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都市 > 四合院之客居的外乡人 > 第521章 新的机遇和挑战

夫妻两个就这样聊起了城里的变化,只是越聊越深,话题也越扯越远。

事情还要从年初说起,在元旦的时候,我们和鹰酱建交,朋友也多了不少。

这算是宏观上,至于微观上,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年初,就在第二轧钢公司等诸多企业,忙着知青考试的时候,南边边陲之地的宁静,被打破了。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大概是‘小朋友不听话,要打屁股了’!

在这一列事情后,各地的进出口贸易恢复的很快,而且有点蓬勃发展的劲头。

我们抓住机会,引进了大量的技术,还有急需的成品装备。

举个例子,四机部计划上半年从小日子那里引进一条年产十五万台的电视机产线。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年纪不大,在出发之前,有去计算所,还有第二轧钢公司调研,找侯楚还有计算所的老季取经。

两人在工业界都是老前辈,侯楚之前提出的规模效应,全面质量管理还有标准化等管理学概念,对当时各行各业行业的影响很大,影响了很多工厂的运营。

比如很多类似煤气罐,各种标号的钢材,轻重工业产品都设立了对应的产品新国标标准,也就是GB\/年份+行业编号。

特别是在非民用的装备领域,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得赖于其提升的效率和节约的成本,使得其成为了一个一直在抓的东西。

这也和企业的性质有关,这种类型的企业最看重的就是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其次就是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有了成熟的经验,自然要搬去用。

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各个厂的产品质量都比较稳定,至少在年初的南方边陲,没有批量反映厂家的问题。

尤其是臭名昭著的‘臭蛋问题’,这方面的反馈不多,没有到令人咬牙切齿的地步。

除了侯楚,计算所的老季也不得了,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摸索,所以计算所在工厂产线设计,还有民用机械,微电子等行业有大量的技术积累。

这也是项目负责人来找侯楚俩人的原因,一个懂管理,一个有技术,过来问问两人对引进电视机产线的看法,了解下前辈们的思路,之后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侯楚也没遮着拦着,直接当着人家的面表了态,甚至后续写信给了主管单位,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

他不反对引进,技术不落后的情况下,引进点新技术是应该的。

但不能一直引进,自己的技术也要抓,最终的目的,还是发展自己的产业,提升自己的技术!

电视机这种消费类的产品,可是个巨大的蛋糕,不能让国外的企业一直拿着技术话语权,如果我们能做好这事,上下游产业链,能带动几百万个就业岗位!

他自然没有吹牛画饼什么的,他当初做图书馆文献管理员的时候,可是看到21年的书记,那年我们产了接近2亿台电视机。

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年生产的数量,足够七个人拥有一台!

当然,不都是自用的,这些电视机,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口,把之前原本深耕市场的小日子,还有半岛公司气的够呛,但却无可奈何。

因为华夏很多行业,都已经开始发力,用优秀的质量,实惠的价格得到了大量买家的信任。

在他们眼里,显示面板都还是小生意,最重要的LNG船、存储晶原两个项目,才是命根子中的命根子,他们正苦恼的想办法呢,哪里有功夫琢磨个小小的面板问题。

只不过这都是后话了,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引进产线的事情。

而且侯楚还预想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小日子在引进的产线上耍猫腻,引进的产线不是最好的不说,还会故意做计划报废。

过了多少年限,产线自动会出毛病,后续你就要请小日子的工程师过来,出差一天多少多少美元,还要住宿什么环境,甚至人家做维修的时候,你旁边还不能站人看。

人家就靠着这个赚你的钱,谁要你们不能造呢,前世我们就吃了不少这方面的亏!现在自然要长点教训!

电视机项目的负责人还是第一次听到个这么离谱的事情,他将信将疑的回去,找外贸口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这种事情国外同行吃过亏的也不少。

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年轻的负责找侯楚找的就更勤了。

这事吧,本质还是就业的问题,现在讲究的是个市场竞争,让消费者用购买去投票。

而侯楚的想法就是肉烂在锅里,也要把市场吃下!

这也是后世的成熟经验,我们经历了多年的技术发展,才吃到的市场,现在提前一点时间线,也不错,至少从以后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优秀的国产商品。

只是他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和这年轻的负责人说,怕他小心脏受不了。

这条电视机产线只是个简单的开头,在其他地方搞去工业化,产业全球布局的时候,我们借着这个机会转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起初的目的还是为了就业和经济嘛。

只是工厂开着开着,大家就觉得不对了,从十几二十年的结果来看,我们会引进和自己开发更巨量的产线,结果就是我们能造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了更多的积累去做重要的技术追赶,产业布局。

反而去工业化后,原本的富裕地方,由于没有支柱性的基础产业,大力搞金融,很容易面临各种经济上的压力和危急。

这几十年的产业转移是一次很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夫妻俩一直聊到了深夜,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敞开心扉的机会。

俞璐璐不是很懂什么工业布局,产业转移,她在家庭中,更多的扮演的是一个倾听的角色,帮丈夫复盘,从一个行外人的角度去分析事情做的怎么样,从而尽可能的帮到丈夫。

她在意的,更多是孩子们的问题,眼看街面上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人一多,就容易乱哄哄。

从很多小细节上,就可以看出事情的大概脉络了。

俞璐璐生完孩子后,本来办事大厅户政主管做的好好的,奈何交道口派出所总是缺人力,经常把她这个老公安拉回去帮忙。

处理的无非就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争风吃醋,小偷小摸啥的,这也是当时的经常现象。

你还不能不管,因为置之不理的话很容易激化,最后产生些不可逆的坏后果。

而且现在很多都是新招工进来的职工,有时候客气的像个鹌鹑,这可是做基层工作的大忌。

俞璐璐看出了点情况,和侯楚进行了一番孩子安排的讨论。

结果就是孩子们没事不要回来了,周末回来吃个晚饭,过个周末还是可以的,到时候侯楚夫妻亲自去接送,至于说每天走读,就不行了,乱哄哄的还都是漂亮闺女,出啥事可不好。

-----------------

次日,第二轧钢公司四环分公司的行政楼内,侯楚、冉众民,匡正衡,还有杨厂长四人正慢悠悠的喝着茶水,地上烟头撒了一地,桌子上也是散乱的文件,明显聊了有一段时间了。

老匡是过来宣导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据一机部的布局,下属各企业,各单位要狠抓产品质量,还有标准化,一是供前线使用,二就是为为出口做准备。

只是他今天有点奇怪,没有在外面威风凛凛的样子,很客气的给几人散烟,还端茶倒水来着。

这可把新加入的‘冉众民’惊讶的够呛,他是五机部调过来一机部的,属于外来人。

这半年多,才堪堪把业务摸熟点呢,结果主管单位的第四把手,就过来给自己递烟端茶啥的。

他恭敬的起身接过茶水,连连称谢后说道:“麻烦您了,生受了!”

老匡脸上笑容很和蔼,笑的褶子都快没了:“什么生受,不生受的,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

他指了指懒散瘫坐在沙发上抽烟的侯楚:“你看人家小侯,就不把自己当外人看,你就和他一样,私下的场合就叫我老匡,或者匡叔吧!”

“匡.......匡叔!”

“嗯,这还差不多,”匡正衡熟络的从侯楚办公室里找到一打红星可乐,给每人开了一瓶后,意味深道:

“我巴不得其他的企业都像你们厂一样,把质量、效率和成本当成首要的事情来抓,这样的话,我过来就喝喝茶聊聊天就行,不用操心那么多,

“而且现在南边的情况您二位都知道,可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送过啊,那是要遭唾弃的.........”

原来,不是所有的工厂都像第二轧钢公司一样,恢复生产后,就立马重新抓起了产品的质量。

大多数工厂,连企业发展方向都没琢磨好呢,总是喜欢用过去的思维定义现在的生产模式。

老匡可是急死了,因为一机部一些业务和五机部高度重合,比如什么飞姬,或者捣蛋的零部件就是一机部下属企业生产的,现在前线需求量使用量都很大,还是一点差错都不能出的。

所以他一大把年纪了,只好四处跑来跑去,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把生产的事情大概梳理好。

这也是人家这么开心的原因,省事啊,随便吹吃牛,工作就结束了,等到了时间交接工作的时候,别人还要再叫一声好呢,因为你这事情做的漂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侯楚也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坐正身体道:

“老匡,装备生产没出什么大问题吧,这些工厂有没有坚持在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

匡正衡脸上表情也严肃起来,回道:

“大体做的还是很好,你当年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还有标准化影响很深,装备生产部门一直都很重视这种量化的指标,

“今年第一季度,南边没有反馈什么大问题,我问过我大儿子,他是三月份第一批回来修整的,说还在能忍受的范围,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

“就是小细节就有点马虎了,就像是细微公差这种肉眼看不出的东西,就容易偷懒,这种要专业的设备才能量出来,可又基本不会影响到使用,最多就是体验差了点。”

侯楚眉头微锁,叹了一口气:“小细节才重要,这种装备一点差错都不能出!匡叔,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这有啥辛苦不辛苦的..........”匡正衡捂了捂眼睛,不知为何,一股困倦就袭了过来,他半靠在沙发上,回忆起了这几个月看到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只感觉眼皮越来越沉重。

“匡叔,我们去产线看看,您自便哈...........”

侯楚看到了老匡眼里的疲倦,他给杨厂长,冉众民打了个眼色,几人蹑手蹑脚就出了门。

只是几人都很默契般把刚才没喝完的红星可乐带走了,这玩意,走了气就不好喝了。

他们自然不是去看产线,而是边走边聊,逛起了厂区还有周围几条街。

现在是四九城,哪怕是四环外,都可以说是生机勃勃,人流量大了不少,有些地方的路口,甚至刷上了商品的广告。

当然,大部分都是进口商品的广告,比如可乐,电视机,这些国外的厂商很舍得在宣传上花钱,这是当时的我们万万不能理解的。

杨厂长最先开腔,只是他话语言间有了点咱赞赏的语气:“小侯,当年全面质量管理这件事,的确做的漂亮,没想到最后有一天会发挥了这么重要的作用,

“正是关键的时候,结果手里家伙不管用,这带来多大的不良后果,我想都不敢想..........”

这话说的情真意切,包括刚才没怎么说话的冉众民也附和起来,他猛灌掉手上的可乐后,说道:

“我是五机部过来的,有点话语权吧,生产部门当初是看到提升效率,降低很多成本才把这事慢慢坚持了下来,抓到了质量,算是意外之喜............”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像是后世的夸夸群群主一样,把侯楚说成了个难得的天才。

把侯楚说的头都大了,他其实不是很喜欢这种吹捧,因为没啥意义,他急忙转移话题道:

“先说正事吧,不是说有家什么可乐公司,要借我们厂的地立块广告牌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