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亲眼看到朱亚伟在工地上卖苦力的情形后,梅珍再也不让朱亚伟去工地了。新的暑假开始,她就陪着亚伟到处找工作,打短工。一接触社会才知道,大学生暑假打短工并不是他们的首创,省城的许多大学生早已利用漫长的暑假或到书店站柜台或到街头卖晚报或到饭馆端盘子,真有点“破旧立新”的势头。一个暑假下来,朱亚伟算了算收入,还真比工地上赚得多。梅珍也很兴奋,既可以跟心爱的人天天在一起,又可以赚些零花钱,真是双丰收。
“这用不着发愁,只要小妹想到哪个城市,除了国外,姐夫都可以带你去”
梅珍刚刚回想到高兴的事,又被高大明打断了,她有点不高兴:“姐夫跟小姨子出去旅游,你不怕流言蜚语,我还怕飞短流长呢。”
“姐夫和小姨子如同兄妹?兄妹俩就不能出去旅游?还大学生呢, 这么封建。”高大明不断给梅珍输送精神脉冲,说话时,两眼紧紧盯着梅珍美丽的面庞。
梅珍红着脸,低垂着头,没有再接高大明的话茬儿。她的感情世界里已经有生命的溪流和蓬勃的绿色,那就是朱亚伟。其他男人再怎么给她输送温情、输送关怀和情感,她都会像抵御入侵者一样,坚决设防抵御,何况又是自己的姐夫。
朱亚伟与梅珍的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昨天,梅珍听到一个消息,便把朱亚伟约到校园林荫道上的木条椅上,并肩坐定后,朱亚伟拉过梅珍的纤手,问道:“什么事火急火燎?”
“听说学校让你留校,你把名额让别人了?”梅珍红扑扑的脸上闪着咄咄逼人的光芒。
“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青春作伴把家还。”朱亚伟微笑道。
“没心思跟你开玩笑。人家削尖了头往城里钻,你呢,到手的机会拱手相送,傻不傻啊你!气死我了!”梅珍把手从朱亚伟的手里抽出,转过身去,把两根黑亮的发辫甩给亚伟。
“我留在城里,你怎么办?”亚伟扳转梅珍的身体,柔声问。
“你留下后,我再想办法,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去谋取,成功的几率总是有的。”梅珍转过身子,狠狠盯了朱亚伟一眼。
“就算成功的几率和不成功的几率各占一半,那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不成功,万一留不了城,我们不是东飞伯劳西飞燕,成了牛郎织女了吗?再说,这城市就这么值得留念,我还嫌城市‘闹’得慌呢。亲爱的,别生气了,笑一笑。”朱亚伟哄着梅珍。
参加完了毕业典礼,朱亚伟便携梅珍双双回到了家乡淮阳县,在淮阳车站两人依依话别,然后乘上各自的客车踏上回家的路途。
梅珍分配在星东中学,离正式报到还有个漫长的暑假。她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在家陪陪母亲了。大二暑假,隔三岔五地去工地看望朱亚伟,大三暑假没回来。毕业回家,本想呆在家里,把自己好好调整调整,顺便孝敬孝敬母亲,帮母亲做点家务活。母亲施鹤玉却不领她的情,硬要赶她到姐姐家,帮姐姐做做家务,说姐姐忙,家里照应不过来。拗不过母亲,只好带着四岁的小高翔来到姐姐家。高大明当然满心欢喜。因为每次梅珍的到来,都使他感受到短暂的“家”的温馨。早几天,高大明就向丈母娘打听梅珍的归期,嘱咐丈母娘让梅珍报到上班前,能继续来家里帮几天忙。
这天上午,江海川突然打电话给高大明,说中午要到他家吃饭。高大明说,到家里吃什么饭,直接去“迎上客”得了。江海川说,就是因为饭店的菜吃腻了,才想换换口味,让高大明烧几个家常菜。
贵客要光临,高大明不敢怠慢,立即打电话给梅珍,说中午有客人来,嘱咐她到菜市场买菜,并把菜谱大致说给了她。梅珍便把小高翔放回母亲那里,去了菜市场。
梅珍买回了菜。高大明的摩托车也到了家门口。架好车子,直奔厨房,见梅珍已经在厨房择菜忙碌了。
“小妹,菜都买回来啦?”高大明明知故问。
“按你的菜谱,都齐了。”
“那就开始做菜。今天让你开开眼界,姐夫没别的本事,做菜还马马虎虎。”高大明戴上护袖、系上围裙。
“早听说姐夫做菜的手艺赶上星级厨师,今天真想开开眼界,好好学一学。”
“做菜是门学问,学一学反正有好处。”高大明说着开始做菜,边做边说给小姨子听,还一套一套的,“做菜的特点主要在炒、炸、熘、烩等以急火为主的烹饪制作上,厨师的真功夫就在短短的一、二分钟内。拿炒菜来说,欠火候,原料还是生的,端不上桌;过火了,菜就老了。”
说话的功夫,高大明一盘青椒炒肚片就已经好了。梅珍边听、边看,非常专注。高大明将炒好的菜装盘后,递给梅珍传到一旁的案子上。梅珍一手接过,另一只手夹起一块肚片放进嘴里咀嚼,一边咀嚼一边啧啧称赞:“嗯,不错,不咸不辣,又香又嫩,口味正好。”
高大明被小姨子夸赞,心里美滋滋的又开始了第二道菜:开洋扒蒲菜。这是淮阳特产的一种水生蔬菜,也是江海川喜欢的。它是用蒲菜、大虾米、猪油、葱、姜、高汤、精盐、味精、湿淀粉等为原料,将蒲菜择净,在炸香葱姜后,将蒲菜放入油锅中煸炒,加调料、高汤煮烂,出锅、切段,和虾米扣碗,用高压锅蒸至透,反扣入盘中,浇上用湿淀粉勾过芡的原卤即成。梅珍又尝了尝,果然其味鲜美爽口,清香嫩滑,又连连夸赞。
高大明将他的拿手菜软兜长鱼做好后,对梅珍说:“小妹,客人马上就要到了,还有几个蔬菜你来做好吗?我去收拾收拾。”
“我行吗?”梅珍感觉心里没底。
“按我刚才说的要点,肯定行,就当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