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悬疑 > 睁眼娶了顶流女神,全网瘫痪 > 第1305章

“楼上的快醒醒,你哪来的女朋友。”

“艹。”

果然是赵宇粉丝群体里的一贯风格,谈起事情后没一会儿画风总会变得沙雕了起来。

其实《舌尖上的华国》宣发的资源不算太多,毕竟是在纪录片频道里播出的。

而9套纪录片在电视台里本身就不是个大的频道,就算不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那也是掌握不了太大的话语权。

《舌尖上的华国》能有这么大的话题性,最大的热点肯定是在导演赵宇身上。

负责纪录片频道节目的蔡朋义,心里当然很清楚观众到底是冲着谁来的。

所以在有限的资源里,在宣传上《舌尖上的华国》跟赵宇那是深度的绑定。

至于秧视这么大的名头,反倒是放到了第二位。

事实上这样的效果也确实很不错,最起码比起尬吹纪录片来要更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才会有了10个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有八个都是赵宇的粉丝。

不管怎么说,纪录片频道已经给《舌尖上的华国》搭建好了平台。

剩下的就要看市场的反馈。

蔡朋义在看过整部《舌尖上的华国》,对这部美食纪录片还是很有信心的。

整部纪录片的完成度非常高,就连每集的小标题都透着浓浓的华国味。

......

晚上7点50分。

大伯赵建华家。

本来傍晚赵宇他们家就要回去的,但奶奶抓着赵宇的手,怎么都不让他回去。

所以今天晚上,赵宇和唐馨苒就留在了大伯家里住一晚,明天再回鹤镇。

既然老哥都留下了,那赵萱也不想先回去。

儿子儿媳还有女儿都没回去,赵建国和罗紫娟干脆也留了下来。

反正赵建华家里房间多,加上赵宇这一大家子也完全住得下。

农村的自建房就是这个好,建个三两层就真的不缺房间。

这会所有人正在一楼的客厅里,磕着瓜子零食等着《舌尖上的华国》开播。

大过年的,两人十几号人居然守在电视机前看一部纪录,这样的画风属实是有些违和。

不过大伙都知道这部纪录片是赵宇拍摄的,那当然要看看这部片子拍得到底如何。

说实话如果换成一般的人,跟一帮最亲的亲人跟自己围在一起看自己拍的纪录片,大部分人怕都会觉得有些尴尬。

因为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会出现社死的场面。

但赵宇那是一般人吗?

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加上前世在公关公司里的长袖善舞,这脸皮早就练得城墙一般厚。

别说是社死了,这样的场面他都不会感觉到一丝丝的尴尬。

甚至在即将开播的时候,赵宇还对他们介绍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历程,让他们的脑海里多少有一些概念。

奶奶看着眼前“长袖善舞”的孙子,乐得不禁频频点头。

赵建华和大娘,终于见识到自己这个侄子真正的口才。

难怪能在外头混得风生水起,就这份口才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

晚上8点整。

《舌尖上的华国》正式开播,赵宇这时才消停了一些。

电视机屏幕里最先呈现的是【赵宇作品】四个大字。

【出品人:赵宇。】

【总监制:赵宇。】

【总策划:赵宇。】

【总制片:赵宇。】

【总导演:赵宇。】

除了左上角的9套纪录片频道的logo外,差不多整个片头展示的全是赵宇的名字。

网友说这部纪录片是赵宇的亲儿子,其实也不能算是说错了。

片头不会不断的闪过华国各种各样的美食,再配上悠扬欢快的笛声,让人电视机前收看的观众不由得都轻松了下来。

片头的最后是纪录片的名字——《舌尖上的华国》。

片名的右边还有一栏小字部分,写着“治大国若烹小鲜”。

【华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远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行成和保存。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

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滇省香格里拉......】

正如一开始所说的,《舌尖上的华国》旁白配音,都是由赵宇自己亲自配音的。

《舌尖》第一季在前世作为“吃货圣经”,除了纪录片本身的质量非常高之外,原版的旁白解说也是相当的经典。

赵宇在配音时借鉴了原版的音色,但终究不是同一个人的配音,效果上多少有些差异。

这也不是说赵宇配的不好,相反的是他有着系统送出的专业级唱功后改善的嗓音,在说起旁白时那也是别有味道。

富含磁性的嗓音,在说起片头的旁白时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听觉享受。

电视屏幕里所最开始展现的,就是在滇省香格里拉县拍摄的松茸。

先是讲到了山民们采摘松茸的过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