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市的一所小区里,某栋楼里的住户中。两位少年一个在专心致志地打游戏,另一个在专心致志的做试卷。
在不知道是第几次的呐喊声中,姜书晏终于忍无可忍的放下笔走向正在小沙发上坐着的李薛祥。
“左边左边,那有敌人”
“快快快,放技能啊”
“你干什么吃的,这么容易就死了”
全心全意投入到游戏里的李薛祥完全没注意到有一股低气压在靠近,还正在挥着膀子向敌人跟队友呐喊。
“那边,快......,唉唉,书晏你干嘛呢,别揪我衣领。”
还没有呐喊完的李薛祥被姜书晏抓住衣领往自己书房的门外走去。
“你太吵了,影响我思考。”说完就把李薛祥扔到门外。无视掉对方的拍门声接着回到书桌旁思考下一题。
拍了几下门的李薛祥,看到对方没有回应,就自觉地走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接着刚才的玩。
打的正酣时看到有一条姜母的微信条,李薛祥连忙退出游戏打开微信看姜母发的什么消息。
姜姨:“小祥,书晏跟你在一块吗?”
李薛祥赶紧回复到:“在一块,阿姨你有什么事要告诉书晏的。”
姜姨:“过几天我跟姜云志想带着书晏一块去旅旅游,大概下星期吧,麻烦小祥告诉书晏一声,到时候咱们几个一块去,你姜叔亲自开车。”
李薛祥:“好的,这就去告诉书晏去。”
姜姨:“告诉他,让他收拾好行李”
李薛祥:“姨,你放心,我一定监督书晏好好准备的”
姜姨:“谢谢小祥了,拜拜”
说完拜拜的李薛祥立马窜到书房门前,连门都不拍了直接拧开门把手冲到姜书晏面前,一脸兴奋的说:“你看到阿姨跟你发的消息了吗?”
姜书晏手不停笔的说:“没有,手机静音了,说的什么。”
李薛祥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看着姜书晏说:“下一星期阿姨要带咱俩出去玩,具体地方不知道,你现在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收拾行李。”
姜书晏象征性的嗯嗯两声来应付身边嘴不停叭叭的李薛祥。
李薛祥看到对方完全敷衍自己的样子,只能感慨自己跟姜姨的关系比姜书晏还胜似亲生是有道理的。
小时候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在人贩子还正猖狂的时候,姜父姜母怕自己粉雕玉琢的儿子被人贩子给拐跑了,就给小小的姜书晏配了部翻盖手机,还带着一件粉粉的小兔子挂坠。
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连夜教小小的姜书晏学会打电话接电话,在经历了不下几十次的练习后,一脸郁色的姜书晏终于能够熟练的运用手机后,姜母终于放下心来。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小小的姜书晏把手机带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静音连带着小兔子挂坠一并塞到一堆书的底下,彻底掩埋它们。
本来以为自己能再也听不见翻盖手机那非常喜庆的来电提示后,但姜书晏完完全全忘了自己的身边还有一个爱翻箱倒柜的人型二哈。
在李薛祥两眼闪亮亮的还挂着鼻涕泡一脸求表扬的把翻盖手机双手举给姜书晏面前时,姜书晏攥紧了自己的小拳头,看着李薛祥那张求表扬的脸,心里默默的盘算着能把他的小伙伴连带着那件挂着小兔子挂坠的翻盖手机一起扔到离幼儿园还有十几公里的臭水沟里的可能性。
小小的姜书晏一脸冷漠的说:“不是我的,你拿错了。”
小李薛祥的脸在听到姜书晏的话后一脸可怜的说:“可我明明是在你书的底下找到的,怎么可能不是你的啊?”
小小的人不信自己同桌说的话,打算打破沙锅问到底,可到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同桌拒认了。
一脸失望的小李薛祥想拿着手机四处问问周边的小朋友是不是这个手机的主人时,手机从手里发出一阵震动,把小李薛祥吓得惊呼了一声,然后好奇的打开看看,不知道是按到了那里,手机被接通了,一声慈爱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老式的按键手机有一个很好的优点,那就是就算是把音量减到最小,从电话里传出来的声音照样能清清楚楚的听到,哪怕你的耳朵没有对着手机听筒。
“书晏,放学回家了吗?”
姜书晏听到是自己的妈妈的声音,一脸淡定的从一脸惊讶的看着自己的李薛祥手里拿回手机,雉嫩的声音淡淡的跟电话里的妈妈聊天。
聊完天后,小小的姜书晏把手机塞到书底下,一言不发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些小女生在看到粉粉的小兔子挂坠后一窝蜂的挤到姜书晏周围,叽叽喳喳的问姜书晏:“那个小兔子好可爱,在哪买的啊”
“是啊是啊,粉粉的,能不能借给我玩两天,我一定不会弄脏的。”
“我也想要,书晏,你的小兔子在哪买的”
小小的姜书晏在一堆女生对小兔子的提问下,越发的低气压,徒留一脸羡慕的小李薛祥在一旁吹着鼻涕泡干看着。
也就是那时候,姜母一打电话姜书晏就先让李薛祥帮自己接着,最后再告诉自己是什么事,直到姜书晏慢慢的长大,姜母姜父因为生意忙碌不再经常联系,那个带着小兔子挂坠的翻盖手机被智能手机取缔,姜书晏还是习惯了手机静音,李薛祥手机里一直保存着姜母的微信,好做姜母跟姜书晏的传话人。
在李薛祥走之前还一再三的嘱咐好姜书晏要趁早收拾好行李,免得在旅游的前一天丢三落四的。姜书晏边推着李薛祥往外走边答应的好好好。
晚上,姜书晏坐在床上跟姜母微信聊天。
姜母:“新学校还适应吧”
姜书晏:“适应”
姜母:“有没有交到新朋友。”
姜书晏:“交到了”
怕姜母在细问,姜书晏直接全部回答道:“我同桌,何暖安,他挺搞笑的,跟他玩的不错,人很好。”
手机对面的姜母可能是没想到自家儿子能这么主动的回答,难得的自己不用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往外问,稀有的迟疑了好几分钟,像是在找下一个能跟儿子聊天的话题。
姜书晏:“去哪旅游?”
“一个古镇,听朋友说挺具有传统特色的古镇”
“星期几,我好准备东西”
“星期五”
姜书晏回答道:“好。”
母子俩又聊了一些日常的话题,到最后以晚安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