彻眼底闪烁着的一丝犹豫。
依旧是逃不过有心人的目光。
当然。
即便是他们看出来了,也无人会去开口。
现在开口不等同于拂了整个朝堂的颜面吗?
看似是借助此事讨好了刘彻。
实际上呢?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实际上,只会如同张家一般招惹到整个朝堂的敌意!
故而。
很多聪明人,都是不约而同地保持了静默。
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去招致祸患。
而且开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一场唾手可得的胜利!
如此,朝会在一片诡异的静谧中,缓缓结束。
……
夕阳西下。
低沉的暮色,笼罩了整片大地。
太阳在天边缓慢地下沉。
黑暗,于是便笼罩了整个大地。
黑色的夜,越发静谧。
静谧到,甚至如同现在的朝堂一般诡谲。
至少,刘彻是这么认为的。
在无人注视中。
刘彻从宫殿的后门,在几个心腹的簇拥下,沿着熟悉的路径,依次向前。
“吱呀。”
小院门口传来一声轻响。
“旺川。”
一阵熟悉的声音。
张旺川连忙起身。
对着刘彻恭敬一礼。
“陛下,草民张旺川,拜见陛下。”
闻言。
刘彻面露不渝。
“旺川。朕说了很多次,即便是尔等想要辞去职位,朕依旧是不予通过!现在,你依旧是我大汉的尚书!”
张旺川的脸上露出些许羞愧。
“陛下,即便是臣有尚书之名义,但是如今,臣亦未做任何事情,无任何尚书之实。此尚书,臣领之有愧。”
刘彻倒是一摆手。
“旺川,朕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再者,朕从未觉得你没有尚书之实。即便是现在,处于非常时期,忘川不得不辞去这一职位,朕依旧是虚位以待。”
面前的张旺川很是感动。
对着刘彻再一次恭敬一礼。
一派君臣和谐的一幕。
小院门口。
再一次传来一声轻响。
“臣,张旺景,拜见陛下。”
刘彻依旧是相同的态度。
“旺景,伱来了。”
三人依次落座。
“如今,朕来,是因为朝堂上的情况,实在是让朕头疼不已。主要还是……”
屏幕前。
张伟听着刘彻的描述。
眼里闪过一丝不屑。
更多的,他的内心则是充满了一种无奈,甚至是讥讽。
看的出来。
因为张家的缺席。
朝堂上,各种妖魔鬼怪,都开始跳出来搞事情。
当然,大方向还是由那群武将把控。
想要对匈奴动手。
或者说他们觉得,之前大汉已经经历一战,将匈奴的精锐尽数剿灭。
眼下,匈奴剩下的残兵败将,对他们来说就是大好的功勋。
最艰苦的一战,他们躲过去了。
剩下的,无非就只是乘胜追击。
功勋就如同田地里的麦穗一般,只等他们弯腰去捡拾。
这么一想。
几乎是所有的武将都跃跃欲试。
这才在朝堂上传来各种愿为先锋的言论。
这哪里是愿为先锋?
这哪里是愿意先拔头筹?这是想要先夺取军功!
刘彻哪里又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说实话。
他亦是想要对匈奴动手。
只是。
一直以来,张伟的告诫都浮现在他的面前。
确实,匈奴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
单于是何等的雄才大略。
在意识到大汉的威胁迫在眉睫,他肯定已经整肃好了匈奴。
即便是匈奴主力尽失。
真正来到匈奴的主场。
大汉,最大的可能还是无功而返。
“只是,朝堂中的朝臣,所有人都是表现的一副忠心义胆的样子,朕实在不忍心拒绝。”
言语间。
刘彻充满了无奈。
连带着,张伟也感同身受。
其实这种感觉,张家一直以来都算是替刘彻默默分担了。
现在,刘彻算是才感受到。
朝堂之上的朝臣,为何个个奋勇当先?
他们所为的,无非就是军功,无非就是因为这军功在他们心目中唾手可得。
实际上呢?
实际上,当面临真正的抉择,就像是之前的大汉与匈奴
面对谁愿意垫后的问题。
鸦雀无声。
刘彻,自然是已经看出了他们的真面目。
无奈,更多的还是恨铁不成钢。
想要将他们拿下去。
肯定是需要一个极好的借口的。
总不能,动不动都对朝堂发动清洗。
清洗的对象还是以武将为首。
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陛下,您在朝堂上的顺水推舟,这一点很不错。其实眼下距离进攻匈奴时机已经几近成熟,差的只是他们内部的推动。换言之,我等只需静静等待,便足够了。”
“然而,朝臣却是等待不及,我等只好顺水推舟,答应其所求倒也无错,只是……”
张伟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张爱卿,但说无妨。”
刘彻倒是有些急迫。
“只是,陛下,此事尚且需要从长计议。就比如我大汉派多路大军前往匈奴,其中势必要安插我等之亲信。而这,才是我等一锤定音之机。”
“换而言之,我们需要将那群人和我们的人彻底区分开!多路开,四面包围。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唯有陛下方能决断。”
张伟这话一出。
刘彻就懂了。
这事,还需要刘彻他自己决断。
军中之事。
原本张家愿意站出来替刘彻发言。
但是,朝中的闲言碎语太多了,而且看不惯张家的好的人,实在是太多。
故而,张伟选择了暂时的退去。
现在,想要让他们的计划顺利实施,想要能正确的安排好这一切。
他们自然是需要刘彻主动发言。
就比如,安排好他们自己的军队。
之所以将军队划分为几份。
其实就是在于,张伟早已经发觉中了军队中派系的不同,自然会存在各种争抢军功的现象。
他可不想自己精心的谋划,却被一些什么都不用做的人坐享其成。
再者说了。
你们这群人招惹了张家,我张伟自然不会不计较!
张伟自认从来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
对于那些敢于招惹张家,敢于暗中给张家使绊子的。
韩安国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下场了!
“陛下,臣得知军中有小将霍去病,其实力能力皆是上上之选,且对骑兵独具能力。”
“如此,陛下,臣建议霍去病为一路,卫青为一路,共击匈奴。”
张伟淡淡的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