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没有在小吃街吃东西,转了一圈看了个大概就出来了。从小吃街离开,沐瑾带着刘玉芬去了县一中附近,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天她就会收到这所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县一中是她们县城最好的高中,在市里也挺出名的。沐瑾清楚的记得这次中考她没有发挥好,只高出了一中的录取线十几分。这还是她们这一届因为扩招降低了分数线的原因,因此她们这一届达到了招收人数之最,一共有三十六个班。
在最初的分班中,她被分到平行班二十一班。因为老校区面积有限,再加上各种软硬件设施上比不上新校区,除了高三年级,剩下的高一高二的学生开学时直接去县城北边的新校区报到。
后来因为拆迁,老校区就荒废了,包括它后面的初中,也会在明年搬到新校区那边的初中部。沐瑾一开始提出让刘玉芬去她们学校门口卖小吃就是让她去新校区卖,她知道往后走县城的经济中心会逐渐往北移,而他们学校周围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别看现在北边除了她们学校的新校区和县图书馆外,其他的都是一片荒地,可是了解县城未来走向的她却知道,以后北边的房价一度逼近省城的房价。所以这一次她一定要在这边房价还没起来之前,带着爸妈努力搞钱,在这边多买几套。以后就算是生意干不好,还可以当包租婆。
不过这都还早呢,咱们先且不表。
沐瑾来这边是来找补习班的,因为县一中的原因一些比较有名气的补习机构都在这边设了点。没费多大功夫沐瑾就找到了自己想找的那家机构,这家机构的总部在省城川城,很多老师都是从省城各大高中甚至高校退休下来的老教师,对于教学很是有一套。
上辈子这个时候的沐瑾哪里知道这些啊,这都是她听后来听自己同寝室复读的那个同学说的。那个时候这家机构已经在全省都很出名了,那个同学说起这个的时候还很是感慨,说要不是因为自己一个阿姨跟这边的负责人认识,她都报不上名。
关键是费用还不便宜,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她那个同学复读了一年,后来考上了复旦。这其中跟人家的刻苦努力有很大关系,但不得不说这个补习机构确实很不错。
她同学的原话是,要不是去上了补习班,她可能只能开始一个一般的一本。
那个时候沐瑾听到原本跟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复读一年考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学校,她就已经开始后悔了。
因此对她说的补习班名字记得十分清楚,这次来也是抱着找找看的心态,她也不知道这个时候人家有没有在她们县城开设分部,结果还真被她找到了。
这时候还不能叫补习机构只能叫补习班,在附近一片挂着大大的招牌的补习机构中,这个只在门口柱子上贴了一张写着金榜题名补习班的简易海报的补习班看起来毫不起眼毫无特色。
得亏沐瑾这会儿还没近视眼睛比较好使,从众多招牌中一眼就看到了它。拉着正在看手里收到的传单的刘玉芬,快步向这个看起来不是很靠谱的补习班走去。这是他们的临时招生宣传点,门面房里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
跟旁边站着不少家长咨询的招生点比起来,这个门面房格外的冷清。沐瑾她们走过来的时候,两个人低着头在玩手机,直到母女俩站在他们面前才抬起头。
年轻女孩好像没想到会有人来,毕竟他们都在这儿摆了大半个月了,只有一开始有几个人来过,人还没开始问呢,一看就他们俩年轻人在这儿,问也没问就走了。
后来周边的招生点越来越多,比起那些有名气的大机构,他们这个像是随时要跑路的摊位门可罗雀。
女孩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眼冒精光的看着两人,激动地跟她们打招呼:“两位好,有什么可以帮助你们的吗?”
说完看了眼沐瑾然后目光落在刘玉芬身上,从桌上拿起两张传单递给两人,热情地问刘玉芬:“阿姨是想给小妹妹报补习班吗?要不您看一下我们的宣传单了解一下,我这边也给你介绍一下。”
说完用手肘捣了一下旁边呆站着的男生,男生回过神从桌下掏出两瓶水递过来,“两位喝点水,先坐下来慢慢了解。”
她们是走着过来的,临近中午阳光愈来愈烈,气温逐渐升高。沐瑾接过男生递过来的水,打开拿给刘玉芬,顺手将她拉到桌子前面的凳子上坐下。
刘玉芬本来不想接水的,一看沐瑾都打开了,只好接过来。她心里是不看好这家补习班的,看起来就没旁边的正式。想着等坐一会了解一下,就带着沐瑾上旁边的看看去。
沐瑾可不知道她妈的想法,正低着头认真的看着手里的宣传单,越看眼睛越亮。上一世她听完她同学说的以后,在网上查过这个补习机构,了解过他们的师资力量。看着宣传单上那几个金牌老师的介绍,沐瑾眼睛更亮了,没想到这几位老师这么早就在这个机构工作了。
因为沐瑾的心思太过明显了,全都表现在脸上。女孩虽然年轻还是轻而易举的就看出了她的想法,主动给沐瑾介绍起这些老师。
一开始刘玉芬还没上心,就随便一听,但随着女孩的介绍她也开始跟着认真的听着。越听越觉得这个补习班还不错,等女孩介绍完开始问道:“小姑娘那是这几个老师来这边上课吗?”
一通介绍下来,女孩说得口干舌燥,听到刘玉芬问她,也顾不上喝水了,放下拿在手里的水,回答道:“是的阿姨,这个宣传单上的老师都是从川城那边来的。今年我们机构主要面向底下的县市,因为县城这边离川城近这几位老师也愿意来。”
“那你们这个收费是怎么收的呢?”刘玉芬将宣传单翻来覆去看了一遍都没看见收费标准,问道。
男生看女孩渴的不行了,让她去喝水。从一个文件夹中拿出一张纸,回答起刘玉芬的问题:“阿姨您看一下这个,这是我们的收费表,针对不同的人数和补习科目收费不一样。”
“刚刚听小妹妹跟我同事说,她是想报一个初高中衔接班是吧。我们机构刚好有这个班,主要补习科目为数英物化四个科目,六月二十八号开班到八月一号共四十天合计160个课时。根据人数分成大中小班,大班每个班三十人,费用是” 4800。中班每个班十五个人,6800每个人。
“至于小班的话就是一对一辅导,我们这边收费是一百一个课时,补习时间由你们自己定,最低不少于三十个课时。相比起另外两个班,一对一要贵很多。如果您预算有限,我们这边建议您选择大中班。”
听他说完,刘玉芬在心里做了一下比较,确实比起旁边的机构,他们收费贵了不少。难怪没有人来问,毕竟现在一个工人在外累死累活的一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
但刘玉芬跟大部分母亲一样,都想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孩子最好的。在心里合计了一下,扭过头问沐瑾的意见:“瑾瑾,你觉得这个补习班怎么样?”
沐瑾一听就知道她妈也觉得不错,连点了几下头,“我觉得挺好的,这些老师看起来很厉害,他们的简历在网上就能查到,应该不能骗我们。”
既然女儿也觉得好,那就在这儿报名。刘玉芬直接对对面的两个人说:“那给我们报个一对一辅导吧,一百六十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