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就到了2000年。
单位效益开始不景气了。
原来在开发区所有的服装厂里,富田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企业。
由于不是老板亲自管理,所以有很多人开始偷机钻营。每个人都想着分一杯羹,自己赚点便宜,只要单位的领导层有的人有了这个想法,那就预示着要败了。
单位的日本老板收益越来越少,他们就开始想别的办法了。
公司的日本老板在大连有个双申服饰,是老板的儿子亲自管理的,有十五个年头了,企业里的员工达到五百多人,由于是自己管理,所以年年收益特别高,所以又开设了富田这个工厂。
外资企业再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开设新工厂都会免税三年,任何费用都没有,这就是一份不菲的收入了。
从1989年到2000年,富田最开始收益特别好,后来慢慢的开始走滑坡路。
老板就开始寻找下一个工厂的建立。
在当时,服装行业招工特别的好招,因为不需要什么文凭和才能,只要你肯学,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正常工作,可以干流水线上的活了。
寻找好开工厂的地址,一切都开始运作起来。
富田开始有上面的人开始查账,每天都弄的神秘兮兮的,甚至十天半个月看不到科长以上的领导阶层人物出现在车间,当然也包括总经理,财务部,业余部。
两个月后,单位里开始来警车陆陆续续的搬东西出去。
办公室的人员开始来新人报到了。
基本都是些年轻的大学生。
车间里的每个班长身边都带了一个所谓的徒弟。
三个月之后,单位里传开的沸沸扬扬的消息,据说总经理和财务部部长被起诉,人事部部长被开除了。
技术部也换了一个大领导。
六月底,全厂开了动员大会。
气氛特别的不好。
单位上班的员工有一部分人当时是签署的长期合同,基本都是最初在黑龙江的冬梅公司招聘职工。
还有一部分人是最初在开发区劳动服务公司招工进来的,签署的都是十年的合同。
还有一部分人签署的合同都是临时的,待遇和正式员工一样,只是需要每三个月签署一次,一年签署四次。
老公属于中间的在劳动服务公司招工进来的,签署的是十年的合同。
我属于最后一种,签署的合同是三个月的临时合同。
动员大会上新进来的领导把具体情况说明一下,简单的就是说想继续维持这个企业就必须要精简人员,从签署临时合同的员工开始。
我成为了第一批裁员的员工。
说心里话,我从农村出来这里上班的时候,就觉得我可以依赖这个单位一辈子,单位永远不会黄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单位住寝室的人,有几个是高中毕业或者是大专学历的人,人家眼界宽,都是一边上班一边参加成人高考,我上铺的女孩子就是干了四年后,参加成人高考,应聘到一个酒店当了部门经理。
而我只是觉得现在这样已经很知足了,说白了就是没有上进心。
领导大会最后公布了一份名单,被念到名字的留下来继续开会,其余人全部回车间干活。
大概有七八十个人左右,单位没有给任何的补助金,因为都是六月底合同到期。
我都感觉天要塌下来了一样,脑袋一团混乱。
这七八十个人又被领导点名的有十个人留下来继续开会,然后其余的人收拾东西回家。
我在名单之内,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我更懵了,这十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事。
屋里只有我们十个人和新来的那个领导。
他意味深长的笑着把门关好,在我们前面坐下来。
“公司在三十里铺附近,又开了一个工厂,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基本和咱现在的工厂差不多,做的还是出口日本的西装和男士礼服。”
“普通员工可以在当地招工进来,你们都是这里的老员工了,基本都有六七年的工龄了,名单是提前拟好的,每个人的资料我们也都看了。”
“虽然这次被裁员了,可是不是因为你们工作表现不好,是因为正式员工被裁员回家,单位需要赔付工资的。”
“而你问在座的都是签署的临时合同,到期了可以辞退不用赔付任何的钱。”
“单位老板考虑了很多,希望和你们可以继续合作,去新工厂担任每个部门领导的助理,扶住个部门领导。”
“工资待遇不会比这里差,每天上下班有班车接送,当然了,我知道工厂离家太远了,你们也需要考虑清楚,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今天不用回复,给你们两天时间,然后联系我就行,去或者不去都要给我个答复。”
晚上回家,我的情绪很差,老公始终在劝慰我。
“没事儿,就是剪裁人员呗,不是你工作能力不行,都是合同到期的,又不是犯错被开除了不丢人,在家呆几天在找别的工作。”
“再说了,我在上班赚钱,又不是都失业了,慢慢在找个工厂上班不就行了吗,别郁闷了老婆。”
“萍儿还得吃奶粉需要钱,赶上这个时间被裁员了,能不愁吗?”
“心眼这么小,还能饿着孩子是咋滴,呆几天你在找个单位不就得了嘛,好了好了,吃饭,放心吧没事,饿不着你们娘俩个。”
“最后领导又找我们十个人谈话了,说在三十铺又建立一个工厂,希望我们可以过去帮忙,老公,你说我要不要去上班?”
“我也听说这事儿,听说你们中间开发区有四个人,大连有六个人,好像是说开发区的需要住在单位里,周五才可以坐班车送到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希望你去,住单位的寝室不回家哪成啊,我怎么办,把我自己扔在家里啊,开发区这么大,会有合适的工厂上班的,挺老公的话,咱不去。”
就这样,我没有了来开发区的第一个工作,干了七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