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冬天到了!十月份就开始飘清雪,十一月份大雪就封了山。
小孩子们什么时候都是快乐的!夏天有夏天的玩法,冬天有冬天的玩法。
穿着大棉袄,戴着棉帽子,滑冰车儿,打刺溜滑,小脚丫子冻冰凉也不在乎。小孩儿屁股三把火,为了玩不怕冷。
大人们没有事干,都窝在家里。
老爷们儿就聚堆喝酒,吹牛逼。
老娘们儿就在家打浆糊,粘鞋底。粘鞋底挺麻烦的,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层干了再粘下一层,一层一层要很久,所以说千层底的鞋是很难得的。
天一冷,人就犯懒。不愿意摆弄饭菜,也不愿意胡乱动弹。
饺子一包就是一大缸,门外面就是天然的大冰箱,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捡一盆,烧开水,往锅里一倒,一顿饭就解决了。
进了腊月门,年味就出来了,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赵家屯有一种冬季的美食,粘火勺子!粘火勺后面必须加个子,方能显出它的大气!
粘火勺子是用粘高粱米面做的,小豆烀熟了,捣碎做豆沙馅。然后用和好的粘高粱米面包上,大锅里放底油,把包好的面团压扁,放进锅里。
煎好之后的粘火勺子,颜色黑红,两面焦脆,特别香!一次做出来几百个,放到大缸里面冻着,吃的时候,用大锅一熥,口感天下第一!热透了的粘火勺子,绵软香甜,比新做出来的还要好吃!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大肉,家里每天都有理由吃好吃的。
吃吃喝喝新年到,家家点灯放鞭炮,年三十晚上,赵元功家的炕桌上,满满当当一桌子菜。
头一道大菜就是小鸡炖蘑菇,在东北有席必有它!
浇汁鱼,红烧肉,这是赵元功给大姐提供的做法,酸菜猪肉炖粉条子,和小鸡炖蘑菇是一伙的。
还有一个韭菜炒鸡蛋,剩下的就是各种肉,兔子,狍子,山羊肉,不讲究清淡,只需要丰盛!
老爹打开一坛烧酒,每个人都有一盅。
老爹看着自己手下的四个儿女和一个老婆,很是深情的总结了过去,充满希望的展望了未来。
然后一家人高举酒杯,老娘一声大喊:“干杯!”十分的豪情万丈!
正月十五闹元宵!吃了二月二的猪头肉,新年就过去了。
雪化了,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桃花开了,又是一年柳絮漫天飘飞!
夏天又来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日月穿梭,岁岁年年!
时光啊!它不停歇!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十五岁的赵元功,身高八尺,宽肩乍背,长身玉立,剑眉凤目,白净脸膛。箭袖袍服,青春飞扬!
今天是赵元功去辽阳府赶考的日子,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个小侄子都在村口相送。
转眼之间,大姐嫁人了,大哥二哥也都娶了媳妇,一个人有了两个儿子。
赵元功拥抱一下老爹,再抱一抱老娘,“爹娘,儿子去给你们考个秀才回来!”
老娘拉着赵元功的手,依依不舍!
“路上要注意安全,好好考,娘在家里等着当秀才的娘呢”
赵元功笑了,老娘从不装假,净说大实话。
赵元功冲着两个哥哥拱拱手,然后翻身上马。
“爹娘!放心吧!我肯定给你们考个秀才回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看着赵元功远行的背影,老娘红了眼睛。
赵家屯距离辽阳府大约有三百七八十里地。
赵元功赶到开远县城,跟随开远城的车马行一起走。
赵元功是开远县今年县试的案首,车马行很给面子,愿意带着他,给他提供方便。
赵元功是赵家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过了县试的读书人,屯子里的老少爷们对他寄予了厚望。
平山镇是一个偏远的小镇,近百年来考上秀才的,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如果赵元功能考上秀才,老赵家就牛逼大发了。
赵元功跟随车队一路前行,不到四百里地居然走了七天时间,一天只走了五十多里地,这时候的交通条件,那是真不行。
赵元功到了辽阳城就和车队分道扬镳,找了一个客栈住了下来。
距离府试时间还有二十多天,赵元功每天窝在房间里,埋头苦读。
府试过了就是童生了,接下来就是院试,还需要努力!
八月七日,天气晴朗,赵元功信心百倍的走进了考场。
连续奋战九天,考试结束。
赵元功回到客店,洗漱休息,静候佳音。
几天之后,榜单高挂,托赵家祖宗的福,赵元功不出意外的以第八名的成绩,中了秀才!
接下来就是走程序,鹿鸣宴,谢师宴,同年聚会,赵元功全程配合,然后准备回家。
赵元功不打算在科举这条路上走多远,过几年再参加一次秋试,中了举人就拉倒了!没必要结识应酬这些人,自己关于将来是另有打算的。
春风得意马蹄急,赵元功单人独骑,催马扬鞭,不到三天时间就回到了赵家屯。
族长大伯早就得到了赵元功中秀才的消息,赵家的老少爷们准备好了鞭炮,锣鼓,在进屯子的大路上安排了放哨的。
小哨兵远远的看见了赵元功,赶忙给屯子里面发出信号。
等到赵元功进了屯子,咚咚锵咚咚锵,锣鼓齐鸣,劈里啪啦,劈里啪啦,鞭炮炸响。
老少爷们人人都是面带笑容,齐声高呼“欢迎秀才相公回乡!”
卧槽!场面整得这么大吗?赵元功有点受宠若惊,赶紧下马,朝老少爷们拱手致礼!
大哥二哥带着几个堂兄弟拥上前来,要把赵元功抬起来。
我卧槽,这是、这是要游街?
把赵元功吓得噌蹭跑,这要是来这么一下,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大伯和族老们乐呵呵的看着孩子们胡闹。
赵元功的老爹老娘站在人群里,眼睛红红的看着自家的小儿子一溜烟地跑了。
赵元功跑进了家门,刚想缓口气,没想到院子里还有一大群人。
大嫂二嫂和四个小侄子,大姐大姐夫和她们家的三个孩子,还有几个年岁小的堂妹妹,堂弟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