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见其态度坚决,也没纠结,而是感慨了起来:“你们轧钢厂这么好一块地方不要,搬去四环,的确有点可惜,现在团结湖往东,可都是一大片的农田呢。”
“哈哈,李叔,轧钢厂都是老黄历啦,我们现在叫做第二轧钢公司。”
他没有说的是,李涛夫妻打破脑筋都想不到未来城市的发展会如何。
要知道,南锣鼓巷可是正儿八经的核心市区,后世均价在13万左右。
比如李涛家这两间房,加起来也有个三十五平米。
这么好一套房,要过户给自己,说不心动是假的。
只是他更看重一点难得的‘亲情’,就像是赚钱的生意,千万不要和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合伙做,涉及到这么大一笔款项,日久夜长,难免就出什么矛盾,搞得不开心。
而感情出现了裂缝,就很难修补回过去的样子了。
“对,是第二轧钢公司,”李涛欣赏道:“你们公司可不得了,大家都说你们是先锋呢。”
“噢?”
“我和你李婶坐火车的时候,和几个回城公干的干部聊的,他们说四九城从年初开始,就冒出点房改房的呼声,貌似是想让职工出点钱,把现在住的房子买断,变成私房?”
“嗯,是这回事,看来消息灵通的人不少啊,您二位不住四九城,和您讲讲也没关系..............
侯楚就这样絮絮叨叨的给李涛夫妇讲起了目前的第二轧钢公司房改房的思路。
现在的公房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房管局直接管理的房子,比如说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的大部分屋子,都是这种性质。
轧钢厂在东直门,面积也不过一百来亩,盖了厂房,宿舍之类的工业设施后,就盖不了更多的宿舍了,能住下的只是少部分,更多的人还要在外面想办法。
这事吧,是可以和地方协商的,你工厂在地方招工一部分人,地方上帮忙和房管局协商,安排点房子来给你们的职工住。
95号四合院就是这种协商的产物,这里地段不多,到东直门的轧钢厂距离不远,一公里多一点,走个路十多分钟就到了,如果有自行车,则会更快,几分钟就到了。
所以95号四合院里面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轧钢厂工作的一大爷,二大爷,傻柱,秦淮如,也会有在学校工作的三大爷。
还有一种呢,则是单位自己建的房子。或者职工凑钱自己建,后续抵扣租金进行返还,也是一个道理,这两种方式盖起来的房子,产权都是单位的。
至于最后一种,就是‘经租房’,就是这种公房产权是私人的,为了提高流转效率,地方介绍人住进来,给租金给屋主,这部分房子后续进行了腾退返还。
侯楚看上的,肯定是单位自己的住房。
按照他的想法,原本在外面住的职工,全部都要安排进去厂里宿舍,住新式的楼房。
现在楼房才是受欢迎的东西,不用挤公厕,没有隔音差的问题,还有集中供暖。
有楼房住,大家肯定会甘之若饴,而且后世四环附近的房子价格也挺不错,单价十万来块,他肯定没有对不起广大职工。
方案就这样定了下来。
最开始是由头,公司借着搬迁厂区的由头,说要进行房改房,有了由头,至少大部分人能接受,大局为重嘛。
后续工厂把原本的宿舍、行政楼、厂房等生活设施移交给地方,然后在四环交换得到一块更大的地方,这就是一切的基础,对于职工来说,也有了解释。
地皮、五通一平、厂房,行政楼,生活设施的建材、设计、施工都由地方上进行解决,毕竟接收了这么好的一块地段,还都是新建好没几年的宿舍楼,厂房啥的,总是要付出点交换的代价。
至于厂区的宿舍楼,则是自己解决了,除了自有的公共宿舍,公司自己掏钱建。
住宅楼就需要靠大家努力了,意思是大家一起凑点钱,把房子盖起来后,产权归属大家。
这个方案其实大家不陌生,前面十几年也是如此,只是十几年前,大家凑的钱会从房子的租金里面抵扣,直到抵扣掉了才会缴纳新的租金,现在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这个方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房子是自己的,交点成本价天经地义。
至于职工们原本住的四合院,则交还给街道,看看让王主任整合一下,搞旅游业,民宿,饭馆什么的,挣外国人的钱。
或者也可以改造成廉租房,租出去给住房紧张的家庭。
这件事吧,是个多赢的局面。
公司里减轻了盖房子的负担,不用说投入这么大一笔钱放进去宿舍楼建设里面,可以专心研发技术,攻关市场。
要知道,现在公司的问题是缺资金去参与市场竞争,外面的企业一进来,负担重,就不好掉头,最后会带来个麻烦的局面。
地方的收获也很大,第二轧钢公司的职工从东城核心区搬家之后,能腾出很多住的地方,这极大的缓解了压力,他们通过地皮置换,接收了原本轧钢厂,红星压力容器厂的宿舍住宅楼和厂房,对于城市布局规划,也是有益的。
最关键的,还是对经济上的好处。
这还是本科经济学的内容,基建和投资,是能带动就业和微观经济发展的:建材要生产、运输,工地要人打灰、扭钢筋,他们的衣食住行也要解决,这一整个链条,能带动大量的就业。
就业,才是最核心的民生,也是各方希望看到的。
这个方案一环扣一环,有点复杂,侯楚讲解了半个小时,才大概给李叔夫妻把事情完整讲了一遍。
李涛应该是听明白了,只是李婶还是懵懵懂懂的,毕竟这里面牵扯到海量的计划和统筹,资源要进行重新协调调配,各方的利益要进行平衡协调,不是半小时就能讲明白的。
只是李涛脑瓜子转的快点,毕竟在港岛工作,还是做公司负责人,脑瓜子不灵光可不行,他花了半刻功夫捋清楚之后,竟然上手摸了摸侄子的头,眼神满是欣慰:
“小侯,这么多年没见面,感觉你的成长十分惊人,侯哥如果看到,心里肯定会很高兴的,我总感觉这个方案你不仅仅想在你们第二轧钢公司实施吧?”
“诶呀李叔,自家人不要说这些,我今年也37了,总是要成长的,”侯楚心中却是很淡定,各种马屁,哪怕比这个离谱多的多的马屁他都听过,所以他只是随便打了个哈哈:
“其实我在昌平种果树的时候,可不是单纯的是在种树,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静下心去思考,去沉淀。”
这话说的颇为沧桑,李涛夫妻诧异的对视一眼后,很默契的没有提这个话题,李婶借口做饭,自来熟般去侯楚家安排晚饭去了。
哪怕主人家侯楚怎么拦都没用,直接用厨房的事情男人家不要插手堵住了他的话茬。
还好俞璐璐和喜乐喜宝、灵灵,还有岳父岳母带着小孙子也过来帮忙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一个极为丰盛的晚餐。
说丰盛,是因为大家都借机炫了一把技术,大家齐齐上阵,李涛家做了不少传统粤菜,俞璐璐和俞母做了点地道的四九城菜,而侯楚,则是做了点融合菜和江湖菜。
南北菜式的碰撞,传统菜和新式菜的碰撞,直接让几个闺女惊呆了:原来自己老爹老娘,还有外公外婆、表奶奶竟然如此厉害!
当然,也是大饱口福了!
李涛夫妇的到来,给四九城带来海量的新变化。
他们过来其实带了不少IDCard证件技术,有先进的成品技术,也有比较基础的原理,反正从图像采集到批量印刷,都有涉猎。
也不是说自己不能研发,而是国外的厂家先走几十年,有现成的拿过来进行自研改良,总比花大价钱引进成品技术、设备强。
第二轧钢公司带了一个很好的头,吃到了自研的红利,这也导致现在大家基本都想着能自研自研,肉烂在锅里也比便宜外面的企业强。
而计算所的老季就有这种自研想法,他们有了这批资料后,如获至宝般进行了针对性的攻关。
他们花了几个月,终于研发出了一套我们完全自研的身份证制作系统。
而之后,东城更是直接试点,率先在华北发行了身份证,据说会用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
原本大家出行都是要介绍信的,现在有身份证就能住招待所,出去外面访亲旅游,方便了非常多。
而且有了统一的身份证明后,围绕‘一证通办’,职工医保,医疗,养老,还有民政,纳税等一系列的便民措施。
-----------------
这是十一月的一天公休日,侯楚正在家里的院子里串着各种烧烤串,她旁边是几个闺女,也手忙脚乱的想要帮忙。
喜乐串的最好,至于喜宝和侯灵灵,这俩家伙单纯是捣蛋的,一直摸鱼就算了,还总是聊天打岔。
侯楚这边串了一大筐,两闺女才串了不到十根。
“喜宝,妈妈快下班了,你骑摩托去接她,侯灵灵的话,你去照顾你弟弟,尿布检查下要不要换!”
“好!我去拿钥匙。”喜宝很听话,拿着钥匙就出门了。
只是侯灵灵,仗着自己年龄小,直接抱着手撒娇道:“爹爹,我很努力穿串了,给个机会呗.........”
“说去就去,墨迹干啥。”
“好吧,”侯灵灵一步三回头,确定老爹没有生气后,高高兴兴去照顾弟弟去了。
只是两个妹妹走后,大姐侯喜宝顿时就开怀大笑起来:“爸,您应对的破窗效应是不是?前几天我们的心理学老师才教了!好像是您帮忙翻译的是不是?”
“是的,这两个家伙干活慢,还喜欢摸鱼,一直在这里,纯属是扰乱军心的,说不定还会拖累我们两个的效率。”
侯喜乐也有点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个活宝老爹竟然把心理学上的内容用在管理家庭上,不过逻辑貌似是通的。
破窗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挺重要的理论,说一个社区内,若是有建筑被破坏,不及时修缮的话,会引发更多的建筑破坏,或者不好的进一步恶劣行为。
这对于工厂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工作环境中出现不良现象,如果不制止,只会引发更多人的效仿。
课堂上有教,在实践中肯定有运用。
现在四九城很多企业对这个很看重,有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偷原料之类的员工,基本都是零容忍,一出现苗头,就立马进行处理。
父女俩又聊了会工作,直到天色变暗,侯楚预烤好鸡翅时,俞璐璐才姗姗来迟。
“媳妇儿,今天好晚噢,不行,我要和王主任说说,天天安排你加班,这可不行,抓住一个羊使劲薅是吧!”
“诶呀,我处理自家的事情呢,”俞璐璐掩嘴笑了一下,然后从贴身的小包里拿出四张银行卡大小的胶卡,递给了众人。
侯楚接过一看,才发现是自己的身份证,上面有个自己的半身照片,虽然不是彩色的,但是很传神,号码是本地开头,地址则是东城帽儿胡同109号,做工看上去有很大的进步。
“嗬,很快啊,半个多月就制好了,你们效率不错,值得表扬!来,亲一个。”
“讨厌死了,孩子们都在呢!”俞璐璐轻轻锤了丈夫一下,引得几个闺女阵阵笑声。
侯灵灵更是调侃道:“就是,你们要秀恩爱,不要给我们秀啊,我们可都是单身小闺女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们要找对象,我不反对,”侯楚翻了个白眼:“不过侯灵灵不行,读了大学后,才能找。”
这话才说完,几个闺女的脸上立马红扑扑的,就连外向的侯灵灵也是如此,轻咬嘴唇,估计内心在翻涌什么。
侯楚见到这个情况,乐呵呵的,对着俞璐璐说道:“你们这次效率怎么这么快,我还以为要三个月呢。”
“这可是加班加点换来的,实在没办法,大家的呼声实在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