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然理拉住老寿星的手,会意地点了点头。301book.com
哈尼然理坐在老寿星奶奶身边,抓住老人的双手:“阿皮,起风了,咱们还是回家吧——”
老寿星奶奶勉勉强强地睁开了眼睛看了看哈尼然理,有气无力地老泪纵横。
老寿星奶奶点了点头,哈尼然理就背起老寿星奶奶回全福庄。
小熊猫、永平和小白鹇不离左右地招呼着,老寿星和“一本书”跟在后面,一行人汗流满面地往家里赶去。
随着他们往家里走去的人,尾随的人越来越多。
老人还在嘟嘟囔囔地叫着:“樱桃花,樱桃花,我的樱桃花——”
声音却是越来越弱了。
他们穿过庄口的古树,拐进小巷。
快到院门口,人们突然放慢了脚步。
院子里人声鼎沸,喧闹声震天。
“一本书”和老寿星快步走进院子里。
院子里、楼上楼下二十多个与老寿星奶奶年纪差不多的老女人,正在忙碌着。
院子里杀鸡的杀鸡,洗菜的洗菜。
楼上煮饭的煮饭,炒菜的炒菜。
“一本书”和老寿星进了院子,有人用哈尼语喊了一声。
一群老女人匆匆忙忙地涌到院门口,面对面地站成两排。
一个老女人坐在二楼晒台唱起了哈尼古歌:
我们的好阿姐啊,
一寨子长的亲姐妹,
一辈子相处的亲姐妹,
你是我们中间最漂亮的阿姐。
这就是哈尼人的即将永别的时候举行的“怀旧仪式”。
一旦到了这一天,即将“上山的人”的人的好朋友从四面八方就聚拢来了,大家把他(她)一生最好的回忆集中起来,唱给、跳给要永别的人,把最好的最快乐的场面演示给永别的人看,让其欢欢乐乐的告别人生。
哈尼然理慢慢地背着老人进了大门。
老寿星奶奶一个激灵,突然喊道:““一支花”阿妹!”
正在唱歌的那个老女人颤颤巍巍地走下楼来,跌跌撞撞地扑到老寿星奶奶身旁。
两个老人的手拉在了一起,笑着,哭着;哭着,笑着。
这个“一枝花”老人说道:“来啦,能来的都来了,桃花阿姐,你看啊,你看啊!”
老寿星***名字叫桃花,一群老人七嘴八舌地喊“阿姐”和“阿妹”。
在这些老人里面,还有比老寿星奶奶年纪大的人。
排列在两边的老阿姐阿妹们一个个轮流和老寿星奶奶亲亲脸蛋,拉拉手,哭得一塌糊涂,笑的一塌糊涂。
哈尼然理背着老寿星奶奶老人,两个老人手拉着手,一步一步慢慢地向楼上走着。
“一枝花”的歌声又响了起来:
你的脸蛋象母鸡刚生下的蛋,
鲜嫩鲜嫩的豆腐不敢来比,
白亮白亮的月亮比不上。
微笑起来太阳赶紧跑下山,
忧愁起来月亮慌忙云遮脸——
我们的好阿姐啊,
一寨子长的亲姐妹,
一辈子相处的亲姐妹,
你是我们中间最会唱歌的阿姐——
你的嗓子象哈尼四大歌王,
亮的时候雷神拜你做师傅,
柔的时候微风与你做朋友。
欢乐起来会使痛苦之神跳起舞,
悲伤时候能叫快乐之王垂下头——
我们的好阿姐啊,
一寨子长的亲姐妹,
一辈子相处的亲姐妹,
你是我们中间最会跳舞的阿姐——
你就象美丽的白鹇鸟,
跳起好看的白鹇舞来,
我们哈尼人什么也不想。
红河和泉水争着为你伴奏助兴,
彩云与清风携手为你捧场扬名——
看见了吧。
这就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哈尼人,哈尼人有个传统,大凡人要“走了”的时候,都要让“要走的人”欢欢喜喜地“走”,要想尽办法提供让其高兴的场面,以及一些美好的回忆。
她(他)都是和死者一起长大的,或者是一生中和死者相处好的朋友们。
在这里,顺便解释哈尼人的一个风俗,大凡哈尼人死去,都用暗喻。
小孩子死了,就说是“丢了”。
大人死了呢,就要说是“走了”,或者说是“上山了”。
哈尼人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他们最懂得生命的意义,最懂的快乐。
在有的人即将要“走了”或者将要“上山了”的时候,哈尼人会利用临别时刻用汇集美好回忆的的手段来“制造欢乐”,使人生更加完美,更加美好,这就是哈尼人!
大家热热闹闹地安排老寿星奶奶平稳地躺在床上,“一枝花”几个老人在陪着她。
这时候“一本书”家的院子里、家里闹闹攘攘,人满为患,人们正在开心地大吃二喝。
老寿星奶奶快要死了,竟然没一个人伤心,反而高高兴兴地吃喝玩乐,这是怎么回事情,是不是我弄错了?
小熊猫从来没有经见过这样的事情,急的紧紧地绷着一张苦瓜脸,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但是,两岸猿声啼不住,人们都在笑嘻嘻地和他打招呼,他们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里。
好几张竹簚饭桌紧挨着老寿星***病床,一群老姐妹和老寿星奶奶一边吃吃喝喝,一边说说笑笑。
“一枝花”拉着老寿星***手,老寿星奶奶闭着双眼静静地躺着。
老寿星奶奶已经是昏迷不醒了。
哈尼然理走进来,来到病床旁,向老寿星奶奶和“一枝花”老人点点头。
哈尼然理对躺在床上的老寿星奶奶说:“阿皮,阿皮,哈尼然理看您来啦。”
老寿星奶奶突然双手紧紧地抓住哈尼然理的手,说起话来了,她在问:“樱桃花回来了,樱桃花回来了?”
哈尼然理没有回答,他该怎么样回答?哈尼然理是没有办法啊!
老寿星奶奶终于慢慢松开哈尼然理的手。
哈尼然理赶紧给老人把脉。
哈尼然理摇了摇头,把老人的手递给“一本书”
“一本书”给阿妈把过脉,垂头丧气地摇了摇头。
老寿星接着为老伴把脉,默默地摇了摇头。
老寿星仰天长叹一声,这说明白鹇的阿皮老人走了——
“一枝花”老人站起来,轻轻地咳嗽一声。
老姐妹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开始默默地收拾东西。
第四卷:浪打船摇道不移 第九章 哈尼人的葬礼准备(1)
久久小说 更新时间:2011-7-13 16:53:20 本章字数:3439
小白鹇发觉苗头不对,立刻慌慌乱乱地扑向老人。
“一枝花”赶紧把小白鹇拉住劝道:“听话,好孩子,老寿星奶奶睡着了,不要惊动她老人家,让它老人家好好地睡吧,啊——”
小白鹇只好无声无息地来到“一本书”跟前,望着阿波。
“一本书”一手抚摸着小白鹇的头,一手抚拉着阿灿的小手。
小白鹇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阿灿却拼命地大哭起来。
老寿星笑着说道:“小鹇子,记住,后天就要过“十月年”啦,要记住我们哈尼人的规矩。你们的老人虽然上山啦,但是,你们要当作老人家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一样,高高兴兴地过节,不能流露出一点点悲伤的样子,可懂了?”
小白鹇默默地点点头,一会儿擦抹着自己的泪水,一会儿去哄阿灿。
老寿星说道:“去吧,到外边玩去吧!”
小白鹇一声不响地走了出去,人们已经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熊猫惊讶地看着突然发生的一切。
“一本书”老人过来对小熊猫说:“孩子,这些你不懂,慢慢地就懂了——你先看看,到时候我们一件一件地告诉你,啊——”
这时候,“一枝花”对哈尼然理说:“然理,永胜,我们女人该做的事情呢,就由我们来做,你们赶紧忙你们男人的事情去吧。”
哈尼然理急忙安顿好了老寿星与“一本书”两个人,赶紧到了楼下,他和院子里的男人们,在院子里站着议事。
“一枝花”老人指挥老姐妹们忙碌起来。
这就是从远古走来的哈尼人,遇事不慌,遇事不惊,再紧急的情况也会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小白鹇一见小熊猫出来了,马上成了小熊猫的跟屁虫,十二能这些人也来了,他们也跟着小熊猫
男人的队伍一分为二,一支由哈尼然理负责,立刻计划、安排购置老人办理后事所需要的东西去了;另一支队伍由“电灯泡”负责,到山上砍伐树木,打造棺材,浩浩荡荡的队伍越来越大,几乎寨子里所有家的男人能来的都来了。
按照哈尼人的规矩,所有的出事的当家人不必忙乎,全部交给外人打理,世世代代都是这种良好的延续。
老寿星和“一本书”虽然是有名的摩匹,但是,他们家的事情就由老寿星的徒弟“电灯泡”负责料理。
怎么会叫他是“电灯泡”呢?
这里有个小故事。
话说我们的哈尼王子,就是哈尼然理当县委副书记的时候呢,老摩批阿波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县城。
我们的阿波第一次见到了电灯这个奇怪的玩意儿,很是羡慕,很是奇怪,就和哈尼然理要了一只电灯泡,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全福庄。
我们的老摩批阿波学着城里人的样子,非常得意地用一根绳子拴好电灯泡,从屋顶的大梁上挂下来,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在下面得意地转来转去,得意地转来转去。
可是呢,阿波从城里带来的电灯泡却不会象城里那样亮起来。
我们的老摩批阿波就得意不起来了。说我们的哈尼王子在骗他,逢人就讲。
后来呢,我们的老摩批就编成歌,用《哈尼古歌》的调子唱起来。
他唱道:
电灯电灯我问你,
为什么你不亮起?
在县城里,
你光光亮亮多牛气,
人人看见都欢喜。
电灯电灯我问你,
是不是你看我不起?
在全福庄,
你傻里巴机不吭气,
老子到头空欢喜。
于是啊,“电灯泡的故事”就长上了翅膀。
于是啊,我们的老摩批阿波就成了鼎鼎大名的“电灯泡”了。
哈尼然理拖过三个凳子,和老寿星和“一本书”坐了下来说:“这几天我不走,你们和孩子们要吃好、休息好,注意身体,后天就是“十月年”啦!”
“电灯泡”领着一群木匠在街上走着,他们肩扛着长柄斧子和锯子,抬着几梱粗壮的绳子,你说我笑地走着,没有一点儿悲哀的气氛,不断有人加入进来。
伐木的队伍来到“一本书”家的林地,挤得满满登登。
为什么说是“一本书”家的林地呢?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把一部分树林承包到户了。
小熊猫被指定“电灯泡”特殊照顾,这是哈尼然理安顿的事情。
马上,人们把办事情的场地打开来了。
永胜抱起一只公鸡,端起一碗米,米上放好一只鸡蛋,站在“电灯泡”身后。
到了这里的时候,永胜就把公鸡和米交给了小熊猫,并小声地交代了几句,小熊猫就与永胜交换了位置。
“电灯泡”从后面神情严肃地走上前来,直接走向一棵大树,抬头看了看大树,从地上拿起公鸡,口中念念有词。
“电灯泡”念过咒语,从小熊猫手里拿过大公鸡,威风凛凛地一刀杀死公鸡,庄严地祭献在大树前面,叽哩咕噜地呐喊了几声,全是哈尼语。
“电灯泡”的呐喊声,就如雷声响过,咔咔拉拉地在千山万壑里回荡着。
“电灯泡”呐喊过之后,稳步退到后面,木匠们哗哗啦啦地走上前来,开始砍树了。
这些人个个是高手,不一会儿大树就轰然放倒了。
“电灯泡”立刻把从小熊猫的手里拿过来,将一碗米置于树墩上,再把鸡蛋置于米上。
“电灯泡”又是一阵念念叨叨,人们主动退到一边,等待着他的指示。
这一回用的时间长一些,待“电灯泡”发出一声呼喝之后,木匠们在一片呐喊声中,接着将树干截为三断。
下边,就是木匠师傅们施展拳脚的时候了,他们一个个兴奋不已。
他们在人们的注视下,就像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一样,一招一式都有规矩,就连看人的眼神都要规范。
因为,他们是哈尼人中间的三大能人之一,是哈尼人的依靠。他们的一举一动摩执实批(神)都在看着哩,他们的技艺,住在诺玛爱美的哈尼先祖都在看着哩!
他们指指点点地选中其中的一段,一群木匠拿着工具围了上去。
他们要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