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关于登陆时机问题,就这样定了,中午开始航渡,下午14时30分涨满潮时登陆,黄昏前结束战斗。”
●在解放军猛烈的炮击下,一江山岛上顿时弥漫着滚滚浓烟。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就这样开始了!
●沈英成握住陆军朱连长的手说:“陆军老大哥看你们的了,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我们等候胜利的消息!”
● 陆海空的协同登陆登陆时机、地段的讨论
作战部队在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以后,摆在参战部队面前的,就是如何攻占一江山岛。
要攻占一江山岛,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正确选择登陆时机和登陆地段。
要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好,就必须从解放军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当时的地理、气候情况出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打法。
关于登陆时机的问题,***召开作战会议进行讨论。参加会议的除两级指挥员外,南京军区的苏联首席顾问也参加了。
在这次讨论会上,苏联顾问竭力主张利用黑夜航渡,并在清晨登陆。
他特别引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诺曼底、西西里和冲绳登陆的战役事例,像讲故事那样说得很精彩。
苏联顾问表示只有夜间航渡、清晨登陆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他的理由是:在航渡中,可以避开敌机和敌舰的袭扰。
在会上,一些参加过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指挥员也支持苏联顾问的主张。
但是,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和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聂凤智听后却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反对,他们则主张白天航渡傍晚登陆。
苏联顾问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一听到有人反对他的意见,心里有点不舒服,就想反驳对方。
他特别提高了嗓门冷冷地对在场人说道:“如果白天航渡,那傍晚登陆肯定会失败!”
其实,他这句话,也未免说得太绝对了。
陶勇和聂凤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打过的仗都比苏联顾问见过的还多,所以认为苏联顾问不了解实际情况。
陶勇站起来,针锋相对地说:“制海权、制空权控制在我们手里,怕他什么!”
聂凤智也插话说道:“就是台湾的飞机全部都出动了,解放军也能牢牢控制制空权。”
面对两个解放军将领的反驳,苏联顾问很不服气,坐在那里不再说话,他还几次望了望主持会议的***,希望***可以支持自己的看法。
其实,***很清楚苏联顾问的战略意图,但是他觉得,讨论才刚刚开始,应该让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打好这次战役。
***并没有特别照顾苏联顾问的面子,因此没有表态。
苏联顾问见***不支持自己的意见,气得受不了,夹起皮包就匆匆走了。
苏联顾问走后,大家继续热烈地讨论。
有人要陈雪江发言,谈谈他的看法,并说:“这个问题,你最有发言权。”
陈雪江是登陆指挥所的副参谋长,他的确有发言权,也很有战略眼光。他曾经率领艇队多次配合陆军解放与袭击过几个岛屿,其攻打时间有的放在夜间,也有的放在白天,几乎都取得了胜利。
陈雪江站起来,看了看大家说道:“放在白天打,还是放在夜间打,这要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
对于陈雪江的观点,有人不解,催问道:“什么具体条件,说来看看!”
陈雪江显得胸有成竹,带着他特有的自信目光说:“这里的关键,首先要看对我们登陆部队是否安全。现在,战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基本掌握在我们手里,这就是说,登陆部队没有后顾之忧,因此,我认为白天航渡比傍晚登陆较好。”
然后,陈雪江还根据一江山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敌人防御情况,阐述了白天航渡和傍晚登陆的具体理由,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陈雪江说完后,会场上静了一会儿。
***见大家没有什么新的意见了,才谈了自己的观点。
***笑了笑说:“苏联顾问走了也好,还是让咱们自己来决定自己的问题吧!”
但刚说完,***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说:“苏联顾问是中国人民请来的客人,他对现代化作战是有经验的
,对这次战役准备也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们应该尊重客人。但是,苏联顾问并不清楚,我们的仗是在特定条件下打的,不能脱离我们现有的条件来研究现代化作战。我们要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现代化作战之路。至于说到登陆时间问题,我同意白天航渡,傍晚登陆。”
***正是根据这次战役的实际情况,才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的理由是:
第一,一江山岛是悬崖陡壁,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夜间不易攀登攻击。
第二,我们渡海装载工具是从各方面拼凑起来的,艇船性能不一样,夜间不便于组织协同作战。
第三,我们已基本上掌握了战区的海空优势,这为登陆部队白天发起进攻提供了胜利的保障。
***最后说:“关于登陆时机问题,就这样定了,中午开始航渡,下午14时30分涨满潮时登陆,黄昏前结束战斗。”
确定登陆时间后,在讨论登陆地段时,大家也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一江山岛山势陡峻,山脊狭窄,山坡平滑,岸壁坡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而且敌人还建有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很多地段都有重兵把守。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选在暗礁少的海滩上,以便登陆艇抢滩靠岸,加快登陆速度;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各国登陆作战,登陆点一般都是选在滩头的,解放军也不能例外。
第二种意见是选在海边的突出部,这样可以一举夺取制高点。
两种意见谁也说不过谁,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大家说道:“张司令员,你来结论吧!”
***却摇摇头,没有表态。
他心里其实在想,如果登陆艇抢滩靠岸,是可以加快登陆速度的。可是一江山岛的滩头又少又窄,还是敌人防御的重点地段,敌人可以从三面进行夹击,这样登陆时间会延长,部队损失将会很大。
***否定了第一种主张,而是主张把登陆点选在海边的突出部,这里距离制高点比较近,登陆部队不必涉水,可以缩短夺取制高点的时间;又由于敌人认为这里难以登陆,所以防御就相对薄弱,可以避免和敌人正面交战。
但是,突出部有漩涡,受拍岸浪的影响较大,登陆艇的操纵会很麻烦,弄不好登陆艇会被撞坏,不仅部队上不去,登陆艇也要受损失。
最后,***说道:“我看,不要忙于做结论了,我们最好体会体会,马上去进行试验。”
散会之后,***带着登陆指挥所和陈雪江等人,来到一个类似一江山岛地形的大小猫山岛屿跟前,组织登陆艇与登陆部队进行实战演习。
部队反复操练了很多次后,***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把登陆地段选择在最不容易登陆、又为敌人忽视的黄岩礁、海门礁、向阳礁和乐清礁等突出部!
就在这个时候,台湾海峡的形势变化要求解放军必须尽快发动解放大陈岛的战役。
要解放大陈岛,就必须首先解放一江山岛。所以,攻占一江山岛是刻不容缓,必须尽快行动。
因为此时美蒋已经正式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当蒋介石军队遭到“武装攻击”时,美军应立即“采取行动”。
《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美国第七舰队就出没于台湾海峡不断示威。
有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海军舰艇也有恃无恐,开始四处进行挑衅。
不能让敌人再这样猖狂下去了,对于解放一江山岛,现在已是万事具备,只等一声令下了。***坚持开战时间
根据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的性能状况,必须在2、3级风以内才能行动,如果海上风平浪静则更有利于登陆作战,否则登陆只能推迟时间。
为此,***请来各路气象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如下:
1、2月间一江山岛地区适宜于解放军作战行动的好天气只有5至6天的时间,而1月17日、18日、19日3天为好天气时段。
根据这个情况,***决定把发起攻击的时间定为1955年1月18日,并把这个决定报告了****,希望得到中央的批准。
1950年1月17日清晨,***与参谋长王德准备率领少数参谋人员,驱车由宁波出发,前
往头门山的作战指挥所。
在出发前,***又把气象科长徐杰找到跟前,带着自己的忧虑问:“18日这个好天气,可靠不可靠?”
“可靠。”徐杰回答说。
***笑了笑,说道:“诸葛亮借的是‘东风’,我可不要‘东风’,我要的是一个没风没浪的好天气!”
徐杰怕***不放心,又说:“我知道,愿立‘军令状’!”
***看到徐杰如此认真,就说:“这我就放心了。不过,‘军令状’还得由我向中央立,我相信你的!”
***乘坐的车刚到达临海,就被军分区的参谋截住,说是北京总参谋部要他接电话。
***下了车,来到军分区司令部。
总参谋部的电话表示:
在1月18日发起一江山岛战役还为时过早,还不必那么急,过早发起攻击受挫后将会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考虑推迟,甚至推迟2、3个月也可。
到底还打不打?一江山岛战役是否需要推迟呢?***和王德商量后认为,现在部队都己经开始运动,箭在弦上,就此停止会很困难的。
而且这个时候,***刚通过新的兵役法,将由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制。按规定,军队里只留少数老兵做骨干,到时候,新兵能打仗吗?为此,***打电话给总参谋部分管作战的陈赓副总长。
***列举了现在就发动战役的种种理由,他满怀信心的地说道:“战役发起时间不能变!”
陈赓见***有势在必夺的坚强决心,只好向粟裕作了汇报。粟裕斟酌后,表示同意,让陈赓直接向***请示报告。
陈赓上报时,***正在*****开会,马上就和会上的***、***、朱德等交换意见。几位中央领导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经过认真思索之后,在当日下午授权***作出决定。
接到***的命令后,***事先听过有关一江山岛战役的准备情况汇报,也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很支持***的决定。
当***登上头门山前线指挥所的时候,海上的风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增强了,登陆的舰艇互相碰撞起来。
***再也沉不住气了,马上向马冠三、曾麦溪询问说:“怎么又刮起大风了?我可是已经向中央立了‘军令状’的啊!不行就不行,你们去查一查,一定要如实反映情况。”
站在一旁的徐杰赶忙说道:“这是阵风,拂晓前可以过去。”
尽管徐杰这么说,***还是做了打与不打的两种部署。
这一晚,***怎么也睡不着,经常带着王德、陈雪江登上山头,看天气。
1955年1月18日凌晨,果然出现了浙东海区少有的风平浪静的好天气,红日喷薄升起,把海面映得闪闪发光。
就在这个时候,登陆部队摩拳擦掌,早已做好了发起战役的一切准备了!一江山岛战役开始
1954年1月18日清晨,刮了一夜的风终于停歇下来,海面风平浪静。面对如此风和日丽的天气,***对着湛蓝的天空,大声说道:“真是天助我也!”
一江山岛战役马上就要按原计划开始了,***拿出这次战役草拟的具体部署方案:
一、以三个大队的兵力,于8时至8时15分对一江山岛实施预先航空火力准备,轰炸目标为04、06、07、15、16号目标。同时,以另一个中队为预备队。
二、以两个大队的兵力,于14时30分在地面军队发起登陆战斗之前,对一江山岛实施直接航空火力准备。轰炸目标为02、04、06、07、08、09等目标。以一个大队和一个中队的兵力为预备队,待命出动。
三、在第二十师执行任务时,歼击航空兵独立第一团以一个大队的兵力进行护航;歼击航空兵第三师和第十二师米格—15、比斯飞机共32架,在目标区外围进行空中掩护。
四、强击航空兵第十一师共出动伊尔—10飞机48架次,海军轰炸航空兵第一师出动图—2飞机18架次,上午实施预先火力准备,下午实施直接火力准备和直接支援登陆部队的战斗行动。
到了1月18日8时,解放军的空军部队开始出发了。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慢慢清晰起来,刹那间,快如闪电、声如
惊雷般掠过长空。
只见一排飞机先是出现在西北地平线,接着又是几排,排山倒海,势如破竹,让整个天空都震撼了。
航空兵由杜-2型轰炸机27架、伊尔-10型强击机24架组成的3个混合空中编队在拉-11型战斗机掩护下,准时飞抵一江山岛上空,投下120吨炸弹,实施第一次火力行动。
在解放军空军部队的打击下,整个一江山岛开始笼罩在浓浓的烟雾之中,岛上的***守军顿时惊慌失措,叫声、喊声、骂声响成一片。
与此同时,迷惑大陈岛守军的行动也展开了。轰炸机、强击机各一个大队飞抵大陈岛上空,轰炸了大陈防卫司令部和远程榴弹炮阵地。
大陈岛守军还以为解放军要攻占大陈岛了,却不知道这是解放军声东击西的迷惑。而在同一时刻,头门山阵地的55门大炮组成的支援炮群,对一江山岛进行了猛烈的射击和轰炸。
支援炮群对一江山岛进行了7次急射,6次监视射击,共发射炮弹1.2万发;紧随而至的是38艘护卫舰、炮舰、火箭炮船组成的编队逼近了一江山,对岛上的阵地展开了更为猛烈的炮击。
一江山岛上顿时浓烟滚滚。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就这样开始了。
惊天撼地的炮声、滚滚硝烟,让***守军为之惊骇!空军轰炸一江山岛
在这次作战行动中,轰炸机第二十师第一大队对04号目标190高地,第二大队一、二中队对16号目标160高地,三中队对13号目标180高地,第三大队分别对06号的瞭望村、07号203高地、08号的付家村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
到了8时10分,对大陈岛和一江山岛的轰炸完毕,头门山的大喇叭响起播音员的声音:
轰炸机群命中3号、4号目标!强击机对160、180和203高地实施了准确的俯冲扫射!
中午12时15分至13时22分,登陆编队先后从蒋岙岛、田岙岛、头门山岛启航,以双纵队展开航进。
100艘类型不同的舰船桅杆上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M-13火箭炮群、海军舰炮和战斗机群掩护下,奋力前进,向一江山岛步步挺进。
在指挥所里,***看到这气势宏大的战斗群,兴奋地说:“这哪里像海上进军打仗啊!我看这简直是西湖竞渡哇!”
当时,海航四师飞行员杨汉黄的任务是掩护登陆,并空中打击一江山岛的敌人。他在空中看得非常清楚,岛上火力点飞上半空,炸碎的礁石在海面四溅。
杨汉黄前后共起飞3次,第二次升空就看见登陆编队出发了,可真是万军齐发啊!一眼望去,辽阔的海面上到处是一片金属反***的光芒!
杨汉黄奉命守住一江山岛南边,不让敌人舰艇飞机过来。杨汉黄把飞行高度保持在3000米,看见登陆编队渐渐靠近岛礁,敌人火力点开始阻击,舰艇开始还击,双方展开激烈交战,那场面真叫壮观!
在战役刚刚发起的时候,“沈阳”舰舰长费庆令已经看见一江山岛了,但不是很清楚,只看见我们的飞机一批批飞过去,轰炸场面对于他这个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来说也是大为惊叹,这种场面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
当时,一批批飞机俯冲轰炸完后,发射“卡秋莎”火箭炮。在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是火箭炮,只知道是飞机用“另一种办法”把炮弹扔过去,让敌人的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上午10时左右,费庆令的护卫舰出动,舟山的“战大”舰去了南江,北江就剩下他们舰队的4条护卫舰了,尽管这样,费庆令和战士们依然信心百倍。
在这个时候,登陆部队上来了,整个海面都填满了,也看不出方向。这种宏大的场面在解放战争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
魏垣武率领的登陆艇三大队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在距北一江山岛还有1000米时,火炮、机枪和所携带轻武器一齐向敌人喷射,顿时艇身震荡,岸上的敌人据点化成一片火海。
当离一江山岛的距离快速缩短至300米、200米、100米时,魏垣武在626号指挥艇上发出准备登陆的命令,同时命令炮火向纵深延伸。
解放军的舰队靠岸后,几
十艘艇的大门同时放下,水兵把守艇首,机枪、冲锋枪封锁滩岸,掩护陆军下船。顿时间,大炮轰鸣,地动山摇。
当时,在距敌300米的地方,解放军的登陆艇像闪电般地冲向岸上。敌人十分顽固,距离远了他们不打,但在相距300米时,敌人才开始用密集的火力向第一波登陆的解放军舰艇射击。
在登陆中,解放军208艇被一发炮弹击中驾驶台,桅杆打断了,艇长头部负伤。身边的战士刘守读左肩中弹,鲜血直流,但他发现红旗飘落到海里,就大声喊: “红旗绝不能倒下!”
紧接着,刘守读从备用箱中取出另一面鲜艳的红旗绑到竹竿上,高高举在空中。迎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毫不畏惧,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这时,登陆艇登滩,刘守读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端着冲锋枪射击敌人,还高喊:
“陆军老大哥,我掩护你们,冲啊!”
216艇加速冲到最前面,敌人所有的火力都一起射向这里,艇上枪炮兵当场牺牲。指导员是个老兵,有经验,把头一埋,舱玻璃全被打碎,几人脸上都是血迹,却没有让他们停止前进的脚步。
216艇艇长把挡一推,战士们就奔了出去,放大门的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30秒。
14时30分左右,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陆军强行登陆
在当时,十六分队也向一江山岛冲去,因为缺少火力支援和登陆点的偏差,遇到了敌人三面火力的夹击。
冲在最前面的212艇在离岸300米处中弹数10发。艇长身中7枚枪弹重重地倒在血泊之中。枪炮副班长腹部中弹仍跪着射击。
由于212艇登陆前大门放得过早,艇内进水,影响了陆军部队的冲锋动作,还没有上岸就遇到敌人疯狂的射击。
212艇操作班长临危站出来代替艇长指挥,关上大门,向左机动10余米冲滩,保证了准时向190高地发起攻击。而这个时候,艇上11人中已有7人牺牲了。
14时左右,十六分队已经接近中山村,212艇位于最前面,203艇位于第二,进入了山湾。岸上火力非常凶猛,疯狂的子弹把陆军重机枪手从艇大门打落到海中,艇上枪炮兵王居清中弹牺牲了。
突然,一发子弹击中第十六分队指导员邵云峰的右臂,邵云峰当时只觉得一阵隐痛,鲜血浸红了棉衣,慢慢地流了下来。
听到陆军指导员在命令战士冲锋,邵云峰顾不上疼痛,快速下到艇大门前帮助指挥。这个时候,陆军指导员中弹,脖子大动脉打断,没有来得及抢救就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另一只分队,第十七分队的战士们也同样勇敢。队长沈英成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亲自指挥部队作战,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第十七分队在距岸400米时,就发出了一级战斗部署,奉命展开登陆战斗队形。四艇并列加速,朝着敌人的前方阵地冲击。
此时传来了***司令员的指示:
要发扬积谷山战斗精神,一举攻占一江山岛!
队长沈英成及时把上级的命令传达给战士们。沈英成的指挥艇位于左翼,附近不时有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沈英成原以为那爆炸声是水雷爆炸所致,后来才知道,那是敌人在大陈岛打来的大口径火炮。敌人炮火的攻击让进攻受阻。
敌人远距离的炮火在攻击,而本岛的敌人火力也很猛烈。沈英成看见在附近的地方有一个掩体,掩体下有个敌人火力据点,马上命令枪炮兵摧毁它。
沈英成刚要下达命令,却发现一个战士用12.7毫米机关枪一阵猛射,顷刻间就将掩体摧毁了。当时沈英成左耳朵距离这名战士的枪口很近,一下子震得流出了血。战斗异常激烈。
14时35分,第十七分队第二批战士开始准备登陆。沈英成握住陆军朱连长的手说:
“陆军老大哥,看你们的了,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我们等候胜利的消息!”
舰艇的大门一打开,陆军的战士如闪电般冲上了岸。就在陆军离艇一刹那,只听大门前一阵爆炸声,敌人的炮火击中了解放军携带的炸药包……
几小时后,传来了朱连长牺牲的消息。为了解放一江山岛,年仅25岁的朱连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