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死地盯着他,感觉上非常地令人不适。他全力让自己保持心头空明,从这菩萨的身边走过,也不去管他盯着自己的目光。
再往前,前方竟是一条河,河水滚滚,里头有密密麻麻的饿死鬼。
河边有一条船,那船却没有底。师皓看着那无底船,陷入深思,然则这一思索,那些金刚罗汉又往他杀了过来,那菩萨手中的金钵又罩在了他的头顶。
师皓忙排开杂念,再次那自己不思不想。他看着那船,干脆便凭着一股自发的念头往那船上跳去。
落在无底船上,竟是安稳,无底船虽然无底,却能载人。船也无需他人操作,自行往对岸游去。
师皓立在船上,周边的恶鬼试图往他抓来,他也不去理会它们。
船至中途,回过头来,他看到一具尸身抛落在他身后,于河中沉沉浮浮了一会,便往下沉去。
他的心中生出明悟,知道这条河是多恼河,他的烦恼已随着那具尸体而抛却。
无底船到了对岸,师皓踏上岸去。周围的景象瞬间变得艳丽起来,许许多多的天女在他的身边飞来荡起,姿态惑人,美不胜收。
他心念微动,立觉一股泰山之力,层层叠叠地压下,要将他镇压。
他忙又收起思绪,对这些美艳天女不闻不问。他心头空空,从这些天女间穿过,他的影子留在了这里,人却飘飞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在天地间遨游,随风飘荡,不知不觉间,来到一座大佛前。
那佛之大,犹如天地,佛前有一盏青灯,照得他心中空空灵灵。
他抬头看着那佛,生出明悟,知四大皆空,于是盘膝而坐,身散佛光。
就这般过了许久,他的身躯也开始慢慢石化。忽的,身周白光闪过,一个女孩出现在他的身边。
那女孩先是疑惑地看着他,紧跟着又在他的身边轻轻推他,低声问道:“你怎么了?”
她自然便是明月殊。她离开了海上的那座宝山,不知怎的,心中似是若有所失。
这一刻的她,心中慧明,莫名地竟担心起他来。念头既起,踏水而行,竟真的来到他的身边。
明月殊轻身跪坐在他的身边,见他不闻不动,古井无波,仿佛要变成了“梦幻泡影”,不由得开始惊慌起来。
明月殊推着他,不断地叫唤他。他睁开眼睛,往她看了过来,这一眼无喜无忧,仿佛只是在看着一个红粉骷髅,复又将眼闭上。
月儿被他这一眼看得心头发慌。她知晓,若是放着他不管,他怕是就在这里一直坐下去,永远都无法起来。
她开始在他耳边轻轻诉说,诉说着曾经出现在他身边的那些人,从月皎到小雁、从若馨、小鹊到月牙儿,她想要将他唤回,却是怎么也无法做到。
眼看着他即将就这般化作石头,其存在也如同消失一般。她计上心头,悄悄咬了咬嘴唇,瞅了他一眼,伸出手来,摆弄着什么,然后伏在他的身边,含羞埋首。
青年动了一动,低头看去。他心中虽有四大皆空,这一刻,人还是不免因她的动作而有了反应。
月儿抬起头来,见自己似是将他唤回了一些,于是便继续下去。仿佛被冰冻的种子焕发出生机,青年逐渐活了过来,他轻轻的唤了一声“月儿”,将她抱住,前倾压下。
却原来,师皓与明月殊、云彩遥同时进入大雷音寺,大雷音寺代表的乃是“佛门”,然则佛门并非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诸多法门。
不同的法门,在大雷音寺中各有路径,其中有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等,各不相同。
明月殊与云彩遥并不知道有“佛法”这个概念,只是按着自身性子,—个越过苦海,到了“普陀山”,一个通过了诸漏皆苦之路,到了“净琉璃世界”。
因不知佛法,又本性向善,想要救渡世人,因此她们也没有受到太多的考验,轻而易举地便各有收获。
师皓却是不同,他是道魔双修,体内有魔源,因此从一开始就触动了佛门法阵。而他本身是一个穿越者,知道有“佛门”、“佛法”这种东西,因此刻意地以佛制魔,反又着了相。
他在这条佛门之路上,为了能够过关主动迎合佛法,因此在那条多恼河上,抛弃了“欲身”,在诸天女间,放弃了“乐欲”,到了这青灯之下,古佛之前,更是进入了四大皆空之境。
若是月儿没有到来,他将就在这里坐化涅槃,与佛相合,达到至高无上的真佛之境。
这般一来,以前的恩爱情仇,皆成虚妄,诸多美女,皆是空无。
如月皎、小雁、若馨、小鹊、卓慕兰、月牙儿等等,从此以后也都成了过眼云烟,他全然不会放在心上。
他将舍身成佛,从此不近女色,只愿在三界广开佛门,宣扬佛法。
如此一来,三界中佛法大昌,佛门将与道、魔并立,