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其他 > 红楼之贾琏 > 分章完结234

契登记在那些出了银子的名下。bookzun.com

贾琏自己凑上二十万银子,足足开辟了两万亩茶园。

当然,这只是个实验,只是个开始,只要培育茶园成功,贾琏还会扩大栽种。

茶园规划之后,贾琏开始在闽浙聘请种植茶园的老农开始育苗。同时在准备移栽的茶园里挖坑填肥。

最后,贾琏听从熊石头的建议,将两万亩茶园的育苗栽培承包给二十名经验充足的茶农,贾琏只需要在三月底前来验收茶园即可。

不过,这些茶农也跟贾琏讨价还价附加了一个条件,他们拥有优先进入茶园做工的资格。

贾芸将这些茶农的想法报给贾琏。

贾琏慎重考虑之后答应了,不过贾琏也有条件,那就是这些茶农必须跟官府签订十年的死契约。

这期间,不能随意毁约,再有,十年后不愿再次续约,也要等待官府找到接替之人才能离开。否则,官府有权利对毁约之人进行制裁。

他自己或者贾芸或者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可能去种茶采茶制茶,这些事情总要依靠这些茶农。

这些茶农觉得十年是否太长了。

贾芸这回不请示贾琏了,斩金截铁的回绝:“若是不能答应,你们就不能继续茶园的栽培,你们另攀高枝,我再请他人。”

这些人还在犹豫。

贾云言道:“我要你们签订十年,只不过是保证茶园的正常运转,不然,你们今天跳槽,明天毁约,我这个知府老爷别的事情也别干了,就守着你们了。“这些人虽然种茶种了几十年,那心眼子的哪里比得过贾芸这个读书人,合计之后答应了。

其实这些人再坚持一下,贾芸就会答应五年了。虽然茶农好找可是又会种茶,又会炒茶这种顶尖技术的茶农可是不多。

茶园改造工程启动,贾琏又马不停蹄奔赴湖州,湖州菏泽遍地,桑树耐旱,湖州其实按照桑农们的说法不适合栽种桑树,可是,湖州的百姓硬是自己创造了桑树的种植条件,围菏泽成塘,塘堤种桑,池塘养鱼,或者在水田边上种桑,形成鱼稻桑的种植模式。

不能不佩服百姓的智慧。

身在吉安县做主簿的王一鸣,早已经做下大量的工作。

他深入到么一户,鼓励那些还在犹豫的百姓采取这种结合种植,并代表县衙与桑农签订统购统收契约,并约定,即便实在灾荒年,收购价必定会在成本之上加一成。

这就极大的鼓舞了桑农的种植热情。

贾琏一行人到达湖州,知府闻讯而来,王一鸣所在吉安县,几乎所有人都利用秋收之后开始加宽田埂,以便种植桑树,或者是改造菏泽,预备养鱼种桑。

但是,贾琏一行人到了安吉县衙,却没见到王一鸣。

却原来,王一鸣因为擅自跟百姓签订灾年保护契约,被知县吴征远这个蠢货给驱逐了。

贾琏因问:“什么时候走的?”

吴征远躬身:“依然走了两天了。既然督抚大人亲临,属下有话不得不说,这个王一鸣真是无法无天,竟敢私自跟那些百姓签订契约,他把我这个上官当成什么啦?”

贾琏顿时冷了脸:“依你说,他要跟你一般尸位素餐才是好官?”

吴征远没想到和蔼的督抚忽然翻脸,吓得跪下了:“属下不敢!”

贾琏当即罢免了吴征远的官职:“你这种混吃等死的太平官儿我这闽浙不需要,你马上卸职回京,让吏部给你重新安排差事吧。”

吴征远求情的话也不敢说了,灰溜溜走了。

这个知县贾琏了解,虽然有些无能,却不贪腐,这也是贾琏没有赶他回乡的缘故,只让他自谋出路,他若有本事,就去别的地方混差事。

贾琏吩咐手下去追赶王一鸣,贾琏猜测他必定会去海滨寻找自己,却不料寻找的人还没出发,王一鸣就自己回来了,原来他去桑农家来帮忙去了。

贾琏当即任命王一鸣为安吉知县。随后,贾琏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安吉的模式无限制的扩大,使之覆盖整个湖州府。具体做法就是下令湖州辖下的所有知县带着当地的三老到安吉来取经。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工程在湖州展开。

接下来就是双管齐下,一边播种,桑枝扦插育苗,同样也要做好移栽工作,深挖坑,广积肥。

这些事情贾琏原本不懂,跟着桑农转悠几日,也听了个大概。

对于贾琏来说,他不需要懂得桑树的种植,也不需要懂得养蚕缫丝,他只需要负责制定好的宜农宜桑政策就好。

等湖州知府充分了解贾琏大力发展桑茶的举措之后,湖州知府醒悟了。吩咐主簿经历们把属于湖州的荒山全部勾画出来,他决定学习贾芸,忽悠一些人来买山,开荒种桑树。

结果他的副手同知大人打了破锣:“大人,我们湖州府山地甚少,且这盐茶掌握在朝廷手里,咱们也不能擅自决定。大人您听属下一句话,您就支持那个王一鸣,让他去扑腾,难道安吉县的政绩,不是大人的政绩?”

湖州知府向廷竹闻言摆手:“你不知道,这个王一鸣可不是简单,他是王家那个王子腾的远亲,又是出身翰林院的庶吉士,前程不小啊!”

同知猜测说:“大人的意思,王一鸣会威胁您?”

向廷竹颔首:“你看看杭州知府哪去了?安吉县令的下场如何?”

同知细想片刻,悚然而惊:“您是说,督抚大人任人唯亲,他会搞掉您,让王一鸣升迁?”

向廷竹摇头:“任人唯亲说不上,贾芸与王一鸣都是有本事的人,你不知道,贾芸得了皇上的首肯,言称他就是将来的王子腾。你说,我还不动动脑筋,岂不是只有被撵一条路?”

且被说,向廷竹很是聪明,不仅大力支持王一鸣,还积极敦促其他州县,整儿人陀螺一般转悠。来年湖州府的桑木超越往年十倍。蚕茧也比往年翻了七八倍,缫丝量自然跟着上来了。

这一年湖州府的湖丝一跃而成为闽浙地区总产量第一。这是模范知府啊,撤换他没道理啊!

贾琏还真不能把他撸了。

贾琏一想,既然这个向廷竹愿意追随自己,那就留着他。大笔一挥,给向廷竹一个优等,然后再给王一鸣一个优等。把嘉兴知府撤了,理由很充分,嘉兴湖州隔壁邻居,地理环境差不离儿,嘉兴府比人家少了七八倍的税收,你不回家抱孩子,谁去啊。

一句颟顸无能,把他撸了。

贾琏用同样的办法让徐琛做了绍兴知府,可是崔凤举有些难处,钱塘属于杭州,杭州知府是贾芸。

崔凤举对于茶叶的种植有了一些新的设想,贾琏不忍放弃他,遂暗暗招来熊石头:“嗯,你是本地人,别人说话本督不大信任,你说说,浙江省内那一个府还可以开发出一品名茶?”

熊石头狐疑看着贾琏:“大人不是已经开发了龙井系列产品,茶园也有几万亩,这还不够贸易?”

贾琏一笑:“这你甭管,你就说说,据你所知,闽浙还有哪种茶叶可以做大?“熊石头皱眉半晌方道:“安吉白茶!”

贾琏摆手:“安吉不成,这地方太小了,最好是一个府!”

熊石头有抓耳挠腮半天道:“武义县有一种茶,不亚于龙井茶。”

武义县,属于金水府。

此地山清水秀,好山好水出好茶,也不奇怪。

贾琏曾经走访过许多地方,这个武义县也去过。

至于茶水,贾琏不大注意。

“这茶水滋味如何?”

熊石头道:“武义茶形似细雨,色泽嫩绿,滋味甘醇,茶雾蒸腾之际,有兰之清香。”

第231章231

翌日,贾琏带着崔凤举向武义县出发,然后找到武义县最大的茶园,却是小的可怜只有五十亩。

贾琏崔凤举一行人装作路人讨茶吃。

茶园主十分热情,招待贾琏几个一壶武义茶。

贾琏细细品味确乎不错,崔凤举心中了然,因问那茶园主:“请问老丈,这茬如此甘醇清香,不输龙井,为何外头听不到武义茶的名字?”

老丈一笑:“龙井茶源远流长,西湖龙泉名声在外。武义县山高路险,等闲人不到这里来,故而,这酒好也怕巷子深啊。“崔凤举与老丈说话之时,贾琏信步外出,凝目观察武义山,顿时讶异,无他,贾琏再茶园之中看见了稀薄的灵气飘散。贾琏顿时精神一震。慢慢踱步到灵气飘散之处。

贾琏仔细查看,发觉,这一出之所以有灵气飘散,却是因为这里有一股细细的沁水。茶园主,却把这一股沁水引流到一处水塘之中。

贾琏询问老丈:“你们这茶园生在半山腰,不怕干旱吗?”

老丈一笑:“老汉活了五十年,从未见过这武义山干旱过。”

贾琏仔细揣摩,暗忖,只怕这灵气乃是这山中有灵物,灵气助长灵物,灵物反哺大山灵气。武义山是块宝地。

大约这也是武义山植被特别葱郁的缘故。

老丈见贾琏特别注意那一股沁水,热情的介绍:“我们常常取用此水煮茶,茶水会越发清香,这茶出了武义县,味道会淡雅许多。”

贾琏心里划算,这个地方大约分自己萱草堂一般功效,这里的灵气太过分散,很稀薄,他上次回京,水井坊的灵气浓烈的竟然接了一层头名的冰灵石。灵气的云含量比之前的灵石多了十倍。只可惜,他祖父没留下后面的功法,贾琏如今丹田的灵气都聚集汪洋了,贾琏不知道下面该如何修炼,每次修炼也不过增加基地灵液罢了。

贾琏深深吸一口空气中的灵气,格外清香,他笑道:“这也是老丈不愿意住在城里却愿意自此隐居的缘故吧。”

老丈哈哈一笑:“雅客慧眼!”

贾琏一拍崔凤举:“小子,你有福气了,本督建议你,金水府府衙搬迁到这里来吧,包管你在此呆上三五年,你就会发觉你占了天大的便宜了。”

崔凤举一脸懵懂,却是点头:“谨遵大人指令。”

贾琏因此跟老张拉呱:“武义县像是这样能够栽种的山脉还有多少?”

老张一笑:“武义县十分山脉一分地,全部是山脉,应该说,半数山脉可以种茶叶,只是,这投资可不小,只怕没有谁有这样的大手笔。”

的确,崔凤举大约没有贾芸的号召力,能够进京一次拜年筹集资金二十万。

不过,贾琏不会放弃武义县这块上天砸下来的大馅饼,随对崔凤举言道:“你现在开始在武义县调查统计,需要多少资金启动,换算好了报给我知道。“贾琏回道督抚衙门,迅速写下好一封信笺,连带一包茶叶,派遣五百里加急急送回京交给嘉康帝。

信中,贾琏言称,经过他的考察,这武义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奉上一斤请帝后品尝,若是帝后觉得此茶可用,贾琏建议把武义茶列为贡茶,由朝廷出资开辟茶园。

若是嘉康帝看不中,贾琏言称,他愿意出资开发武义茶。

嘉康帝接到贾琏五百里加急信笺,莞尔一笑,以为贾琏太过小题大做,区区茶叶,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家可能更低将此事当成笑话说给皇后听,于榴玥顿时肃静了面色询问嘉康帝:“陛下自从认识贾督抚,何曾见他无的放矢?何时办过于国于家无益之事?”

嘉康帝一想也是啊,无论这小子练兵,还是剿匪、还是去平安洲、去草原,去海疆,看似轻描淡写,他从来都办的四平八稳,正中靶心,似乎一切事情都在掌握之中,只要他想干的事情,必定马到成功。

且贾琏似乎从来没有干什么什么么有意义的事情。

嘉康帝因问:“贾爱卿言称此茶延年益寿,于国于家何益?”

于榴玥淡然一笑:“陛下偿命百岁千岁万岁,难道不是社稷之福,朝廷之福?”

嘉康帝闻言顿时笑了:“贾爱卿应该是想帝后万寿无疆吧。”

嘉康帝很快回信,同意武义茶成为朝廷贡品,也同意贾琏参股,总不能贾琏发现的好东西,皇帝老子一股脑儿抢了去。

嘉康帝回信将一切托付给贾琏:“爱卿参股十之一,将来收成,除开每年贡品,余下单凭爱卿处理。”

接到嘉康帝回信,贾琏再临武义县。此时,崔凤举已经寻觅了三五处沿河的山村,预备开发茶园。

分别为武阳河,岚阳河,溪家河,沐雨河,巫溪河,这是沿河的五个村镇。每个村镇每个村大约两千那木土地,但是能够耕种的土地约莫千余亩,余下多是大山坡地,粮食产量低到及至,委实贫瘠。

好在整个武义县人口也相对稀少,一个村镇不到千人。

大部分山区没被开发,这对于茶园的开发来说,购买土地的手续就简单多了。

根据走访,茶叶最喜欢生在在半高山地区。

贾琏随着崔凤举走访了他踩好的的五个茶园基地,发觉武阳河,沐雨河,巫溪河三地都蕴含灵气,不过,沐雨河与巫溪河的山峰都比武阳河陡峭,种植面积相对要少,不过能偶开发几百亩的茶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